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地质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教育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吴淦国

季刊

1006-9372

bjb3162@cugb.edu.cn

010-82323162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中国地质教育/Journal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惟一一份地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性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是地学教育研究人员、各级领导、教育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学术论坛、决策参谋和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探析

    张涛常象春余继峰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留学生教育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全英文品牌课程建设、"一带一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工程实践案例库建设和国际化导师队伍建设,是破解当前地质工程硕士留学生教育瓶颈和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带一路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留学生

    ISSMGE虚拟大学引入地质工程专业留学生课堂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研究

    刘磊磊张鑫鑫曹函吴冬宇...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教学是疫情防控期间的主要教学方式.对于留学生而言,传统的采用钉钉、腾讯课堂等线上教学方法存在着语言不同、互动性不足、对网络设备等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要求较高和时差等问题,导致高质量地完成特殊时期的留学研究生教学任务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SSMGE虚拟大学的课堂辅助教学体系,包括一种基础知识自行学习+重难点知识线上讲解的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系留学研究生教学为例,结合相关具体课程对提出的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教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教学新体系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线上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仅提高了知识传授的效率和质量,也丰富了地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内容,可为同类或相近专业特殊时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ISSMGE虚拟大学地质工程留学生教育教学模式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新进展"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博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新进展"是工程地质类学术及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深入分析及介绍我国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沿,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培养专业技能、拓展学术视野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并将其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新进展"课程与思政结合的要点,重点聚焦课程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要求和任务,列举课程改革已取得的实效性成果,力求使该课程教学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行业需求并应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课程思政行业需求课程改革时代特征

    信息检索与地质工程知识体系融合的教学研究

    张彤炜张帆宇张虎元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时代学生对搜索资源与学科主体知识体系融合不足的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将主体知识体系按照对应的学生能力要求进行模块化分解;然后,从搜索信息、定位信息、利用信息三个角度,引入大语言模型原理、信息智能搜索与订阅、知识利用与加工三方面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筛选与管理、信息对比分析与加工、自主搜索知识与学科主体模块融合三方面的能力为目标,设定考核评价体系.学情分析显示,综合目标达成度为0.837.

    地质工程信息检索学科主体知识

    面向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

    党伟宋立军张少华谭成仟...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一门高度依赖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以当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为研究背景,在深入剖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优化培养目标、引入学科竞赛、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基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融入等方面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此外,本文也对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革和改进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地学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实践创新能力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成绩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探讨——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汪吉林傅雪海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运行的重要环节.为了简便、有效地实施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本文在分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基于15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成绩,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门课程的权重,计算了专业主干课程的计权分,并结合毕业设计成绩,从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评价了毕业要求达成度.使用该方法得出的评价具有效性和客观性.

    资源勘查工程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层次分析法专业主干课程

    "沉积岩石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朱世发佟欢高艺珊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岩石学"作为地质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地学人才的责任和使命.秉承党中央强调的"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理念,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为例,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融入策略、设计教学考核三大步骤,从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地质灾害科普教育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育人效果,为切实开展地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沉积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混合教学模式下"瓦斯地质学"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构建与实践

    李云波郑德顺宋党育刘高峰...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瓦斯地质学"是地质学和瓦斯预测防治的交叉课程,担负着专业入门提升和职业精神规划启迪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此类课程中适当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和专业知识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线,在知识体系、哲学思维、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提取了哲学思维、国家力量、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五个方面的育人元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达到了培养地学人才和陶冶情操、提升素质的"同向同行"的目标.

    瓦斯地质学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创新与效果

    柴波周建伟曾斌李小倩...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入的问题,我们在"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了系统的教学创新.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合作教学的SOC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系统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打造全时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教学方案,建设"二优三新"一流金课.采取多元考核方式和全过程教学监控,考查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教学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拓展了课堂广度,增加了有效学习时间和师生交流频率,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升.

    环境地质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建筑安全工程学"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研究

    吴祥张永宝李昌龙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建筑安全工程学"在各高校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内容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实践契合度不佳、教学效果亟待提升等问题,我们通过对开设同类课程的高校进行调研,在对比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安全工程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案.将课程内容设计划分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个主模块.其中教师主导模块包含6个小模块,学生主体模块包含2个小模块.研究成果优化完善了"建筑安全工程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建筑安全工程学模块化教学改革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