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洋药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洋药物
中国海洋药物

管华诗

双月刊

1002-3461

zghyyw@ouc.edu.cn

0532-82031949

266003

青岛市鱼山路5号

中国海洋药物/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海洋药物》杂志是在国海洋药物研究创办最早的学术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外主要检索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2年又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等。本刊不仅在国内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在国外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株老鼠筋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RSF-1的次级代谢产物分离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李娇娇郑瑶瑶姚光山王长云...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RSF-1的次级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菌株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核磁共振、质谱及旋光等)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从Trichoderma sp.RSF-1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 13个单体化合物:包括1个丁内酯化合物1,5个聚酮类化合物2~6,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7,2个二倍半萜类化合物8和9,3个甾体类化合物10~12及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13:piterrione Ⅰ(1)、nafuredin(2)、penicilloxalone A(3)、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4)、5-hydroxy-7-methoxy-2,3-dimethyl-4H-chromen-4-one(5)、fusarimone A(6)、(3R,6R)-4-methyl-6-(l-methylethyl)-3-phenylmethylp-erhydro-1,4-oxazine-2,5-dione(7)、fusaproliferin(8)、terpestacin(9)、麦角甾醇(10)、β-谷甾醇(11)、啤酒甾醇(12)及亚油酸(13).结论 从漳江口红树林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RSF-1中分离获得了化合物1~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7、8和9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多种癌细胞系均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8对部分癌细胞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7和13对多种致病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和鳗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50.00 μg/mL.

    红树林老鼠簕Trichodermasp.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雷斯青霉菌中的1个新萘醌类化合物

    荣先国马丽英刘为忠刘德胜...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OSMAC策略指导下研究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大米作为培养基,静置发酵获得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LH20凝胶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HPLC)和半制备薄层色谱(PTLC)等方法,对总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技术结合文献报道数据,确定所得化合物结构;利用CCK8法评价所得化合物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从雷斯青霉菌中共分离鉴定了 10个化合物,包括2个萘醌类化合物(1~2),4个色原酮类化合物(3~6)和4个(口山)酮类化合物(7~10),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甲酯-2,8-二甲氧基-5-羟基-1,4-萘醌(1)、2,7-二甲氧基-5-羟基-1,4-萘醌(2)、5-甲基-2-乙基-7-羟基色原酮(3)、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4)、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原酮(5)、4,6,9-三羟基-7-甲基-1H,3H-萘并[1,8-cd]吡喃-1,3-二酮(6)、1,3,6-三羟基-8-甲基-(口山)酮(7)、1,6-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口山)酮(8)、1,5,6-三羟基-3-甲氧基-8-甲基-(口山)酮(9)和1,3,5,6-四羟基-8-甲基-(口山)酮(10).结论 从雷斯青霉菌大米静置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 10个聚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萘醌衍生物,化合物3为新色原酮类天然产物.所得化合物对HepG2细胞无增殖抑制活性.

    OSMAC雷斯青霉菌萘醌色原酮(口山)酮HepG2

    海洋共生菌中脑苷脂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研究

    杨丙晔易超陈永轩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微生物因具有生长迅速、代谢可调控、菌种易选育、可持续利用等特点成为寻找药理活性物质的新源泉.使用从海洋共附生菌中提取的脑苷脂,采用CCK8法检测其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毒性,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检测脑苷脂对炎症因子IL-6和IL-1β的含量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IL-6、IL-1β、TNF-α、MCP-1、MIP-2 和 INOS mRNA 表达量.通过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p-ERK1/2、MyD88、NF-κB、NLRP3、p62、p-IKB和p-JNK蛋白的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脑苷脂可以降低 IL-6、IL-1β、TNF-α、MCP-1、MIP-2 和 INOS 炎症因子的含量和 mRNA 表达量,抑制 p-ERK1/2、MyD88、NF-κB、NLRP3、p-IKB和p-JNK蛋白的表达量.这些结果表明,脑苷脂可以通过抑制MyD88/NF-KB/MAPK/NLRP3信号通路实现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这为脑苷脂类化合物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提供数据参考,为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奠定基础.

    脑苷脂抗炎作用炎症因子信号通路

    北部湾珊瑚共附生链格孢菌A.alternata GXIMD 02507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林妙萍张艳婷唐振洲卢护木...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来源于广西涠洲岛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GX-IMD 02507进行物种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采用ITS序列分析鉴定菌种,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色谱学技术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和圆二色谱(CD)技术并对照文献数据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菌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8个以交链孢烯类为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烯(1)、4'-表交链孢烯(2)、二氢交链孢烯A(3)、格链孢酚(4)、saponaroxin A(5)、zinniol(6)、2-(4-羟苯基)乙酸乙酯(7)和光色素(8).结论 从该菌中共分离4个交链孢烯类化合物,2个苯酚类衍生物,1个三环聚酮和1个光色素,研究发现物质的量浓度为20 μmol/L时,化合物1~7对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产生NF-κB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北部湾造礁珊瑚链格孢菌代谢产物NF-κB

    1株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窦贝贝靳双双李平林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 1 株中国西沙群岛 Plakortis galapagenis 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18XS04ZP-2)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TLC)、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M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菌株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真菌Aspergillus austroafri-canus(18XS04ZP-2)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 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1)、chaxines B(2)、volemolide(3)、(22E,24R)-24-methylcholesta-7,22-dien-3β,5α,6β-triol(4)、(22E,24R)-6β-methoxyergosta-5,22-diene-3β,5α-diol(5)、(22E,24R)-3β,5α,9α-trihydroxy-ergosta-7,22-dien-6-one(6)、6-dehydrocerevisterol(7)、averufanin(8)、versicolorin A(9)、nidurufin(10).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K562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8.68 μmol/L.

    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austroafricanus次级代谢产物甾体

    中国南海鳞指形软珊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卜庆杨敏张玲严献云...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鳞指形软珊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结合核磁共振(NMR)和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文献数据,开展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从鳞指形软珊瑚中共分离鉴定了 18个化合物,包括 2 个倍半萜:(E)-β-金合欢烯(1)和β-榄香烯(2);6 个二萜:xiguscabrate A(3)、19-hydroxylcembrene-C(4)、xiguscabrate B(5)、(11S,12S)-11,12-epoxycembrene-C(6)、sinulariol C(7)和 isosarcophytoxide(8);9 个降二萜:10-epi-gyrosanolide E(9)、scabrolide D(10)、scabrolide G(11)、5-epi-sinuleptolide(12)、sinuleptolide(13)、gyrosanolide F(14)、ineleganolide(15)、scabrolide A(16)和 scabrolide B(17);1 个甾醇:crassarosterol A(18).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软珊瑚科软珊瑚中分离得到,2、9、12、13、15和18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免疫抑制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8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 4.4 μmol/L.

    短指软珊瑚属鳞指形软珊瑚甾醇免疫抑制活性

    帕利哌酮缓释片的制备

    张美玲朱佳滨王路苑州凯...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骨架膜控型帕利哌酮缓释片,针对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通过检索原研制剂处方和其他仿制药等相关信息,选择以海藻酸钠(SA)、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聚氧乙烯(PEO)等缓释材料作为凝胶骨架片芯进行研究,筛选不同种类缓释材料及不同比例用量,以确定片芯处方;筛选包衣材料和用量以确定包衣处方;通过考察包衣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等,确定缓释片的制备工艺.结果 经过优化,确定片芯以SA和HPMC K100LV CR质量比为1∶1作为亲水凝胶骨架,以无水乳糖作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缓释衣膜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HPMC SH-E3和枸橼酸三乙酯(TEC)作为包衣材料,包衣体系中主要成分乙基纤维素(EC)、HPMC、TEC质量比为80∶20∶15,确定老化工艺:采用包衣锅设备,于55~60 ℃条件下老化3 h.结论 成功制备骨架膜控型帕利哌酮缓释片,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且体外溶出曲线介于参比制剂(RLD)和对照制剂溶出曲线之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可能性更高.

    帕利哌酮缓释片体外释放

    西沙软珊瑚Lemnalia sp.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符安冉肖丽唐旭利李国强...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采自西沙群岛的软珊瑚样品Lemnalia sp.进行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软珊瑚浸膏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沙群岛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鉴定得到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lemnardosinane D(1)、flavalin E(2)、paralemnolin R(3)、pathylactone A(4)、(+)-13-hydroxy-aristlone(5)、laevinone A(6)、(+)-curcudiol(7)、oplodiol(8)、6-eudesmene-1β,4β-diol(9)、paralemnolide A(10).结论 从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 nardosinane 型、nornardosinane 型、aristolane 型、neolemnane 型、bisabolane 型、eudesmane型和bisnorsesquiterpene型,其中化合物4、5、7~10是首次在该属软珊瑚中发现的倍半萜.

    Lemnaliasp.倍半萜次级代谢产物

    海洋中药海螵蛸的古今应用研究

    翟润翔宋鹏任夏付先军...
    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含海螵蛸方剂中蕴含的历代临床医家用药经验和用药信息,分析海螵蛸的古今应用情况,为海螵蛸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华海洋本草》《海洋中药方剂大辞典》等多部本草著作和方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含海螵蛸方剂及临床研究相关信息,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出历代含海螵蛸的方剂595首,现代含海螵蛸临床专利方剂数据364条.分析发现,历代方剂中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当归、龙骨、麝香、乳香、黄连等;现代方剂与海螵蛸配伍频率由高至低依次是白芍、黄芪、白术等;在主治上,古代方剂中常配伍温里药干姜和附子治疗疮疡;配伍清热解毒药木鳖子治疗崩漏;配伍安神药、清热解毒药中的贝齿、密陀僧等治疗目翳、眼疾.在现代方剂中常配伍白芍、木香、砂仁等治疗慢性胃炎;配伍白芍、茯苓、蒲公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配伍当归、苍术、黄连治疗胃溃疡.现代海螵蛸临床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得到含海螵蛸相关临床文献703篇,在2016年达到发文量高峰并且2000年后海螵蛸治疗胃脘痛成为研究重点.结论 古今不同年代海螵蛸的配伍和主治病症有所不同,在古代海螵蛸多配伍活血类药物,常用散剂用于治疗崩漏、目翳、疮疡、眼疾等疾病;而现代多用于治疗胃肠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海螵蛸的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不但要传承古代医家经验,也应该结合现代疾病谱系改变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

    海螵蛸海洋中药用药分析关联规则

    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

    孙园园于豪冰翟祥宁宁哲...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霉属真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真菌,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是最重要的药源真菌,从青霉属真菌中报道了许多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极端环境来源的青霉属真菌资源的不断挖掘,应用基因挖掘手段探索青霉属来源新型次级代谢产物成了 1个新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近年来在青霉属真菌中通过基因挖掘策略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及其代谢产物,希望可以对探索青霉属及其他真菌的次级代谢基因簇、推断基因功能、推导新的合成代谢途径及获得新的代谢产物有所帮助.

    青霉属真菌基因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