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中国动物检疫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肖肖

月刊

1005-944X

cjaq@public.qd.sd.cn;zgdwjy@sina.com

0532-85623545

266032

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中国动物检疫/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pec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动物检疫》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主办,于1982年创刊,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领域的科技指导性期刊。本刊被入选为全国(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兽医兽药、饲料和兽医器械行业的重点宣传媒介。本刊着重宣传我国动物卫生与动物流行病学领域的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管理、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并跟踪国际最新动态,服务于我国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卫生事业,为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畜产安全献计献策。本刊发行对象主要是全国各级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各地畜牧兽医站、肉品生产加工企业、肉制品营销单位、国家大型各级参考试验室、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畜禽饲养、兽药、饲料等生产销售单位等。 本刊设有政策法规类、监督管理类、技术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信息资讯类五大类二十几个栏目,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案例分析”、“口岸之窗”、“体系建设”、“防疫管理”、“行业报道”、“肉品安全”、“试验研究”、“专论综述”、“流行病学”、“防检技术”、“疫病防治”、“疫情报道”、“动检快讯”以及相关专栏等,具有学术性、时效性、科普性等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市部分基层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及运行情况调研

    杜鹃吴迪李刚苗东影...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北京市基层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发展现状,2023年采用实地调研、调研座谈、问卷调研等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在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过程中,北京市基层疫控系统实验室、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企业自检实验室的发展规模、能力建设以及运行管理情况.结果显示:3类实验室在检测业务量、人员数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验室资质方面均存在差异,设备设施老化是共存现象.建议推进业务拓展的支持政策,优化各类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兽医实验室基础建设投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行业认证,为进一步促进北京市基层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A型塞内卡病毒进化机制及其对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影响

    李倩刘枢清朱丽杰王迁迁...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内卡病毒病是由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猪的病毒性传染病.SVA作为一种跨境传播的动物疫病病毒,自首次发现以来已对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显著影响.SVA在猪群中的广泛流行及其独特的复制机制、不同毒株基因间的频繁重组变异,导致其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样性.这种高度的遗传变异特性使得SVA能够快速适应宿主的免疫压力和其他环境变化,从而对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影响SVA进化的关键因素,包括密码子使用偏好、正向选择、负向选择、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区域变异以及基因组RNA重组,分析了低保真度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对疫苗研发的具体影响,并系统总结了现有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旨在为制定该病更加精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应对SVA持续传播威胁,保障猪群健康,促进养猪业稳定发展.

    A型塞内卡病毒进化机制疫苗研发抗病毒药物

    不同禽源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特性

    孟鸽封莹洁李沈童尚佳静...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易发生基因变异重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RNA病毒,研究其基因组特性,对于研发检测技术、探讨病毒作用机制、研制新型疫苗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CoV基因组庞大,其RNA聚合酶易出错及基因组重组变异推动了病毒进化.其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具有典型的CoV形态,具有遗传多样性,在自然选择和人为干预驱动下快速进化出数十种血清型;火鸡冠状病毒(turkey coronavirus,TCoV)除纤突基因外,其他基因组与IBV密切相关,是导致宿主由鸡向火鸡转移的主要原因;鸭冠状病毒(duck coronavirus,DuCoV)基因组结构类似IBV,与IBV具有基因重组的可能性;鹅冠状病毒(goose coronavirus,GCoV)与IBV相比,其基因组长了约1 000 nt,与传统禽源CoV基因组有一定差异;野禽CoV核苷酸序列与我国分离出的DuCoV相似,其基因组也具备典型CoV特征;与IBV、DuCoV相比,鸽CoV在7个保守区域发生了碱基突变、插入和缺失.本文简述了 CoV的基因组结构和分类,综述了 IBV、TCoV以及水禽和野禽等其他禽源CoV的基因组特性,以期为CoV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别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冠状病毒禽源基因组特性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封莹洁孟鸽李沈童王阳...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禽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害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鸡,给家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IB诊断方法变得更加灵敏、特异、简单和适合大规模筛查.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诊断方法,涉及病毒分离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规方法,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分子学方法.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荧光定量PCR的优势在于检测微量病毒RN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LAMP、重组酶辅助扩增(RAA)等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蛋白质微阵列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目前的诊断方法还无法全部满足简便、准确、灵敏和经济实用等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结合试验条件、操作经验等,采取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或者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本文通过综述IB的病原学、病理学、血清学、分子学等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诊断病理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类 NADC30与类NADC34 PRRSV双重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马明洋佘文轩安川叶张晶晶...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类NADC30和类NADC3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为实现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的同时检测,针对PRRSV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类NADC30毒株和类NADC34毒株ORF5基因的明显差异区域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经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及退火温度,建立了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双重q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比较该方法与文献报道方法对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仅对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核酸扩增呈阳性,而对其他常见猪病病原均无扩增,且类NADC30与类NADC34 PRRSV检测方法之间无交叉反应;对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核酸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和10 copies/μL,组内及组间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与文献报道方法对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9.5%和92.9%.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q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佳,能够有效区分类NADC30和类NADC34 PRRSV,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类NADC30PRRSV类NADC34PRRSV双重qPCR建立及应用

    3种核酸提取方法在病媒生物携带肠道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张思祺何建安赵纯中闫俊宇...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并筛选出简便、经济、高效的提取病媒生物携带肠道致病菌核酸的方法,采用3种代表性核酸提取方法——柱式提取法、磁珠吸附法、盐析法,从模拟感染沙门菌、志贺菌及大肠杆菌的苍蝇和蜚蠊样品中提取核酸,并系统比较核酸质量浓度、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t值和细菌回收率,来全面评估各种方法的提取效率.结果显示:3种核酸提取方法中柱式提取法及盐析法均能成功从模拟感染样品中提取核酸,磁珠吸附法未能全部成功提取;通过比较核酸质量浓度、qPCR检测Ct值及回收率,柱式核酸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结果表明,在检测病毒载量较低的样品,如病媒生物样品时,可选择性价比高、操作简便且结果准确的核酸提取方法(如柱式提取法),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肠道致病菌核酸提取方法病媒生物口岸检疫

    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及表征

    张喜悦李昕赵格赵建梅...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能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lactis),以pET28a-9F1、pET28a-9F2、pET28a-9F3质粒作为模板,扩增具有不同表位排序的多表位肽序列,插入至表达载体pNZ8149中,并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3900感受态细胞,分别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9F1/L.lactis、pNZ8149-9F2/L.lactis 和 pNZ8149-9F3/L.lactis.经 1 ng/mL 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进行 Western blot 分析,对菌株的稳定性进行测定,并绘制重组菌株与亲本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PCR扩增均获得了 993 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目标片段已被正确插入pNZ8149质粒;经Western blot分析,3株重组菌株裂解物在39.55 kDa处出现可与987P抗体和F18抗体反应的目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经20次传代后,将重组菌株接种于Eliker筛选培养基,发现98%以上的菌落仍为阳性菌落;与亲本菌株相比,外源蛋白的插入导致了重组菌株生长减缓,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 3株表达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其可稳定携带质粒,且生长性能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本试验构建的重组菌株为探索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最佳表位序列,研制有效的猪大肠杆菌987P-F18多表位肽重组乳酸乳球菌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猪大肠杆菌乳酸乳球菌多表位免疫原性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galU基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马帅刘瑞雪王玲江强世...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近年来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galU基因编码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在细菌生物膜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galU基因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相关性,从而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鼠伤寒沙门氏菌S584株galU基因敲除,并对基因缺失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gaIU基因敲除菌株S584△galU,其与亲本菌株在适应期、对数期及稳定期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缺失菌株丧失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DF-1细胞的粘附能力降低76.51%,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galU基因是鼠伤寒沙门氏菌重要的毒力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和指导该病临床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鼠伤寒沙门氏菌galU基因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6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高露黄雅琳李盛琼尹杰...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兽用疫苗市场常用狂犬病疫苗和在研新型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市场常用的4种灭活疫苗(CVS-11、Flury、PV-BHK21和SAD株)和高校研制中的口服疫苗(LBNSE)、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强化SAD)作为研究对象,将6种疫苗分别免疫狂犬病病毒抗体阴性犬只,在免疫后30、180、365 d采血,分别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口服疫苗在犬只体内并未产生有效的狂犬病病毒抗体;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在免疫后30、180 d时抗体合格率均为100%,但在365 d时降至29%,未能维持一整年的保护作用.其余4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后,犬只抗体合格率在3个时间点均为100%,且抗体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口服疫苗和重组疫苗(P<0.01);免疫后365 d,SAD株免疫犬只的抗体浓度均值极显著高于CVS-11株和Flury株(P<0.01),PV-BHK21株显著高于Flury株(P<0.05).结果表明,研制中的口服疫苗、重组疫苗免疫保护作用与传统灭活疫苗相比尚有差距;4种兽用商品化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较好,可以维持1年,但后期抗体浓度下降,需要每年及时免疫.本研究为狂犬病疫苗的选择和新型疫苗的研制及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狂犬病疫苗口服疫苗灭活疫苗抗体浓度免疫效果评价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解码海水鱼中两种异尖线虫线粒体DNA全长序列

    钟雷响郑东文王桂兰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新的解析异尖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方法,并解码两种异尖线虫线粒体DNA全长,收集深圳市辖区内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销售的海水鱼样品,根据形态学方法分离异尖线虫.首先利用两步法提取线虫线粒体DNA;随后对DNA进行酶切,电泳回收所需长度的DNA片段,加上接头序列进行文库制备和上机测序;最后分析下机reads,拼接出两种异尖线虫线粒体DNA全长.结果显示:共提取31条海水鱼线虫线粒体DNA,质量浓度为2~20 ng/μL;对6份候选异尖线虫线粒体深度测序,获得约3 Mb total reads/样品的数据量;采用SPAdes软件对各样品reads序列进行组装,获得两种GeneBank中尚未收录的异尖线虫线粒体DNA全长.本研究利用DNA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DNA组装技术,报道了两种GeneBank中未收录的异尖线虫线粒体DNA全长,丰富了已有线虫科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基础数据,为异尖线虫乃至其他物种线粒体DNA解密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高通量测序异尖线虫海水鱼线粒体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