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俄语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语教学

刘利民

季刊

1002-5510

kaprial@163.com

010-68901923

100089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83号

中国俄语教学/Journal Teaching Russian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我国俄语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俄语教学经验,反映俄语教学研究动态,评介俄语教学与研究的书刊、资料等,内容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理论、俄罗斯文学语言及修辞学、俄汉翻译、俄汉语言对比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成素在成语语义混合加工中的中介效应

    李羽涵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素是成语在语法构成、语义整合、认知识解中的基本构件。作为基础性信息单位,成素在成语语义提取和整合的加工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混合加工作为更具弹性和灵活性的综合分析模型,既承认成语整词表征的存在,也重视成素的建构与解构作用。研究发现,成语语义加工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成素决定的:在语义提取阶段,因具体性效应和使用频率优势,成素对低频成语的影响比对高频成语大,对具体性效应高的成语的影响比对抽象性效应高的成语大;在语义整合阶段,受组构性和熟悉度的限制,成素的作用程度迥异,成语的组构性越强,成素整合语义的作用越突出,但随着熟悉度的提高,成素的中介效应会同步减弱,呈现反比例态势。

    成语语义成素混合加工中介效应

    俄罗斯认知语义学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

    孙倩倩陈勇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认知语义学是融合了俄罗斯传统理论语义学和西方认知语义学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对俄罗斯传统语义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语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该学科正式诞生于21世纪初,属于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俄罗斯认知语义学有着丰富的研究基础,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传统理论语言学的优秀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认知语言学思想,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俄语的认知研究中,从而推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促进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认知语义学的形成。本文旨在梳理俄罗斯认知语义学的思想基础与诞生过程,厘清其发展脉络以及当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俄罗斯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概念语料库

    中国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及习得轨迹研究

    黄天德赵阳洋柳恒爽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偏误分析范式,考察了低、中、高三个水平组的中国俄语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和习得轨迹。结果表明:(1)俄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名词格的习得顺序会随着俄语水平的提升而发生改变,俄语名词格的习得系统具有动态性;(2)在俄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前期,母语为汉语及非汉语的俄语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相似,这验证了自然顺序假说关于格意识发展的正确性,同时表明该阶段不同母语对格习得顺序的影响有限。(3)本文描述了六种名词格的习得轨迹,即大多错误类型的数量会随着俄语水平的提升而减少,而混淆四格名称的情况会随着语感的形成有所增加。

    汉语母语者俄语名词格习得顺序习得轨迹

    乌斯宾斯基论特列季阿科夫斯基与苏马罗科夫的文学论战——文化符号学视角

    费俊慧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俄罗斯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的"文化二元论"思想是其解读俄罗斯文化的基本视角和建构文化符号学的基石之一。在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场激烈的学派和学术纷争引领俄罗斯文学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乌斯宾斯基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对特列季阿科夫斯基与苏马罗科夫论战作品中的关于文学语言与文学类型问题的"二元性"特征进行阐释,其研究具有深层的文学理论意义,值得我国学者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多层面借鉴。

    乌斯宾斯基文化符号学特列季阿科夫斯基苏马罗科夫文学论战

    当代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初探——以瓦·普斯托瓦娅的文学批评为例

    朱涛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瓦·普斯托瓦娅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俄罗斯新现实主义批评新一代的领军人之一。与将新现实主义视为与后现代主义截然对立(认为前者必然取代后者)的前辈沙尔古诺夫和先钦不同,普斯托瓦娅认为,新现实主义绝非简单地将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应用于新的环境和新的现实,而是通过掌握世界绝对秩序原则的创作个体意识来对现实进行改造。新现实主义将人的意志、个性能量视为现实因素,努力将人从面对典型环境的奴隶式卑躬屈膝中解放出来,典型人物开始变得具有个性。

    当代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美学瓦·普斯托瓦娅

    "俄国商人仿雅录":奥斯特洛夫斯基早期剧作中的教养与民族性

    王可欣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教育并非全民普及。在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早期剧本中,俄国商人世界对西式教养的趋之若鹜与拙劣模仿构成了喜剧情节核心,其中,新旧两代人对启蒙秉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说商人子弟们在追求"西方教育"的同时否认自己的非教养与无知的话,那么老商人们则坚守着俄罗斯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教养"与"非教养"之间,商人们构建着基于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教养认知,奥氏剧作中的"教养"因此得以成为定位俄罗斯民族性的独特坐标系。

    奥斯特洛夫斯基教养民族性

    典籍俄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与主体性研究

    张鸿彦钟卉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籍俄译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举措,构建了中俄文化沟通的桥梁。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文化身份问题和译者主体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选取儒家典籍多个俄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译者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考察不同译者如何受时代背景、文化身份、翻译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在忠实传达典籍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翻译策略,精准把握注释的增删,巧妙再现原文的修辞韵味,从而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典籍俄译本。期望本文为构建典籍的科学翻译模式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典籍俄译提供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典籍俄译译者主体性文化身份翻译策略《论语》

    论新时代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张俊翔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语专业教材建设为培养新时代俄语人才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从教材编写的定位与逻辑、教材使用的取向与策略出发,讨论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通过在教材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其国家意识;第二,必须突出教材建设的科学性,系统反映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尤其是教材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三,必须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再塑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路与过程,以富含新内容的新形态教材体系赋能智慧教学。

    俄语专业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科学性数智化

    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现状:成效、问题与建议

    常丽赵秋野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俄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调查研究数据,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探索了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状况,系统总结了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俄语教学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俄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调查研究

    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诗词俄译"教学设计

    袁新李建刚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璀璨的明珠,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每一篇优秀的诗词作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汉语诗词俄译"课程以思政为指导,把传承中华文化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脉搏紧紧相连,选择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诗词作品,研究其翻译,进而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课程思政汉语诗词俄语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