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
中国煤炭

黄盛初

月刊

1006-530X

mt@zgmt.com.cn

010-84657853 8465780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

中国煤炭/Journal China Co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煤炭行业专业期刊。宣传国家工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报道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以及世界煤炭工业与煤炭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放工作面隔爆型巡检机器人研究与应用

    关士远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综放工作面本安型巡检机器人存在的运行质量差、防护能力弱、动力不足、续航里程短、对周围环境感知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常态化运行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综放工作面隔爆型巡检机器人,该巡检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搭载多种传感器,具备充足的动力和有效的防护能力,同时提供三维感知能力.分析总结了综放工作面实变轨道的具体形态,针对其实际轨道形态,设计了能有效应对轨道变形的机械结构,解决了通过性难题.通过在煤矿实际应用表明,该巡检机器人具有三维实时建图功能,能够为煤机实时割煤提供指导,也能够实现常态化运行.

    综放工作面巡检机器人三维实时建图激光点云模型预测控制

    煤矿巷道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赵军伟袁学旭李攀秦洪岩...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煤矿巷道巡检中瓦斯浓度监测质量与效率、规避瓦斯突出风险与瓦斯爆炸风险以及降低人员投入,研究了一种煤矿巷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介绍了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和参数设计,阐述了该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的超声波衍射时差定位关键技术.通过在煤矿现场试验表明,该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实现现场瓦斯浓度的准确测量,减少人员投入67人,经预测每年节约总支出约723万元,起到了降本增效的实质性作用,助力矿井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智能巡检机器人煤矿安全煤矿智能化智能算法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于涛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煤矿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数据治理已成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瓶颈.针对智能化矿山数据治理的实际需求,深入讨论了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数据治理的实际内涵,阐述了数据治理的目的及其在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建设需求提出了"质量、安全、复用、分类分级、共享和协同"的治理原则和理念,设计了智能化矿井数据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最后对数据治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表明,研究成果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建设成效显著.

    智能化煤矿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融合共享规范数据集成

    基于多方位的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寿命优化方法研究

    高佳俊程永军王波苏乐...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刮板输送机是综采工作面的主要机械设备之一,其综合性能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开采效率,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重载长距离工况下,易发生磨损、断裂等故障,造成安全隐患.基于此,对影响中部槽寿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多方位的中部槽寿命优化方法,使用优质合金钢铸造槽帮提升其强度,选择机器人焊接替代人工焊接提升焊缝可靠性,使用一种新型耐磨材料提升中部槽整体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中部槽相比,使用该方法生产的中部槽在硬度、拉伸强度、耐磨能力等中部槽性能指标上有较大提升.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寿命优化方法新型耐磨材料力学性能

    煤矿防爆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研究与设计

    贺海涛赵海兴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单一动力的防爆柴油机无轨辅助作业车辆在煤矿井下长时间作业会出现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开发柴-柴双动力、柴-电双动力和电-电双动力的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 3种双动力系统的分类和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防爆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的总体结构设计、支护作业动作设计、行走传动系统设计、驱动功率计算、液压系统设计、柴-电双动力对液压系统的匹配分析、散热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对关键参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在神东矿区实际使用表明,采用柴-电双动力系统在同等作业效率下成本可节约30%以上,而且可提升整车的使用寿命;在施工过程中,设备运行平稳,各部件动作流畅,平均8~10 min可完成1套锚杆支护流程,操作员可携带遥控器在50 m范围内监控施工,试验效果符合预期.

    辅助作业车辆双动力系统设计柴-电双动力胶轮式单臂锚杆钻车

    O2/CO2气氛下煤矸石燃烧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高少龙王振涛高一凡李明慧...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O2/CO2气氛下煤矸石的燃烧特性,考虑了 O2浓度、升温速率和粒径对煤矸石燃烧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2种动力学方法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同O2浓度下,煤矸石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过程比O2/N2气氛下有所延迟,O2浓度的增加减弱了 CO2对煤矸石燃烧行为的影响.O2/CO2气氛下煤矸石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升高,且发生失重的温度范围变得更宽.相较于大粒径颗粒煤矸石,较小粒径颗粒的燃烧失重过程提前,减小颗粒粒径有助于改善其燃烧性能.在相同条件下,煤矸石在O2/CO2气氛下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比O2/N2气氛下更高,最大失重速率和综合燃烧指数更低.实验O2浓度范围内,煤矸石在O2/CO2气氛下的燃烧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煤矸石在O2/CO2气氛下的表观活化能相较于O2/N2气氛下更高.

    煤矸石O2/CO2气氛燃烧特性反应级数活化能

    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碳减排量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刘红叶汪敏王震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科学的碳源和碳汇核算体系对于准确评估我国土地复垦工程的碳减排效益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复垦标准,对土地复垦工程类别进行了系统解析,并明确其具体内容及相关活动.根据国内外碳核算标准,识别出主要碳排放、碳汇的核算要素,选择了适合我国土地复垦工程的核算方法.对内蒙古准格尔某煤矿土地复垦工程的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案例应用结果显示,煤矿区土地复垦主要包含5大工程类别,涉及4个重要碳排放要素以及4个碳汇要素.案例煤矿区复垦产生的碳排放量可抵消其碳汇量的15.94%.未来土地复垦工作应优化施工方案以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应持续完善核算体系,以求精准跟踪土地复垦的实际减排效益,为土地复垦与碳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煤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碳减排量生态产品

    煤基固废在采煤沉陷区回填利用现状及相关研究探讨

    原志敏卓锦德董阳林德海...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应用于采煤沉陷区回填可协同推进固废利用和沉陷区生态修复,系统地梳理了我国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政策、标准发布情况,并盘点了国内知名高校在上述领域的研究方向及成果.进一步探讨了煤基固废在采煤沉陷区回填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概述了相应的解决思路,针对表土层污染问题,解决思路包括减少物料中重金属总量、降低回填物料中重金属迁移性、构建阻隔层、降低表土层重金属有效性等;针对表土资源缺失或质量低下的问题,解决思路包括利用固废制备人工土、利用固废改良土壤、土壤剖面重构等;针对回填区沉降问题,解决思路包括地表沉降预测、沉降控制等.

    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回填利用地表沉降

    基于无人机的人工植被分布识别与重建效果评价

    何继崔瑞豪李虎民王磊...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植被重建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工作,分析人工植被重建效果是评价生态修复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矿土地复垦示范区为主要研究区,采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应用3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综合地物光谱、纹理的差异提取人工植被.在此基础上,选取植被生物量指标,分析研究区坡顶人工植被生长状况,并评价其植被重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进行超参数调优能够有效提升模型分类精度,超参数调优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2.11%,Kappa系数为0.77;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获得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其R2为0.93,均方根误差为13.97.示范区坡顶的草本植被重建效果欠佳,有接近66.6%面积区域生物量等级处于0~50 g/m2的范围;灌木重建效果较好,有接近61.4%面积区域生物量等级处于100~150g/m2的范围.

    无人机遥感人工植被重建矿区土地复垦超参数调优

    全球煤炭资源利用现状、供需格局及发展趋势

    胡健
    15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系统阐述世界主要经济体煤炭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广域视角分析全球煤炭资源利用现状、供需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认为,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全球煤炭消费量、产量以及燃煤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诸国占全球煤炭资源消费总量已达75%;全球煤炭产量自2020年以来持续大幅反弹,煤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煤炭产量居于前列;全球燃煤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36%,是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全球煤炭资源供需呈现中短期持续繁荣、长期逐渐下降的基本局面,全球煤炭贸易中心不断东移,亚太地区是全球煤炭贸易最活跃的中心地区;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承接了全球产业链转移产生巨大用能需求;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成为煤炭的主要出口国.随着全球"能源利用过程的清洁化、能源利用类型的低碳化、能源获取方式的可再生化"的能源转型方向逐渐达成共识,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化利用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煤炭仍是全球重要能源资源并成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未来煤炭仍将作为重要原料和材料发挥重要作用.

    主体能源煤炭资源利用现状供需格局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