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家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家禽
中国家禽

半月刊

1004-6364

zgjqzz@263.net

0514-87241124,85552323

225125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仓颉路58号

中国家禽/Journal China Poul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发行的技术类专业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农业部重点宣传煤介、国家一级期刊。一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兼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BLUP和Bayes方法对湘佳黑凤鸡S1系产蛋性状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刘勃攻杨杰肖健贺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评估湘佳黑凤鸡S1系产蛋性状遗传参数,比较BLUP和Bayes算法对肉鸡产蛋性状基因组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为湘佳黑凤鸡S1系选育及育种值估计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以2 886只黄羽肉鸡品系的产蛋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ASREML软件以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分别估计开产日龄、40周产蛋量以及43周平均蛋重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并基于PBLUP、SSGBLUP、GBLUP和BayesA、BayesB、BayesC模型对产蛋性状基因组育种值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开产日龄遗传力为0.263~0.429,40周产蛋量遗传力为0.213~0.359,43周平均蛋重遗传力为0.441~0.553;开产日龄与40周产蛋量、43周平均蛋重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2、0.10,表型相关为-0.57、0.10,40周产蛋量和43周平均蛋重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29和-0.21;在对开产日龄和40周产蛋量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上,BayesB方法分别有最高准确性0.236和0.251,BayesC方法对43周平均蛋重有最高的准确性0.345.结果表明:开产日龄和40周产蛋量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43周平均蛋重属于中等偏高遗传力性状.开产日龄和40周产蛋量之间存在强的遗传负相关,与43周平均蛋重呈低的遗传正相关;40周产蛋量与43周平均蛋重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负相关.对于开产日龄,Bayes方法的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均高于GBLUP方法,Bayes方法的计算时间远大于GBLUP;对于40周产蛋量,BayesB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最高;BayesC方法对43周平均蛋重有最高的准确性.综上所述,在湘佳黑凤鸡S1系产蛋性状中应用BayesB方法将获得最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湘佳黑凤鸡S1系产蛋性状遗传参数基因组选择

    鸡生长性状相关SH3RF2、LncFAM及IGF2BP1基因SV变异的聚合效应分析

    刘阳马浩翔王文韬刘树立...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对生长性状大效应基因SH3RF2、LncFAM及IGF2BP1的3个突变位点进行聚合效应分析,选出最优组合基因型.试验以鸡7个群体(固始-安卡F2代资源种群、AA肉鸡、哈伯德肉鸡、科宝肉鸡、817肉鸡、广西金陵麻鸡和卢氏绿壳蛋鸡)中的2 228个个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三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变异,利用F2资源群和广西金陵麻鸡研究鸡SH3RF2、LncFAM及IGF2BP1基因的遗传效应,对三个基因组合位点的聚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分析群体中共有54种可能的组合基因型,通过基因型频率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发现,在7个群体中,等位基因Sh-I、Lnc-I和Ig-L1的频率均明显高于Sh-D、Lnc-D、Ig-L2及Ig-W;在F2资源群体和广西金陵麻鸡中,IIIIL1L1基因型在三个基因聚合效应中具有较高的基因频率和较高的体重.结果表明,在提高生长性状方面,IIIIL1L1基因型既能提高体重,又有较高的基因型频率,可以作为选择推荐联合标记.

    生长性状SH3RF2基因LncFAM基因IGF2BP1基因聚合效应关联分析

    代谢产物泛酸的筛选及其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功能验证

    程富富武嵘峰耿晴晴赵梓多...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差异代谢物泛酸(PA)对鸡胚胎干细胞(ESCs)向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从代谢角度解析PGCs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试验基于转录组学筛选出PA,通过CCK8与EdU试验探究PA及其代谢抑制剂PZ的适宜添加浓度;最后,分别通过观察细胞形态、qRT-PCR检测PGCs特异标记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分析等分析PA代谢在ESCs向PG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参与PA代谢相关的基因在ESCs与PGCs中呈现差异性表达,且富集于生殖细胞分化相关的通路(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和AMPK signaling pathway);PA和PZ的适宜添加浓度分别为20 µmol/L和80 nmol/L;PA组在第6天的类胚体数目显著低于PZ组,PA组中CVH和C-KIT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PZ组(P<0.01);PA组的DDX4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PZ组(P<0.01).结果表明添加PA抑制PGCs的形成,添加PZ促进PGCs的形成.

    胚胎干细胞原始生殖细胞代谢物泛酸

    鸡品种和饲养日龄对鸡汤滋味性状的影响

    王珍李星李静王丽辉...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品种和饲养日龄对优质地方鸡鸡汤滋味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炖汤的品种和日龄的鸡.试验采用人工感官评价、电子舌测定及呈味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比大宁河鸡(DN)和青脚麻鸡(QM)2个优质鸡在不同饲养时间(120日龄和150日龄)下鸡汤滋味的差异,找出品种和饲养日龄影响鸡汤滋味的原因.结果表明:同一饲养日龄青脚麻鸡的鸡汤滋味好于大宁河鸡.150日龄大宁河鸡的鸡汤滋味优于120日龄;120日龄青脚麻鸡的鸡汤滋味好于150日龄.品种对鸡汤的涩味、涩味回味和鲜味都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日龄对鸡汤的苦味回味有显著影响(P<0.05).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都对人工感官评定结果呈正效应.研究表明,品种和饲养日龄通过影响鸡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含量和比例来影响鸡汤的总体滋味.

    优质鸡鸡汤滋味人工感官评价偏最小二乘法

    艾草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脂质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王学方王伟宁二娟陈玲...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艾草粉对红瑶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脂质代谢、血清免疫球蛋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30日龄红瑶肉公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艾草粉组分别饲喂添加2%、3%艾草粉的基础日粮,试验期60 d.试验期间,以每个重复为单位统计其生长性能;在第60天,分别从各重复中取3只鸡,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肉品质检测;采集血清,用于脂质代谢等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检测;刮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检测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1(CLDN1)、咬合蛋白(Occludin)含量;取盲肠内容物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3%艾草粉组肉鸡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3%艾草粉组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系水力、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2%、3%艾草粉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艾草粉组血清总胆固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3%艾草粉组小肠黏膜中闭锁蛋白1含量,十二指肠、空肠黏膜中闭合小环蛋白1、咬合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2%、3%艾草粉组肉鸡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显著提高(P<0.05),肠道菌群中有益微生物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有害微生物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添加2%~3%艾草粉可显著提高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改善脂质代谢,增强试验鸡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肠道机械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丰富度.

    艾草粉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肠道功能

    吡咯喹啉醌和葡醛内酯对产蛋高峰早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肖蕴祺沈一茹邵丹张珊...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吡咯喹啉醌(PQQ)和葡醛内酯对产蛋高峰早期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6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25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为:基础日粮+0.4 mg/kg吡咯喹啉醌(吡咯喹啉醌组);基础日粮+300 mg/kg葡醛内酯(葡醛内酯组);基础日粮+0.2 mg/kg吡咯喹啉醌+150 mg/kg葡醛内酯(吡咯喹啉醌+葡醛内酯组).试验预饲期2周,正式期8周.结果显示:饲粮添加吡咯喹啉醌、葡醛内酯或二者共同添加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吡咯喹啉醌、葡醛内酯或二者共同添加对蛋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吡咯喹啉醌组和葡醛内酯组蛋鸡血浆孕酮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葡醛内酯组蛋鸡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吡咯喹啉醌组、吡咯喹啉醌+葡醛内酯组蛋鸡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吡咯喹啉醌和葡醛内酯虽然未显著提高产蛋高峰早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但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激素水平,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起到调节机体生理水平及预防疾病的作用.

    吡咯喹啉醌葡醛内酯蛋鸡激素生化指标

    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卵泡发育、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仝雯菲刘志鹏徐朋涛李兰兰...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以绿原酸和黄酮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LCE)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卵泡发育、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 728只73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500、1 0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结果显示:78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300、1 0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增加血清尿酸含量(P<0.05);300、500 mg/kg 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降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P<0.05);500、1 0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P<0.05);3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降低5~10 mm卵泡数量(P<0.05);500 mg/kg 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降低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脾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83周龄时,与对照组相比,1 0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增加血清尿酸含量(P<0.05);500、1 0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提高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P<0.05);3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0 mg/kg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且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并抑制脾脏炎症反应.

    山银花和大蓟复合提取物蛋鸡卵泡发育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

    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史倩马热依·叶列买思涂枫林勇...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324只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和2 000 mg/kg酸乳S(含12%三丁酸甘油酯和40%月桂酸单甘油酯),试验期为42 d.结果显示: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肉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肉鸭胸肌指数有升高趋势(0.05≤P<0.10),日粮添加500 mg/kg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显著增加肉鸭胸肌肌纤维的横截面积(P<0.05).此外,日粮添加500 mg/kg和2 000 mg/kg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显著提高肉鸭屠宰45 min后的红度值(P<0.05),显著增加肉鸭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P<0.01),但显著降低总蛋白(P<0.05)和皮质酮含量(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500 mg/kg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能促进樱桃谷肉鸭肌纤维横截面积,改善宰后胸肌红度值,降低血液皮质酮水平,且对其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肉鸭三丁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油酯肌肉品质皮质酮

    鹅星状病毒Ⅰ型与Ⅱ型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姚展杏王超林寅盛赵丹...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Ⅰ型(GAstV-1)与Ⅱ型(GAstV-2)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AstV-1的ORF1a特异保守序列与GAstV-2的ORF2特异保守序列分别设计1对引物,将PCR扩增的两个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阳性质粒标准品,建立检测并鉴别GAstV-1与GAstV-2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评估,并运用该方法对28份疑似痛风雏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SYBR GreenⅠ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AstV-1、GAstV-2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批间、批内重复变异系数均小于0.7%,最低检测限度均为10 copies/µL;该方法对鸭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鹅细小病毒均无特异性扩增,同时检测GAstV-1与GAstV-2未出现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28份临床样品的GAstV阳性率为92.8%,其中GAstV-1和GAstV-2均为阳性的有6份,仅GAstV-2阳性的有18份,仅GAstV-1阳性的有2份.研究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GAstV-1与GAstV-2的鉴别检测,并且当前引发GAstV感染的主要病原依然是GAstV-2,GAstV-1和GAstV-2混合感染情况也同时存在.

    鹅星状病毒GAstV-1GAstV-2双重荧光定量PCR雏鹅痛风

    2株鹅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相关性研究

    梁昭平杨惠湖李雨泽黄剑标...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当前流行的鹅源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的分子特征及血清学相关性,研究将RT-PCR检测GRV阳性的病鹅肝脏组织悬液接种鹅胚成纤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测序获取病原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并将分离病原接种ST、LMH和Vero细胞,探究其在不同细胞上的生长特性,通过交叉中和试验确定病原与其他水禽源呼肠孤病毒间的血清学相关性.结果显示:从病鹅肝脏组织中分离到2株GRV,命名为GD208和GD225,两分离株间核苷酸同源性较低;GD208株与参考株GRV-GD2020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9.1%~99.6%;GD225株与2018年之后报道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XT18、DE150、QR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5.3%~98.9%;GD208株和GD225株在LMH细胞中增殖效果较好,TCID50分别为10-3.7/0.1 mL和10-5.0/0.1 mL;GD208株仅能被同源血清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阳性血清中和,GD225株可被同源血清、NDRV、MDRV和GD208株阳性血清中和.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到两株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GRV,其分子特征和抗原相关性与其他禽源呼肠孤病毒存在一定差异,该结果可为GRV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鹅源呼肠孤病毒遗传进化细胞培养特性交叉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