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方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

于伟平

月刊

1002-672X

zdfz5026@vip.sina.com

010-65275971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9号

中国地方志/Journal Chinese Local Record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作为全国史学类核心刊物之一,它的任务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工作方针,宣传国家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政策规定:沟通中央和地方方志工作及海内外同类书刊编篆信息;进行方志学术探讨争鸣,交流方志工作经验教训,推进方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志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基于浙江省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案例的分析

    李迎春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浙江省地方志成果转化应用评选获奖案例为研究对象,从内容、来源、主体、类型、价值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和系统考察,分析地方志的时代价值,并对价值实现形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发挥地方志的功能,服务新时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地方志时代价值成果转化应用路径选择

    关于县级志书篇幅控制问题的若干思考——以山西省首轮及二轮县级志书为例

    张瑞琴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级志书篇幅冗长会影响志书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导致县志篇幅冗长的原因主要是对志书认识的误区、志书篇目设置不合理、对资料取舍加工不当等.从借鉴旧志、篇目设置、资料加工处理、制定标准四个方面入手实现突出重点与篇幅控制相结合,是县级地方志书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可为即将启动编纂的第三轮修志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县级志书篇幅控制

    明代地方志中女性版块的设计探究

    姚春敏段培越
    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女性的记述是中国传统史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述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明代地方志编纂者在女性版块名称、位置的选择,以及女性群体的分类等方面有新的思考.据不完全统计,约70%的明代地方志设置专门的女性版块,名称有列女、烈女、贞节、节孝、闺操、女德等十余种.伴随平列门目体和纲目体交叉使用、纲目体逐渐成为主流的体例演变趋势,女性版块在明代地方志中的位置和类目设置也出现复杂的变化.同时,在明中后期才女文化和地方志体例蓬勃发展的综合影响下,编纂者开始主动思考才女入志问题,尝试增设与才女相关的子目.

    明代地方志女性版块列女才女

    "纪善不纪恶"传统下的清代四川通志女性历史人物书写——以前蜀花蕊夫人为例

    成荫
    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编纂的"纪善不纪恶"传统,是指在书写风俗、历史人物、社会现象、重大事件等内容时往往会屏蔽掉负面信息,只保留符合纲常伦理和满足地方利益的部分.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历史人物前蜀花蕊夫人被选取作为两部清代《四川通志》的书写对象,书写的最终结果却偏离了其历史的本相.该书写呈现出三点基本特征,涉及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书写是复杂的方志编纂现象,可视作地方长官、纂修人员、方志传统三者围绕女性历史人物密切互动的结果,也是官方因应"纪善不纪恶"传统的重要地方治理措施."纪善不纪恶"传统下的明清方志书写,有着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及价值.

    纪善不纪恶清代四川通志女性历史人物书写

    论万历《广西通志》中的安南志书写

    白云马科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明代广西通志撰述的特例,万历《广西通志·安南志》在撰述旨趣上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反映出地方政府维护国家安定与边境安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书写形式上,该志展现出以中原历代王朝为中心的安南史志撰述模式,以中国朝代顺序为主线呈现安南的历史,追根溯源,强调安南与中原历朝的关系演变,既反映广西地方政府的安南认知,又彰显出地方志书写安南历史模式的特殊性.文献价值层面,该志是考察明清地方志书写安南史志的重要案例,也是探究明朝对外政策和明、安关系的宝贵文献材料.

    万历《广西通志》安南志书写治交审视地方性

    戴震《水地记图注》考论

    宋开金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戴震撰有《水地记》,但未能成书.史籍中有征引《水地记图注》一书者,这一书名不见于记载戴震生平著述的史籍,学界关于戴震的研究成果中也无述及者.但此书内容多次被《直隶河渠书》戴震删改稿征引,戴震编纂的《汾州府志》《汾阳县志》也征引此书,且此书的学术观点也与戴震一致.最重要的是,《水地记图注》部分内容与《水地记》定本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断定此书也为戴震所撰,是《水地记》的一个过程稿.这一事实的确定对于进一步推进戴震生平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明确《水地记》的撰写过程与撰述形式,以及解决清代嘉庆以来引起学者广泛关注和参与的《直隶河渠书》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戴震《水地记》《水地记图注》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云南戎事志》考辨

    杨胜祥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戎事志》记载咸丰十年至光绪十二年间云南军事,大小战役凡六百余起,主要涉及云南回民起事及中法越南战争.今此书流传已广,但学界迄未揭其庐山真面目.经考察,《云南戎事志》实为光绪《云南通志·武备志·戎事》成书过程中形成的稿本的传抄本.由于该稿本不复存世,其他传抄本亦未见,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庋藏的《云南戎事志》洵为海内孤本.《云南戎事志》文本接近原始资料,可补光绪《云南通志》之未备,是研究近代史和云南地方史的有用史料.

    《云南戎事志》光绪《云南通志》回民起事中法越南战争

    地方古文献辨识例说

    何振作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志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或书目)是全面反映地方文献的集合,但由于修志者对于古今地名的内涵及其变化认识不足,于作者名字、籍贯考虑不周,有的或因文献缺失,或以讹传讹,或记录粗疏等,导致艺文志记录历代文献的作者、籍贯、书名等项记录,或错收滥收,或张冠李戴,或语焉不详,严重影响着地方文献的利用.因此可以说,辨识地方文献是地方志编纂、解读,以及地方文献整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从地名、籍贯、人名、书名四个方面的异同,讨论辨识古代地方文献的路径.

    地方古文献辨识路径例说

    宋代乡村管理体系的几个问题——以宋元方志中的"乡里"书写为中心

    王旭许小燕
    9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宋元方志中的"乡里"书写,可以加深对宋代乡村管理体系的认识,包括北宋初年在一些地区推行过"五里一乡"之制.宋代的乡村管理体系存在二元特性,一方面是指行政统辖和空间统辖两套系统并存,另一方面又指基层区划单位的理想化分责与现实性兼职特色明显.北宋中期以后,都和保成为乡村实际运作的区划单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的基层单位完全退出乡村管理舞台.仅就里来说,其融入新体系的方式有三:一是直接以里为都;二是作为都、保编排的地理空间基础;三是作为都的下级区划单位或直接替代都而承担其行政职能.方志"乡里"类目中记载的村和社存在自然村落和乡村管理单位两种性质.团、管、隅、围等管理单位可分为阶段性和区域性两类,他们的存在说明宋代的乡村管理体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宋元方志乡村管理体系"乡里"书写

    福建省地名形成的控制性因素——兼论新修地名志的用字原则

    李智君韩菲阳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武夷山脉和闽中山地的双重阻隔,不仅闽语中保留大量中古音,福建地名中也遗留很多中原地区已消失的通名、专名用字以及命名规律,甚至还保留一小部分闽越原住民的地名用字.在福建地名发展历程中,福建地名主要受政治、军事、地理以及移民4个因素影响.其中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和县级政区的地名主要受政治影响,体现中原王朝对闽地控制与教化的意愿.历代的军事据点以及驿递道路附近居民点的命名则主要受军事因素影响.中唐以后,地理景观,尤其是地貌和水系,成为影响福建各级地名的重要因素.同时,闽地民众成规模的移民行为,也是福建本土地名多元化和福建特色地名向域外传播的主要控制性因素.基于对地名命名控制性因素的分析,尝试建立新修地名志用字的一般原则.

    福建地名控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