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俄语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语教学

刘利民

季刊

1002-5510

kaprial@163.com

010-68901923

100089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83号

中国俄语教学/Journal Teaching Russian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我国俄语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俄语教学经验,反映俄语教学研究动态,评介俄语教学与研究的书刊、资料等,内容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理论、俄罗斯文学语言及修辞学、俄汉翻译、俄汉语言对比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语"存在"构式语义阐微

    彭玉海于鑫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语存在句是一个"形—义"配对关系体,构成独特的存在语义构式。它在描写人和事物的存在方式时透过认知动觉范畴意识映现出鲜明的"存在性"意象图式,往往具有动态构式的语义特点。本文将首先对俄语存在构式的动态性能和语义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存在构式语义实质加以揭示和阐释,最后分别对俄语动态存在构式的语义运作与语义实现展开讨论,藉此细致分析和探解俄语存在构式语义问题。本研究将使俄语相关存在句语言事实能够在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下获得充分适切的解释,表明俄语存在构式是一个认知蕴义性和表释性有机融合的结构—语义整体,同时对于新描写主义视角下的动态语义分析、构式语义分析、认知语义分析、界面语义分析大有裨益。

    "存在"构式语义实质语义运作语义实现语义模式语义阐微

    俄语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许宏冯栋丽
    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全面综合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本文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俄语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要集中于语言理解和产生的大脑机制,其研究主要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眼动追踪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下,俄语认知神经研究有望通过拓展研究领域、整合多模态方法以及深入挖掘俄语特点等方面取得更深入和全面的成果。该研究为俄语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认知神经科学俄语大脑机制研究动态

    "心智"的语言文化学研究浅论

    李洁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智是"心理-语言-智力体",是一个民族智能习性或看待世界方式的总和。心智不仅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也决定着"说话的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理应成为语言与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尝试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心智的概念内涵、基本特性、表达方式、研究方法等作出简要梳理和评说,并就如何运用语言个性理论对语言心智进行研究提出了初步设想,旨在为心智的语言文化学研究构建起一个大体的理论框架。

    心智语言心智语言个性理论框架

    "俄罗斯诗学学派"发生学研究——以《布罗高兹与耶夫隆百科词典》中的"诗学"词条为例

    凌建侯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俄罗斯首部百科全书中的"诗学"词条为例,参阅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考述欧洲诗学在俄国的发展演变,厘定其现代转型的可能线索,并探究这一转型得以实现的学术环境。本文认为,对欧洲诗学在俄国的现代转型而言,如果达维多夫与舍维廖夫的研究属于萌芽,那么布斯拉耶夫、波捷布尼亚、维谢洛夫斯基是奠基者;从行使作诗教学功能的诗学转变成一门研究诗歌本质问题的科学,这是欧洲诗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突破。西欧的现代美学与语言学成果为"俄罗斯诗学学派"的萌芽与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洲诗学俄罗斯诗学学派发生学现代转型

    И.С.李谢维奇对《文心雕龙》的术语学解读

    李逸津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伊·萨·李谢维奇于1979年出版专著《古代与中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思想》,选择中国古代文论最重要的概念或范畴,在书中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析和阐释。他的这些论述,很多是以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概念术语为例,因此本文将他对《文心雕龙》中的"道""德""文""气""志""心""风""风骨"等基本概念的论述加以归纳,供国内外"龙学"界及中华学术著作外译界同仁参考。

    李谢维奇文心雕龙术语学解读

    《伊凡诺夫》在俄罗斯的早期接受与评论

    刘溪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作于1887年的《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第一部被搬上舞台并公开发表的大型剧目,反映了作者对时代思想的积极参与和对新戏剧形式的紧张探索。回溯俄罗斯评论界在1887至1905年间对《伊凡诺夫》接受的评价视野,可以看到早期评论界围绕该剧的主人公形象、思想和美学价值展开了激烈争论:舞台实现条件和契诃夫戏剧美学形式的不匹配,戏剧评价标准和契诃夫本人创作意图的不相符,是早期评论界拒绝该剧的主要外部原因;美学形式的"新旧混融"和主人公形象的复杂性,是早期和后续评论界对《伊凡诺夫》持续争议的内在原因。

    契诃夫戏剧《伊凡诺夫》批评史

    比丘林1834年《大学》俄译本手稿初探

    刘淼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国汉学家比丘林1834年翻译的《大学》译本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系迄今为止最详尽的《大学》外译本之一。该译本虽以手稿形式保存,暂未出版,但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该部手稿为基础,从历史背景、底本考证、译本结构、学术价值四个层面对手稿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研究表明,该部手稿以清代坊间的应举用书为底本,在引介儒家经典的同时,还能够为俄国汉语教学提供高质量教材。译本不仅包括《大学》原文和朱熹章句,还涵盖了历代诸儒辑要、书塾讲义、人物考等多项内容。手稿将科举制度下中国文人对儒家经典的释义与解读原汁原味地译成了俄语,对俄国汉学的奠基与发展、对俄罗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丘林《大学》俄译本1834年手稿清代应举用书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俄语专业教材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原则探究——以《"东方"大学俄语(新版)学生用书》第三册修订版为例

    林梅黄玫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教材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学说与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的集中体现。我国高校俄语专业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是培养与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保证。本文探讨了俄语专业教材中课程思政内容与人才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课程思政内容对于俄语专业教材的重要意义,并以作者的教材编写实践为依托总结了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材料相融合的教材编写原则。

    课程思政俄语专业教材能力培养建设原则

    大学公共俄语教学现状与教学改进建议

    窦可昀张锦辉宋辉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随着选择俄语作为高考外语考试科目的考生人数上升,进入大学后选修俄语为公共外语的学生也逐年增多。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俄语新生的词汇量、阅读与翻译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尚达不到大学俄语教学指南和大纲的基本入学要求。德州学院对全国35所高校的公共俄语教学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研,针对当前高校俄语生源成绩呈橄榄形分布的特点和学生需求,提出了适当增加公共俄语课时,优化师资配置,艺体生、文科生、理科生分班教学,更新细化教材内容,多校联合教学教研,为学生提供口语实践机会等建议,以提升大学公共俄语整体教学水平,为国家输送既懂专业又精通俄语的合格人才。

    公共俄语教学教学现状改进建议

    编辑部启事

    《中国俄语教学》编辑部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