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翻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曹京华 邱举良

季刊

1002-0489

jyzhang@cashq.ac.cn

010-68597754

100864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中国科技翻译/Journal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介绍科技翻译研究成果,提高科技翻译水平,促进机器翻译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国内外翻译界动态。读者为广大科技翻译工作者、大专院校从事科技翻译和研究的师生及科技外语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术语英译探析——基于皮尔斯符号像似视角

    杨丽红纪文
    42-4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时空、文化特征的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术语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依托皮尔斯符号像似理论,梳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术语的英译现状及问题,即符号与对象间像似维度缺乏、单一、错乱等.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异化为先、归化为主;文不足述、以图补之;规范系统、统一解释,以期提高中国建筑术语的英译质量.

    翻译符号学术语英译符号像似中国传统民居

    术语翻译中的文化融合与创新——以外来乐器名汉译为例

    初良龙李葆华
    45-4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外来乐器名汉译为例,系统梳理译名发展历程及演变规律,分析其对我国当代术语翻译的启示.研究发现:乐器名翻译一直处于源语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动态融合与创新中,使之符合译入语习惯,从而起到促进中外文化合作、交流与互鉴作用.

    外来乐器译名演变文化融合创新

    英国汉学家金璋《六书故》译介研究——兼评19世纪西方学者的六书译介

    杨琳
    48-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1881年英国学者金璋对戴侗《六书故》进行译介,这是西方学界第一本对中国古代汉字学专著进行翻译和研究的海外文字学著作.书中不仅包括金璋的六书观,还引用多位19世纪汉学家的六书研究.目前学界尚无此方面的研究.本文以金璋《六书故》为研究对象,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海外文字学研究的关注.

    戴侗六书故金璋六书译介

    严复的价值论溯源与探赜——基于《原富》英文底本批注研究

    郭庆吕世生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1年严复首次在中国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译本定名《原富》.本文借助严氏英文底本这一稀缺一手资料,还原严复关于价值论的全部批注,分析严复与斯密思想的对话、碰撞乃至相斥的思辨过程,揭示出他对价值论的理解、重释及拒斥等不为人所知的翻译内幕.

    国富论价值论严复英文底本批注

    序跋研究:民国科技译者论信达雅

    阳海清范武邱
    56-5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当代严复"信达雅"的研究脉络,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理据性充分的释义,用以厘定"信达雅"的历史语义.随后,展示史料收集工作获取的涉及"信达雅"理念的14篇译者序跋,一窥民国时期科技译家群体的翻译思想,并对其作简要分析.最后,文章指出科技译著序跋可为科技翻译史研究提供线索与支撑,亦可加大对序跋研究的关注.

    科技翻译史严复信达雅序跋译者群体

    科普作品《万物简史》中幽默的理解与表达

    郭红梅徐彬
    60-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的科普作品往往既具有文学性又有高度的趣味性,读者往往需要一些高阶的认知能力才能充分欣赏此类作品.比尔·布莱森的科普名著《万物简史》就是一部趣味性突出的科普作品.本文通过对此书中典型的幽默话语的分析指出,对于趣味性突出的科普作品,译者需具有广博的知识,了解大众流行文化,掌握时尚的幽默话语,才能精准、适切地翻译出源语文本中的趣味元素.

    科普翻译幽默废话修辞

    面向职场的科技翻译教学探索——岳峰、曾水波《科技翻译教程》评介

    魏红曹德军
    63-6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文本逻辑严密、专业性强、表述规范准确,具有一定翻译难度.《科技翻译教程》一书助力新时代跨学科翻译人才培养,从职场视角瞄准市场需求,讲述科技翻译要义、展开科技翻译教学,内容充实,译例丰富;注重方法介绍,指导读者如何提升科技翻译的实战技能与翻译综合素养,对应用翻译教学、科研与教材编写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职场科技翻译翻译教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