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肛肠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黄乃健

月刊

1000-1174

0531-82913309 82950414-6287

250011

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

中国肛肠病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与血清CA125、ALP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谢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与癌抗原125(CA12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6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75例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并收集2组临床资料.对2组FIT、血清CA125、ALP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对观察组患者FIT、血清CA125、ALP阳性率与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就研究数据绘制ROC曲线分析该3种指标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FIT、血清CA125、ALP阳性率分别为100.00%、98.39%和96.7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临床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大,且伴有肝转移的患者FIT、血清CA125、ALP阳性率越高(P<0.05);不同肿瘤分型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位于直肠的患者FIT、血清CA125、ALP阳性率与结直肠癌位于左、右半结肠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FIT、血清CA125、ALP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840,高于单独诊断,灵敏度为98.4%、特异度为68.0%.结论:FIT与血清CA125、AL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结直肠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癌抗原125碱性磷酸酶联合诊断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赵换青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上大肠癌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我院同期就诊治疗的大肠疾病良性增生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隐血试验以及联合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1.67%,粪便隐血试验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68.33%,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67%,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与粪便隐血试验的检出率(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1.67%、68.33%和96.6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项检测的灵敏度(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98.33%、96.67%和100.00%,3组患者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为0.97.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隐血试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大肠癌患者的检出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且2种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肿瘤标志物还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切除拖出式NOSES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铁民李宾仁苗景玉赵治国...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切除拖出式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36例.治疗A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B组患者采用切除拖出式NOSES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炎症因子水平、肛门功能Kirwan分级及肛门疼痛评分,并根据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与经直肠取标本有关的临床因素.结果:治疗B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A组(P<0.05),而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治疗B组患者发生腹盆腔感染、吻合口漏、尿潴留、创口感染、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5);术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相较于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B组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5);术后治疗B组患者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情况显著优于治疗A组(P<0.05);术前2组患者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肛门疼痛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B组明显低于治疗A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 kg/m2、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肿瘤最大直径≤5 cm以及直肠系膜前后径厚度≤6 cm均为经直肠取标本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切除拖出式NOSES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肛门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安全性良好,且体质指数、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最大直径以及直肠系膜前后径厚度均为影响NOSES的重要临床因素.

    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疗效观察影响因素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姜涛张迎辉李宁博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7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具体造口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方案相同,对照组患者行末端回肠襻式造口术,观察组患者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周采用排便功能量表(Wexner)评估患者排便功能以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为3.13%,观察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为15.63%,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采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但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排便功能,而且还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

    术中实施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李坤磊娄梦思王玉森陈岩...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术中予以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腹腔灌注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和术中雷替曲塞注射液灌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和肌酐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1年时的复发率以及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呕吐、发烧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和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术中予以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不会增加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直肠癌手术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复发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桑温昌乔石莫龙腾何绪国...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16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并评价预测指标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和比较诊断标准的准确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316例中,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23例(7.28%),其中Ⅲ a并发症13例,Ⅲb级并发症5例,Ⅳa级3例,Ⅳb级1例,Ⅴ级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预后营养指数是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t=11.76,9.64,4.06,2.8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214,95%可信区间为0.07-0.657,P=0.007);ROC曲线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结直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准确性略高于C反应蛋白,其AUC为0.935,95%可信区间为0.889-0.98(P<0.05),灵敏度为0.913,特异度为0.843,最佳截断值为3.735,约登指数为0.756;术后C反应蛋白AUC为0.928,95%可信区间为0.877-0.978(P<0.05),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819,最佳截断值为127.53,约登指数为0.689.结论:术后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危险因素

    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刘志渊徐文会张空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中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对肠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根据是否进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分组,其中观察组39例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对照组41例未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进行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可以改善患者的肠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加快患者康复.

    直肠癌保肛手术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肠功能并发症

    FMEA模式下风险管控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郎杉崔华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下风险管控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MEA模式下风险管控护理,2组患者均护理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压疮发生风险系数值(RPN)、压疮相关知识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疮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相关知识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模式下风险管控能够有效减少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系数值,提高患者压疮认知度和护理依从性.

    结直肠癌造口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风险管控压疮

    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刘劲李辰谢小娟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诊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行瑞马唑仑联合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照组患者行双侧TAPB,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术后恢复、不良反应情况与疼痛程度.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30 min血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理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结直肠癌根治术瑞马唑仑腹横肌平面阻滞

    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价值

    蔡晓军茹燕耿豆豆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HFUS)联合低频超声(LFUS)诊断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诊断疑似肠套叠的62例患者纳入研究参与者,分别采用HFUS、LFUS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将X光钡灌肠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和典型征象检出率.结果:3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HFUS联合LFUS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均优于HFUS、LFUS单独诊断(P<0.05);联合检查肠套叠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15%、90.00%和100.00%,均高于HFUS、LFUS单独检查(P<0.05);联合检查肠套叠典型征象的诊断率分别为100.00%、95.16%和98.39%,均高于HFUS、LFUS单独检查(P<0.05).结论:HFUS联合LFUS诊断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与诊断结果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肠套叠高频超声低频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