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王小梅

月刊

1004-3667

gaoyanbianjibu@163.com

010-59893297;59893298;59893299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教仪楼

中国高教研究/Journal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家教育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我国办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积极组织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刊及时介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主要读者是: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高教行政部门、高教科研机构、学会、研究会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等教育学的时代特征与知识体系建构

    邬大光郭玉婷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时代特征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学学科"开放性"与知识体系"自主性"

    沈忠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的"开放性"对高等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和资源,使其能不断吸收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从而保持活力和创新性。而知识体系"自主性"则是高等教育学"开放性"学科属性得以实现的基础。只有具备"自主性",高等教育学才能有效地筛选、整合和应用外部信息,进而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在学科"开放性"视角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自主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自主性"的基本路径。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学科开放性

    知识积累与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基于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贾佳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积累是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基于学术史的回顾,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及其"学科化"建构始于西方,近现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知识在西方文本与本土实践中逐渐累积,并伴随高等教育学的创立被赋予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使命与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具有明显的"反学科化"特征,集中表现为积累方式的拿来主义与快餐化、积累内容的工具主义与碎片化,以及积累程度的浅层次化与内含其中的内在惰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根基、本质规定及其深度建构。解困的关键在于树立起高等教育知识积累的"学科立场",通过还原知识积累的实践本源、深化知识积累的层次与结构以及激发知识积累主体的学科自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知识积累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加快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新路

    黄宝印刘永栓薛新龙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的背景下,加大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力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和强化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战略导向,健全和完善多元权力协调发展的内部运行体系,强化和优化校院两级组织良性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要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把握高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逻辑,着力加强高校内部重点领域改革力度,着力增强高校干部队伍办学治校水平。

    中国式高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高等教育质量

    内在特征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沈红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已在国内兴起,相关研究不少,但在某些理论问题和建设成效的研究上仍显不足。首先辨析如新、型、内在特征、持续发展等主要概念;研究新型研究型大学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三项职能上的内在特征:培养学生为创新者,开展三导向下的三类研究,以培养的创新者和三类研究成果贡献社会;然后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创新者的培养过程有待贯通,以战略为导向的开创研究尚未推动,社会服务并未起到引领作用,大学内外部都难以坚持办学初心;最后提出,将培养创新者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成为"国之重器"落实到科研行动中,将办学初心融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日常建设里,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独特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内在特征培养创新者开创研究

    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卢晓中张倩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受到国家和地方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型大学共同的核心要素是研究性。通过案例研究和文本编码分析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包括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锚定特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忘初心、遵循规律,突出体现在守正创新,包括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错位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方向,最终这两类研究型大学发展将"殊途同归",并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样态。

    新型研究型大学要素特征可持续发展守正创新

    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贾永堂李洁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须致力于组织创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及能动性因素,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与大学的相互塑造。结合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构建新知识生产条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大学组织创新空间构建与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构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为中介条件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打破结构惯性、战略与认知惯性,确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身份是进行组织创新的前提。实现基于知识-试验进路的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路径包括: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组织创新空间,从而促进高效的组织试验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与持续发展。大学组织要加强识读制度环境和创新空间的能力,一是确定性空间,二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自主探索空间,三是专门的特殊试验空间,从而形成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生发展。

    新型研究型大学组织创新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制度空间

    大学教师学术地位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案例考察

    谢静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教师学术地位是学术系统分层结构在个体层面的映射,其因组织对个体的制度性分等和差异化支持而成为重要的学术治理工具。基于行动者的动机、机会和互动形式,构建"吸纳-嵌入""委托-代理""诱导-回应"和"下沉-联结"四项大学教师学术地位配置机制。通过对国家级人才项目的过程追踪,验证并分析四项大学教师学术地位配置机制的行动者及其逻辑、运行边界及约束条件。大学教师学术地位配置机制通过串联行政权威、学术力量和主体能动为审思我国学术治理模式变革提供新视角,也为激发个体与组织学术活力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学术地位行动者配置机制学术治理人才项目

    科研高手如何成为教学能手——基于全国本科高校教师调查的实证分析

    黄依梵马晓璐蒋凯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本科高校教师为分析对象,考察科研能力与其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对其教学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理工科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获奖情况的影响低于人文社科教师,"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获奖情况的影响低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教师科研能力主要通过影响其情感和行为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应推动以研促教的发展模式、开展分类管理的推进策略、实施分科指导的培训方案。

    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投入本科高校教师

    谁应该为高等教育服务付费——兼议班尼特假说的理论意义

    晏成步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班尼特假说论及学生资助与学费上涨的关系,既是美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深深影响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针对班尼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结果有积极效应、无或零效应、"消极效应"等三类。公立院校学费与办学成本、学费与教育服务价格、学费与教育成本比例都可以从理论上进行很好的诠释。班尼特假说不仅有利于解释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上涨的实践问题,也大大丰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知识。对我国公办高校而言,班尼特假说在认识教育的经济价值、办学成本、教育成本核算和学费制度建设等方面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示。

    班尼特假说学费学生贷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