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奶牛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与研究进展

    蒋文明刘朔彭程刘华雷...
    1-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24 年 3 月 25 日美国确认首例奶牛H5N1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以来,疫情不断蔓延,不但引发了大范围奶牛之间的传播,还跨物种传播到多种哺乳动物和奶牛从业人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当前美国奶牛疫情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来源、传播途径,病毒基因组和流行病学特征,人工感染试验以及巴氏杀菌对病毒的灭活效果等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奶牛传播途径流行病学巴氏杀菌

    2023年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猪口蹄疫血清学调查

    王轶男寇美玲谢佳芮胡忠燕...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猪口蹄疫(FMD)控制情况,2023 年在跨境动物流动频繁的 8 个边境县市设置监测点,采集牛血清样品 1 630 份、猪血清样品 830 份,分别进行了O、A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牛群O、A型FM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1.17%、80.12%,猪群分别为 31.33%、26.27%;统计分析发现,牛规模场O、A型FMDV抗体阳性率均低于散养户,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境牛O、A型FM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0.29%、89.14%,本地牛分别为 71.37%、77.98%,入境牛的A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结果说明:牛群FMD免疫水平达到国家要求,但猪群免疫水平较低.建议云南省边境地区持续开展FMD血清学监测,着重提高牛规模场和猪群的FMD免疫密度和强度,加大走私牛查处力度,严防FMDV传入和扩散.

    口蹄疫边境地区血清学检测结构蛋白抗体

    四川省广元市一起牛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陈德林侯志乾周燕黄强...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8 月,四川省广元市某牛场在布鲁氏菌病常规监测时发现布鲁氏菌抗体为阳性.为查明病原来源及扩散情况,通过现场问询、查阅档案和采样检测等方式,对该养殖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推断此次疫情病原由不规范调运引入,加之养殖人员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不甚了解,引入牛未经隔离监测直接混群饲养,导致疫情在场内出现小范围扩散.通过采取扑杀、无害化处理、监测等措施,疫情到有效控制.本起疫情提示,要严格落实调入前备案、落地监管、隔离监测等相关制度,对重点人群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宣传培训,阻断畜间布鲁氏菌病跨区域传播,护航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牛、山羊和蜱中的弓形虫感染情况

    李闻静田玉林苗壮孙淑雯...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湘西自治州牛、山羊与蜱中的弓形虫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对 7 个县采集的 203份牛血清与 238 份山羊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同时采用PCR方法对采自牛体表的 92 只蜱进行弓形虫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牛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 16.3%(95%CI:11.1%~21.4%),山羊为 18.5%(95%CI:13.5%~23.5%);7 个县均检出阳性抗体,不同地区之间牛、山羊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雌性牛与雄性牛弓形虫阳性率分别为 12.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山羊和雄性山羊阳性率分别为19.1%、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蜱体内未检测到弓形虫.结果表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牛羊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地区分布特征不明显,雄性牛感染较严重,因此要重视尤其是雄性牛羊的弓形虫防治.

    弓形虫山羊

    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犬钩端螺旋体感染和风险因素横断面调查

    何随彬张玉杰王晓旭白艺兰...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犬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感染的风险因素,使用犬钩端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 2023 年随机抽取的犬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犬感染钩端螺旋体的风险模型.结果显示:2023 年浦东新区犬钩端螺旋体总感染率达 9.46%(95%CI:6.37%~1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犬只未免疫钩端螺旋体疫苗、犬主不了解该病、犬只年龄>1 岁以及未饲喂商品狗粮等因素与犬感染钩端螺旋体有关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犬只未免疫是感染钩端螺旋体的风险因素(P<0.05).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该回归模型的卡方值χ2=2.550,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 0.79,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本调查为浦东新区犬钩端螺旋体病免疫、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钩端螺旋体横断面调查风险因素

    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猪场PRRS病原检测与基因序列分析

    刘来可刘东莲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聊城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与遗传变异情况,2021 年 10 月—2023 年12 月从 4 个县区的 52 个猪场采集疑似感染PRRSV病猪的血清、组织和精液样品等共 588 份,采用RT-qPCR法进行PRRSV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扩增部分PRRSV核酸阳性样品的ORF5 基因序列,分析其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23 个猪场中的 101 份样品检测为PRRSV核酸阳性,场阳性检出率和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44.23%(23/52)和 17.18%(101/588);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来源样品PRRS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8%~20.45%和 12.64%~20.33%;高致病型、经典型、类NADC30 型和类NADC34 型占比分别为 10.89%、28.71%、54.46%和 5.94%.共扩增获得 9 份PRRSV ORF5 基因序列,其中 5 份与类NADC30 株、3 份与高致病性株、1 份与经典株相似性最高;不同基因型样品的GP5 蛋白均出现氨基酸位点变化,其中类NADC30 型突变率最高.结果说明:聊城市 4 个地区存在PRRSV感染,且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流行病原基因型复杂,其中类NADC30 和高致病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同时存在病原变异风险.建议持续监测猪场PRRSV流行情况与基因型特征,分析毒株基因序列变异情况,避免PRRSV流行对该地区猪场造成的损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山东省某鸽场混合感染的病原检测与基因型分析

    陈璐刘玉峰陈雨腾陈丕英...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导致山东省某鸽场乳鸽大规模发病死亡的病原种类及其基因型,对4只病死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相关病毒核酸检测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死鸽气管、肠道、腺胃等组织脏器出血严重,细菌分离培养无菌落生长,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鸽轮状病毒(pigeon rotavirus,PiRV)和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核酸阳性.从病死鸽中检测出的NDV属于基因Ⅵ.2.1.1.2.2亚型,与我国参考株SH-167 同源性最高;检测出的PiRV属于G18P[17]基因型,与我国参考株CHN/ARO、SX-05 同源性最高;检测出的PiCV与我国SF-80 参考株同源性最高.结果表明,该鸽场乳鸽的发病死亡由NDV、PiCV和PiRV 3 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相关流行毒株未发生较大变异.结果提示,鸽群中流行病原较复杂,除应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外,还应加强鸽群疫苗免疫,以降低鸽病暴发与流行风险.

    鸽新城疫病毒鸽轮状病毒鸽圆环病毒混合感染

    羊布鲁氏菌病生物安全相关风险因素及群流行率Meta分析

    王新张涛刘健张靖飞...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传播相关生物安全风险因素及其真实群流行率进行合并定量评价分析,从中英文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横断面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使用二分类变量Meta分析定量评价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使用单组率Meta分析评价羊布病真实群体流行率,并进行文献敏感性分析.羊布病风险因素评价纳入 5 篇文献,从中筛选出 8 个风险因素,真实群流行率分析纳入 8 篇文献.分析认为:外购混养是最显著的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P<0.05),合并OR值为11.88,其次为1年内引进新羊(OR=4.80)、产羔地未消毒(OR=4.40)及共用/交换种公羊(OR=3.02),P值均<0.05;1 年内有经纪人进羊圈(OR=4.21)、场区门口不消毒(OR=2.20)、流产母羊不处理或不进行治疗(OR=2.06)、与其他动物混养(OR=1.09)是影响羊布病传播的潜在风险因素(P>0.05).北方地区羊布病真实群流行率为 22%(95%CI:5%~39%),南方地区为0~3%(95%CI:0~6%),合并流行率为11%(95%CI:6%~17%).提示应加强羊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重点控制羊布病传播风险因素,关注潜在风险因素,加强羊只调运监管,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推进畜间布病防控净化工作.

    布鲁氏菌病风险因素生物安全Meta分析

    西藏藏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娄永志辛娇娇常攀王祎琪...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藏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子特性,选取 1 株西藏藏猪源HEV 4d型(GenBank登录号OQ981960)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非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磷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非结构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27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锌离子受体、多个甲基化位点及多种解旋酶;衣壳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有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14和29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三级结构包含推定的糖基水解酶、镁离子位点、合成酶、连接酶、异构酶等;磷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分别有7和15个T、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包含多个转移酶、聚合酶、连接酶、分泌系统、甲基转移酶、金属离子结合蛋白等.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西藏藏猪源HEV基因组和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戊型肝炎病毒生物信息学分析西藏藏猪

    鸡粪肥还田过程中的大肠杆菌耐药性与传播风险

    顾鹏坤秦立得高玉斌刘娜...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粪肥还田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为探讨不同形式的鸡粪肥对农田土壤中菌株耐药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耐药性传播风险,选取露天大田模拟粪肥还田过程,分离新鲜鸡粪和有机肥样品以及施用两种粪肥的土壤样品中的大肠杆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利用PCR法鉴定分离菌的MLST分型.结果显示:从采集的 220 份不同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到 57 株大肠杆菌,鲜鸡粪组大肠杆菌总分离率为 49.5%,有机肥组为 4.8%.在 21 株菌株药敏试验中,分离菌株对 9 类 14 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率高达 95.2%,大肠杆菌耐药率在土壤中随时间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大肠杆菌中鉴定到 33 种ST分型,其中ST10 为相对优势基因型(9/56),ST10、ST8774、ST8900 和ST533 为多种样品共有ST型.结果表明,鲜鸡粪组大肠杆菌污染风险高于有机肥组,粪肥中的大肠杆菌及其耐药基因可传播至土壤中,但耐药率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建议对粪肥处理后还田,以降低大肠杆菌污染及耐药性传播风险.

    粪肥还田大肠杆菌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