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大学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大学教学
中国大学教学

杨祥

月刊

1005-0450

zgdxjx@crct.edu.cn

010-58582496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4号

中国大学教学/Journal 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体系化改革探索

    桂小林何钦铭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从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创建了融合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设计了面向"四新"专业的"宽、专、融"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编程贯通、大模型驱动的"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包括"认知、设计、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了贯通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教材.

    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人工智能AI赋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理路

    陆静
    12-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责任担当的关键课程.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更好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有深入领会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价值逻辑,全面考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现实逻辑,树立科学转化的理念逻辑,构建卓有成效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建设高质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科学理念

    算法推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育人研究

    杨昌华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育人实效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重要致思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配置方式和技术手段,算法推荐展现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准育人的深度耦合性.它既契合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诉求,又契合主客体关系优化的期待,更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提升的现实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精准育人过程中,算法推荐以信息分发的精准性和交互性特征助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精准识别、教学内容的精准供给和教学效果的精准反馈,从而展现出深刻的赋能逻辑.为实现算法推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育人的正向赋能,需要在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下,以强化教学制度与平台供给为保障,建立精准化、数智化素养培养体系,引导师生辩证看待技术的两面性,切实发挥算法推荐技术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育人的实效.

    算法推荐精准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李琼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中的核心能力,由知识能力、行为能力、情感能力和策略能力构成.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这四个能力的培养着手,并从打牢跨文化交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师队伍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和创设跨文化交际实践机会等方面,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培养

    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三融三合三共"无机化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方正军易兵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而高水平的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以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学生的个体需求、职业兴趣为目标,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思维养成为重点,提出"三融三合三共"课程建设理念,探索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强化"三融"的育人新理念,对无机化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实施"三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三共"方法建设教学资源,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课程建设的实践,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及对毕业要求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同时,课程团队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能力得到了多维度提升.

    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一流课程课程建设

    构建艺术浸润式具身体验,以论带史,以论证史——美育浸润行动下大学美学与美育的教学思考

    杨向荣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美学与美育教学强调教育过程学生的体验性,要培养学生的高雅趣味,这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避免对空言说,要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接地气.应当构建浸润式具身感性体验,以艺术教育为核心,坚持专题研究,强调以论带史,以论证史,实践"话语—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理念.

    大学美学与美育浸润艺术教育话语—问题

    重视形成性评价:思政课学习内卷化的归因与化解

    李蕉郭壮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思政课中出现的学习内卷化现象对增强教学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影响已愈发明显,其背后的考核评价失效和价值塑造缺失的问题亟待解决,由改革教学过程特别是其中的考核评价环节入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沿着这一思路,形成性评价理论以其重视过程,强调动态、互动、多元的理论优势提供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但还需在加强价值塑造、改善多元互动、实现差异化竞争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证形成性评价在实践层面真正落实,在价值层面与思政课相一致,能够有效应对学习内卷化现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内卷化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全英文教学研究发展二十年——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鲍敏张钰瑶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英文教学(EMI,English-medium instruction)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全世界众多高校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全英文教学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依旧势头迅猛.为了厘清我国全英文教学研究的演进脉络、主题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使用分析工具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全英文教学研究大多围绕课程教学原理展开,但缺乏系统性和更科学的实证研究.同时,全英文教学研究具有多学科性,但在理论力度、研究主题和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较为欠缺.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为国内全英文教学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路.

    教育国际化全英文教学研究主题发展态势

    地理学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实践及启示

    王修喜高红山王领兵
    61-6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化、全方位、系统性的发展阶段.基于兰州大学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地理学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的实施,通过对培养模式、服务支撑和初步成效等方面的分析,系统介绍双边课程体系的对接、教学模式的借鉴、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教学资源平台的共享以及学校多部门联动优化管理等内容,为地理学一流人才的培养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可以借鉴的途径和经验.

    地理学国际合作办学本硕联合培养中意对比

    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陈磊朱金秀丁小庆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文件精神,以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为出发点,挖掘时代价值、厘清现实困境、明确优化路径、建立保障机制,全方位系统性构建教师教学的大评价观与大质量观,建立高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优化路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