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李宗浩

月刊

1673-6966

cadem2006@sina.com

010-5797616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69号行政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以院外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心肺复苏以及中国唯一冠以“灾害医学”刊名的医学、专业期刊。办刊宗旨是促进中国急救、复苏、灾害医学的发展,提供医学学术和有关应急管理科学交流的平台。栏目有述评、论著、 临床经验交流、急救案例分析、 综述、专家论坛、讲座、学术报告、学术讨论、 工作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急救与救援护理、继续教育及医师维权自律的研讨,尤其有权威专家对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解读,以及医学救援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与管理,医疗救援系统建设与管理,医师执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文摘信息等。  本刊不仅为从事急救、急诊、心肺复苏医学专业人员,同时也为卫生厅局、应急办、医政处及政府、社区、安全部门决策、管理者们提供参考。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及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订阅并积极投稿。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大16开本(210mm×297mm)64页,定价10元/期,正式国家医学学术出版物。已于2006年7月创刊公开发行,2007年由邮局向全国征订,邮发代号80-520。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硝酸甘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梁新茹李亚静牛双双李光烨...
    701-704,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急性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于院前急救中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于院前急救中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入院后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案进行长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及疼痛评分,不同时间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较治疗前减慢,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cTnI水平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 6、12、24 h的cTnI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两组患者用药后 12、24 h的cTnI水平均低于用药后 6h,两组患者用药后 24h的cTnI水平均低于用药后 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用药后 6h、用药后 12 h、用药后 24h的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峰、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和硝酸甘油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STEMI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硝酸甘油联用参附注射液效果更佳.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硝酸甘油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院前急救心血管系统疾病

    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临床因素、NF-κB/NLRP3信号通路预测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价值

    杜然滕腾赵云凤方钱超...
    705-709,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ICM)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因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 3(NLRP3)信号通路及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的预测价值,为本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2023 年 9 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342 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 7∶3 比例分为建模组 239 例、验证组 103 例,依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 6 个月内是否发生ICM分为ICM亚组、非ICM亚组.采用Lasso筛选心肌梗死后ICM发生相关变量,以有统计学意义变量构建临床因素模型,以NF-κB/NLRP3 信号通路构建NF-κB/NLRP3 信号通路模型,以临床因素、NF-κB/NLRP3 联合建立混合模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不同预测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的预测价值.结果 建模组ICM发生率为 27.97%,验证组ICM发生率为 26.47%;Lasso筛选出 5 个预测变量为 NF-kB mRNA、NLRP3 mRNA、Gensini评分、LVEF、饮酒,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NLRP3 mRNA、NF-κB mRNA、饮酒是心肌梗死后ICM影响因素(P<0.05);混合模型预测心肌梗死后ICM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0.921、80.30%、88.82%,临床因素模型分别为 0.886、78.79%、85.29%,NF-κB/NLRP3 信号通路模型分别为 0.873、74.24%、87.06%,混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因素模型、NF-κB/NLRP3 信号通路模型(P<0.05).结论 Gensini评分、NLRP3 mRNA、NF-κB mRNA、饮酒是心肌梗死后ICM危险因素,联合上述影响因素建立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对心肌梗死后ICM具有一定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ICM发生风险.

    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核因子-κB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预测

    miR-124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及其靶基因分析

    杨璐瑜董辉宋慧敏廖友霞...
    710-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124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可能作用的靶基因.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2020 年 6月于武汉市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 16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其入院即刻的血清miR-124表达水平.根据患者PCI治疗后是否发生MIRI将其分为MIRI组(n=76)和对照组(n=9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iR-124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124可能作用的靶基因.结果 MIRI组患者的血清miR-124 水平(2.26±0.79)显著高于对照组(1.48±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miR-124 水平是预测STEMI患者发生MIRI的独立因素(OR=1.37,95%CI=1.06~1.78;P=0.017).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miR-124预测MIRI的曲线下面积为 0.81(95%CI=0.74~0.88,P<0.001),其预测最佳截点的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75.0%.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共预测到326个miR-124的靶基因,而其中 22 个与MIRI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视黄醇代谢、胶原纤维重构和炎症反应.结论 血清miR-124 水平与STEMI患者发生MIRI有关,可能涉及视黄醇代谢、胶原纤维重构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

    miR-124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后

    VA-ECMO联合I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及预后的影响

    张家宁罗丹刘锦霞任韩雯婧...
    714-717,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心源性休克(CS)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2022 年 6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S患者 105例,依据治疗方式对两组进行分组,接受IABP治疗的为对照组,共 54 例,接受VA-ECMO联合IABP治疗的为实验组,共 51 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变异指数(△RVI)、主动脉速度/时间的积分变异指数(△VTI)、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指数(C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B型钠尿肽(BNP)];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H、HCO3-、静脉的血氧饱和度(SvO2)、乳酸、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比较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使用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VTI、SvO2 及CI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HR、LVEF、CVP、△RV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MAP较对照组更高(P<0.05),cTnI、BNP、CK、CK-MB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HCO3-较对照组高(P<0.05),乳酸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pH、PaCO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NE、E用药量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较于对照组低(P<0.05),两组 30d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A-ECMO联合IABP用于CS治疗能改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药物使用量,提高撤机率,并减少死亡的发生.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源性休克超声心动图参数预后

    TYG指数、血小板参数及血清CK-MB水平与急性STEMI患者主要不良预后事件的相关性

    罗莉媛王春彬
    718-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血小板参数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主要不良预后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2 月—2022 年 2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05 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展开为期 12 个月的随访,依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设为发生组(n=64)与未发生组(n=141),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并探讨TYG、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CK-MB与STEMI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CK-MB、PDW、MPV、TYG指数及LVEF均为STEMI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CK-MB、PDW、MPV及TYG指数对STEMI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K-MB、PDW、MPV及TYG指数预测MACE的预测价值分别为 0.828、0.621、0.728 及0.825.结论 TYG指数、PDW、MPV及血清CK-MB水平与STEMI患者发生MACE独立相关,监测TYG指数、PDW、MPV及血清CK-MB水平对预测MACE的出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血小板参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性

    临床相关因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王海梅杨一红李睿杰赵杨...
    722-724,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中毒性心脏病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心脏病严重程度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31例为轻度心脏病,B组20例为中度心脏病,C组9例为重度心脏病,未合并中毒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其入院时、入院3d时及出院时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酶肌钙蛋白(cTnI)水平.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和Spearman相关法分析CK-MB、cTnI等临床因素和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昏迷时间均明显高于A、B组(P<0.05).入院3d时,C组的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cTnI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而CK-MB与近期预后无关(P>0.05).结论 cTnI水平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程度显著相关,cTnI水平的升高,标志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一氧化碳中毒肌酶肌钙蛋白预后影响

    电复律、药物复律治疗急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差异

    李飓项涛
    725-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电复律、药物复律治疗急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2021年 1 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76 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复律组与电复律组,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电复律与药理复律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将药物复律组与电复律组相比,分别 33 例(100.00%)和 40 例(93.00%)转化为窦性心律(绝对差异 6.98%;95%CI:-0.82~0.98;P=0.25).药物复律组从开始输注到转换的中位时间为 24 min(IQR 21.00~82.00),但只有 9 例(27.00%)通过普鲁卡因胺转换.两组患者在 14d随访结果相似(P>0.05);无中风或死亡病例.结论 相比于电复律,药理复律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向窦性心律转换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急诊心房颤动电复律药理学复律

    一键告警及互助系统的设计研发及在居家养老急救衔接中的意义研究

    罗辉黄子洋伍永红
    730-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发一键告警及互助系统(以下简称"一键系统")及其在居家养老与医疗急救衔接中的意义.方法 一键系统设计为简单的按键或触控式,利用麦克风模块、扬声器报警及功放模块、信息显示模块、Wi-Fi模块、120 系统衔接模块等,实现只需按键即可同时向多方告警及获得救助的功能.结果 居家老人突发急症时,只需按键即可将求救信息传递到邻居门口"一键系统"设备上、附近经过人员、物业值班室甚至 120 系统控制中心屏幕,施救人员通过门口扫码获得求救者相关信息、紧急联络人、进门方式等信息,及时进行有效救治.结论 一键系统根据老人特点,只需按键,无需说话即可达到快速有效求救并最快获得有效救治的目的,可有效解决老龄化社会医疗急救衔接问题.

    一键告警互助系统居家养老医疗急救研发

    小儿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治疗费用特征:来自中国的5年观察研究

    冯雅笛袁媛张冉田永吉...
    734-737,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额住院费用,该研究描述了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TBI的临床特征和急性治疗费用特点.方法 对 2015-2020 年中国某三甲医院所有儿童TBI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以急性住院总费用为主要终点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儿童TBI住院费用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 208 例儿童患者,急性治疗费用中位数为 2 036(IQR:529~4 212)美元,住院时间中位数为 6(IQR:4~8)d.每个年龄组儿童跌倒的比例都高于交通事故.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住院时间延长、年龄 12~18 岁、接受手术和入住ICU是住院费用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该研究对儿童TBI治疗期间的医疗保健资源规划具有潜在意义,有助于加强家庭安全教育,防范幼儿坠床危险,以及加强对轻便摩托车的管控,降低儿童TBI的急性住院费用.

    儿童脑损伤创伤经济成本

    苏州院前急救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张希张琳
    738-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和完善苏州院前急救模式.方法 比较苏州周边地市院前急救模式,基于苏州院前急救模式建设概况、初步成效、现存问题进行探讨.结果 苏州院前急救模式建设成效明显,但仍存在接听能力不足、未实现电话定位、直属力量薄弱、信息互通不全等问题.结论 院前急救"苏州模式"可从提升接听能力、实现电话定位、增强直属力量、强化大市质控入手,全面提升苏州市院前急救的服务能级和保障能力,探索"苏州模式"更优发展.

    院前急救模式苏州120智慧急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