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李宗浩

月刊

1673-6966

cadem2006@sina.com

010-5797616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以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以及中国唯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专业期刊。办刊宗旨是促进中国急救、复苏、灾害医学的发展,提供医学学术和有关应急管理科学交流的平台。栏目有述评、论著、 临床经验交流、急救案例分析、 综述、专家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 工作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急救与救援护理、继续教育及医师维权自律的研讨,尤其有权威专家对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解读,以及医学救援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与管理,医疗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医师执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摘信息等。  本刊不仅为从事急救、急诊、心肺复苏医学专业人员,同时也为卫生厅局、应急办、医政处及政府、社区、安全部门决策、管理者们提供参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订阅并积极投稿。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大16开本(210mm×297mm)64页,定价10元/期,正式国家医学学术出版物。已于2006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2007年由邮局向全国征订,邮发代号80-52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比较SOFA、APACHE-Ⅱ和OEWS三种预测评分系统在产科ICU中的应用效果

    彭兰吴晓王城
    1626-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和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三种预测评分系统在入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孕产妇中对孕产妇严重结局(SMO)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研究 2015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期间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科ICU的孕产妇共 363 例,采集孕产妇入住ICU 24 h内指标的最终用于计算SOFA、APACHE-Ⅱ和OEWS的评分,评估 3 种预测评分系统预测发生SMO的准确性、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 363例孕产妇入住产科ICU,152 例发生SMO,其中 2 例孕产妇死亡,ICU中孕产妇SMO发生率为 41.87%,孕产妇病死率为 0.55%.在全体入住ICU孕产妇中,SOFA评分预测SMO的区分度(AUC=0.87;95%CI:083~0.91)和准确性(当截断值为 2.5 时,LR>10)最优,其次是 APACHE-Ⅱ评分(AUC=0.804;95%CI:0.757~0.85),OEWS评分最差(AUC=0.701;95%CI:0.646~0.757).当根据入ICU原因分亚组比较时,三种评分系统表现与在全体人群一致,APACHE-Ⅱ和OEWS在直接产科原因组显著低估了SMO,尤其在产后出血组.结论 SOFA可作为首选适用于所有产科危重症患者以预测SMO,APACHE-Ⅱ可作为次选,但不适用于直接产科原因入住ICU的孕产妇,OEWS并不适用于入产科ICU孕妇.关于进一步对产科危重症患者专用的预测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验证任重而道远.

    孕产妇严重结局产科ICU预测评分系统SOFAAPACHE-ⅡOEWS

    miR-150-5p和TRAF6在重症肌无力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崔艳杰张兰兰
    1631-1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50-5p(miR-150-5p)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TRAF6)在重症肌无力(MG)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本院收取的 60 例MG患儿(观察组)和 60 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用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估MG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改良的Osserman分型法对MG进行分型.RT-PCR检测血清miR-150-5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RAF6、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白细胞介素 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50-5p和TRAF6 诊断MG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iR-150-5p、TRAF6、AchR抗体、IFN-γ水平较高,而pDC、Treg、IL-4 较低(t=7.883、10.485、44.745、5.344、22.346、8.428、6.116,P<0.05).在MG患儿血清中,miR-150-5p水平分别与TRAF6、AchR抗体、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576、0.456、0.470,P<0.05),与pDC、Treg、IL-4 水平呈负相关(r=-0.607、-0.454、-0.584,P<0.05);TRAF6 水平分别与AchR抗体、IFN-γ水平呈正相关(t=0.505、0.445,P<0.05),与pDC、Treg、IL-4水平呈负相关(r=-0.432、-0.612、-0.512,P<0.05).MG分型越高,miR-150-5p和 TRAF6 水平越高(F=3.694、6.487,P<0.05).血清miR-150-5p、TRAF6 水平分别与QMG评分呈正相关(r=0.664、0.589,P<0.05).miR-150-5p联合TRAF6 诊断MG的AUC为 0.924,灵敏度为 93.23%,特异度为 83.23%.结论 MG患儿血清miR-150-5p和TRAF6 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均与免疫损伤相关,二者有助于早期诊断MG.

    微小RNA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重症肌无力免疫诊断

    温利抗衰方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探究

    王兰玉李丽君程如峰贾晶晶...
    1635-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温利抗衰方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0 例)给予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观察组(50 例)在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利抗衰方治疗,治疗 2 个疗程.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理化指标、6 min 步行距离等指标,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00%,与对照组(7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相比,治疗后观察组 6 min步行距离延长(t=2.376,P<0.05),血清NT-pro BNP明显降低(t=48.621,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t=6.753,P<0.05).结论 温利抗衰方联合西药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明确,总有效率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温利抗衰方阳虚水泛证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基于MEWS评分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周桃艳金艳
    1639-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2 年 7 月—2024 年 7 月收治的 106 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科室从 2023 年 7 月开始实施基于MEWS评分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将实施前(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收治 53 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归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实施后(2023 年 7 月—2024 年 7月)收治 53 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归为研究组(基于MEWS评分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心功能、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短于对照组(t=2.472、2.801,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 3d时,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提升,且研究组更高(t=2.204,P<0.05),两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无明显差异,且与同组就诊当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期间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176,P<0.05).结论 基于MEWS评分的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用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提高救治效率,加强心功能改善效果,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方案急诊护理心肌梗死抢救

    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

    汪东霞王蓉葛万里
    1643-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SAP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效果.方法 选择SAP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 15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5,采用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与对照组(n=7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时间 3 个月.记录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 组干预前后MCTSI评分、Marshall评分、炎性因子、营养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t=7.026、8.337、15.721、8.918,P<0.05).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的MCTSI评分、Marshall评分、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t=14.483、5.530、7.286、8.185、5.199,P<0.05);TRF、PA、ALB水平以及ESCA、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871、13.172、7.480、10.737、9.970、20.020、23.046、16.552,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SAP合并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性反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ICU获得性衰弱

    共享决策模型指导下的链式急救护理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韩琼夏成龙罗志秀周乔...
    1648-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享决策模型指导下的链式急救护理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于武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12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共享决策模型指导下的链式急救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管再通率、病死率、致残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到达时间、诊断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3.519、6.217、6.375、6.314,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脑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536、7.500,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以及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和情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36、6.708,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FMA评分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6.883、8.814、5.473,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和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435、5.023、5.631、5.238、5.481、5.325、5.413、6.445,P<0.05).结论 共享决策模型指导下的链式急救护理方案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抢救成功率和脑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死率和致残率,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共享决策模型链式急救护理方案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老年人手部猫、犬咬伤Ⅲ级暴露的伤口感染情况分析

    杜剑孔蕊红张谦左永波...
    1653-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手部猫、犬咬伤Ⅲ级暴露的伤口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急诊外科 2020 年 1月—2023 年 6 月就诊的手部猫、犬咬伤Ⅲ级暴露老年患者 236 例,根据致伤动物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112 例)和B组(124 例).A组为猫咬伤,B组为犬咬伤.比较两组的感染情况.结果 B组的感染率低于A组(χ2=9.710,P<0.05).A组感染最快发生在清创后 1d,清创后 3d感染率达高峰,之后感染率逐渐下降.但两组清创 1、2、3、4、5d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感染最快发生在清创后 2d,清创后 3d感染率达高峰,之后感染率逐渐下降.B组感染仅局限于手部的感染率高于A组(χ2=5.539,P<0.05).结论 老年人手部猫咬伤Ⅲ级暴露伤口相较于犬咬伤Ⅲ级暴露伤口感染发生的时间更早,感染速度更快,感染程度更重,感染率更高.

    猫咬伤犬咬伤清创优拓引流条

    意外体温过低救护培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田玉洁袁熹娜史成和尹俊...
    1656-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意外体温过低症,设置和实施专项救护培训课程,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专家会议法拟定培训课程方案,遴选我院 30 名应急医疗队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理论测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评价学员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学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0.001),并对整体培训感到满意.结论 实施意外体温过低症救护培训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特殊伤情救护能力,为应急医疗队培训提供参考.

    应急医疗队意外体温过低症培训课程

    基于院前急救平台培训对男护士自然灾害救援核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彭方国鲜安福陈杰林厚业...
    1661-1663,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院前急救平台培训对男护士自然灾害救援核心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自2022年3月—2023年3月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接受院前急救平台培训的男护士30人,对比其培训前后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考核、灾害救援储备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得分.结果 展开院前急救平台培训后,30名男护士的理论成绩均分为(88.62±9.45)分,操作成绩均分为(97.01±3.58)分,高于展开培训前的理论成绩均分(73.59±12.43)分和操作成绩均分[(76.55±6.49)分,P<0.05];培训后男护士的灾害救援储备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210.04±27.55)分高于培训前[(177.71±31.80)分,P<0.05)];培训后男护士的灾害救援储备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384.88±44.27)分高于培训前[(329.66±78.35)分,P<0.05].结论 对男护士展开院前急救平台培训可不断提高其自然灾害救援能力,并且培养其批判思维,帮助其成为自然灾害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救援质量.

    院前急救平台培训男护士自然灾害救援核心能力

    脓毒性休克中改善微循环治疗的研究进展

    邱婷婷钱何布刘军
    1664-1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性休克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循环障碍贯穿于脓毒性休克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既往研究表明早期纠正微循环障碍,可以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此改善微循环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低反应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