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张福仁

月刊

1009-1157

skinmag@public.jn.sd.cn

0531-87515643、87298817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7397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发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皮肤病与性病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8例成人重症水痘临床分析

    杜清陈红赵玄冉启惠...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症水痘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二科 2018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收治的 18 例成人重症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 例患者中男 12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 32.1 岁(18~50 岁),9 例(50.0%)因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异常实验室结果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降低 12 例(66.7%)、肝酶升高 15 例(83.3%)、心肌酶升高 18 例(100%)、N 氨基末端脑钠肽升高 15 例(83.3%)、D-二聚体升高 16 例(88.9%)、降钙素原升高 14 例(77.8%).6 例(33.3%)因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3 例)或死亡(3 例).15 例(83.3%)合并肺部感染,其中 11 例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结论:成人重症水痘患者以男性居多,死亡率较高.免疫抑制个体是成人重症水痘的高发人群.成人重症水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Ⅰ型呼吸衰竭发生率高.

    重症水痘成年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

    卡氏枝孢霉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赵安琪刘佳怡张雍刘永霞...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 例患者均为具有外伤史的老年农民,皮损表现为无症状增生性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硬壳小体.真菌培养鉴定为卡氏枝孢霉(Cladophialophora carrionii).给予口服伊曲康唑 200 mg每日两次,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硝酸舍他康唑乳膏.1 个月后患者皮损改善.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发现中国卡氏枝孢霉感染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平均年龄 53.7 岁),50%患者有外伤史.受累部位以上肢最为多见,斑块是最常见的皮损形态,平均病程约为 5.4 年,由于缺乏自觉症状,患者往往推迟就诊,可能导致感染蔓延,引起畸残.卡氏枝孢霉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卡氏枝孢霉着色芽生菌病真菌感染

    托法替布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袁瑞清周桂芝刘红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疾病,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疗法如抗组胺药、沙利度胺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疗效欠佳.有研究认为纠正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是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关键,托法替布是一种口服泛JAK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抓挠行为和IL-4 和IL-31 的表达,本文报道一例托法替布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并复习相关文献.

    托法替布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JAK抑制剂

    青少年男性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邓诗音罗雅琪刘雅芹谢映霞...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为SLE的一个独特亚型,发病机制与针对Ⅶ型胶原的自身抗体显著相关,多累及 20~40 岁的年轻女性.本文报道 1 例青少年男性BSLE,该病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JAK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反应不佳,但氨苯砜治疗有显著改善.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水疱氨苯砜

    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Ⅰ型冷球蛋白血症一例

    黄雪沂郑结成程云龙谭敏...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69 岁.3 个月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因天气寒冷诱发四肢末端紫癜、瘀斑伴关节肿痛.检查示血清轻链kappa 显著升高,蛋白固定电泳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阳性,单克隆kappa轻链(κ)阳性,冷球蛋白血症试验阳性,诊断为继发Ⅰ型冷球蛋白血症.考虑患者冷球蛋白血症与MM疾病活动有关,血液科予以更换化疗方案,局部皮肤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注意肢端保暖.2 个月后患者瘀斑完全消退.

    多发性骨髓瘤Ⅰ型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袁现政魏世娟高菲邓晓彤...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 1例,患者,女,55 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管周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予以手术切除.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墓碑状

    左足颗粒细胞瘤一例

    张雪燕张铭凯曹楠陈声利...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软组织肿瘤,临床皮损不典型,好发于头颈部,发生于足部者少见.本患者左足跟角质性斑块 20 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圆形细胞排列成巢状,细胞核小、居中,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免疫组化:S-100(+)、SOX10(+)、NSE(+)、CD68(+).诊断为颗粒细胞瘤,予以手术切除.

    左足跟颗粒细胞瘤诊断

    乌帕替尼治疗20甲营养不良一例

    吴恺悦刘鑫洲陈学超周桂芝...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甲营养不良(twenty-nail dystrophy,TN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甲损害,累及所有指/趾甲,可能由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而诱发.本病目前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往往起效慢,不良反应明显.本文报道JAK-STAT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TND有效一例,患者口服乌帕替尼片 15 mg/d,6个月后甲全部新生,减量至 15 mg/2d;治疗 8 个月后,所有甲基本恢复正常.

    20甲营养不良乌帕替尼JAK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17C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姚心怡贺彤杨欣雅胥明成...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 17 家族(interleukin-17s,IL-17s)具有促炎效应,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IL-17C是IL-17 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同于广泛来源于各种免疫细胞的IL-17A,IL-17C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并通过IL-17RE/A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均存在表达异常.本文综述了IL-17C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7C细胞因子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

    神经递质受体介导特应性皮炎免疫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若馨黎静宜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病理生理学中神经-免疫的双向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神经纤维与免疫细胞间的多种信号交流.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诱发免疫应答并影响疾病进展;反之,活化的免疫细胞可分泌介质调节神经纤维的功能,改变神经递质水平从而介导AD的发病.本文综述了几种经典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重点集中于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探讨其在AD背景下介导免疫紊乱的机制,旨在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神经免疫神经递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