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流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陈建中

月刊

1007-8266

zgltong@126.com

010-89534488/4242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富和大街1号

中国流通经济/Journal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市场分析、营销管理、企业理投资理财、流通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挑战与应对措施

    王海杰王开阳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边际成本和强整合能力,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与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速生产力体系的升级.数据要素的应用延展了劳动的边界,助力智能制造、平台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型劳动模式.此外,数据要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推动柔性生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和精准营销等新模式的形成.同时,数据要素的发展面临产业化能力不足、数据质量不达标、流通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治理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生产要素融合劳动领域拓展商业模式创新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刘学侠徐文哲温啸宇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数字经济农村产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土地流转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刘宇梁栋张硕
    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 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丰安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选择.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相关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阻碍多、融合发展动力不足、公共资源供给不均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对缓慢等困难.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乡要素流通的动力支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打破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城乡规划引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完善城乡发展机制.第二,推动新型人才流动,加强技术传播,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效率,减少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第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多元化供给和数字化服务.第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驱动城乡产业无缝对接,协同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中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冲突及其应对

    欧阳日辉王宇奇傅腾宇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引入市场力量,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有偿使用,有助于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优化公共数据资源配置.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平衡好公益性和盈利性,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公共数据公益性在于满足公众对公共资源公开、共享和使用的合法需求,以及享有公共数据价值释放后的分配权利.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为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行路径,但市场主体的介入给这种做法贴上盈利性标签,引发公共数据公益性受损的担忧.借鉴数据价值链理论,构建公共数据公益价值链和盈利价值链的"双链"理论模型,发现"双链"间呈现出并存互补与此消彼长的复杂平衡关系.公益价值链通过保障公共数据的公益性,推动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盈利价值链则通过发挥市场主体的优势,提高公共数据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部分主体出于盈利的本能性考量致使公益价值链不活跃,长期以往将导致盈利价值链垄断,破坏双链(公益价值链和盈利价值链)平衡.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看,双链平衡的理想状态是各类主体对参与双链不同生产活动拥有同等的意愿,并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平衡好双链在于清晰划定公益价值链与盈利价值链的边界,并做好公益价值链反馈和补偿机制.实践中,我国公共数据公益性存在缺乏源头制度保障、公益性应用端运管机制有待完善与公共数据开放的反馈与补偿机制缺位的三大现实困境.当前,授权运营亟待以理论指导实践,从文化激励、制度激励和经济激励三个维度构建公共数据公益性开发利用激励机制.应从构建多元化公众参与模式、适度超前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开放数据集及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数据供给管理机制、加强公益性场景研发激励等方面,增强公共数据公益性保障,促进公共数据的合理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偿使用数据开放数据价值链

    数据规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

    殷红左舒雅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规制作为缓解数据市场失灵和提升数据安全的政策工具,加速数字经济对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制造业参与生产分工机会的公平化与多元化,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数据规制能否成为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制度保障成为重要议题.基于2007-2021年38个国家的数据规制政策条款,测算出这些国家的数据规制水平.基于价值链长度等数据,从安全性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测算出这些国家16个制造行业的GVCs韧性.利用该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定量分析数据规制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规制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但提升效果存在着边际递减特征,该结论在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指标、引入制度遗漏变量、考虑政策传递时滞、进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稳健.数据规制政策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异质性,该驱动作用在商业数据与知识产权数据流通量较大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市场与创新环境处于成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更注重数据主体隐私维护的欧式和中式规制的国家中更为显著,且管制国内数据对价值链韧性所产生的影响大于管制跨境数据.数据规制可增强企业间的数据信任,通过网络连接效应和生产协同效应对制造业价值链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三种渠道间接提升制造业价值链韧性.因此,为有效推进数据治理及维护价值链安全,应规范数据交易规则与收益分配,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完善数据治理的功能性配套措施和精细化管理,发挥数据要素规模对价值链韧性的倍增作用;坚持参与国际数据规则的制定,建立有效的跨境数据安全评级系统.

    数据规制全球价值链韧性市场规模贸易成本技术创新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障碍与路径

    刘伟华袁超伦黄艳娇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健全安全制度,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障碍与路径,可以为实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逻辑,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确保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安全.通过对大宗原料、规模化制造、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四大重点产业的八家典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基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的安全逻辑,识别我国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障碍.进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的路径,包括维护路径和阶跃路径两个维度.维护路径强调从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两个视角展开.阶跃路径强调以社会引领、技术驱动、制度辅助为核心要素.为实现维护路径和阶跃路径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路径,需要启动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战略设计和完善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对于阶跃路径,需要通过产业集群和搭建产业信息服务体系支持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通过改革科技创新体制加快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增加需求活力.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典型障碍维护路径阶跃路径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

    张蓓黄薏翰朱吉婵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导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有助于促进社区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双系统理论,探讨两种不同形式的绿色互动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的并行中介作用和社区氛围的调节效应.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收集的4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色情感互动和绿色信息互动正向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且前者的作用更显著,表明绿色情感互动通过触发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绿色生产理念的价值共振,对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正向作用更大;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在其中起并行中介作用,即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两条并行的心理机制路径间接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值得关注的是,社区氛围不仅削弱数字信任与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间的关系,还会弱化绿色情感互动与绿色信息互动通过数字信任和绿色信任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效应,较强的社区氛围或许引发信息超载和虚假舆论等负面影响,导致绿色互动通过消费者信任对价值共创行为的间接影响减弱.鉴于此,为更好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社区支持农业实践者应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交互场景,强化成员间绿色价值情感纽带;开发可视化溯源系统,筑牢消费者对社区支持农业的数字信任与绿色信任基础;畅通多元化交流渠道,营造理性自由社区氛围.研究结论从理论上厘清绿色互动如何促进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从实践上为优化社区支持农业经营策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绿色互动信任价值共创行为社区氛围社区支持农业

    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机制

    张树山刘赵宁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具有显著差异化特征的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不仅能够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还能够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微观基础提供有效改善生产效率的战略指导.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通过熵值法测算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文本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区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机制检验结果来看,地区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字技术应用成效以及内外部交易成本降低,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公司内部治理与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强化均能增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地区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为此,应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并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重视企业治理效能提升,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强化披露质量,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将公司治理水平纳入信用评估体系,切实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与健康竞争生态,以期助力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实现.

    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市场公平竞争公司治理

    数字生态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组态——基于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

    罗光强宋新宇
    11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并存二元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破解农业迂回生产分工难和产业组织集聚难的作用,以数字生态及与之相适配的制度组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衍生与发展.基于此,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构建制度组态、数字生态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综合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利用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9-2022年面板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单个必要性分析表明,数字生态要素的有效协同是培育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分析表明,低数字能力与低数字经济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定性比较分析的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表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数字生态要素及其匹配制度要素的有效组合,实施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型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型的组态路径.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组态路径,着力推动工业颠覆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数字化与数字化农业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深化以新质生产关系为导向的农业体制改革.

    全国统一大市场农业新质生产力制度组态数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