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轻工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轻工教育
中国轻工教育

张建国

双月刊

1673-1352

fazhan@tust.edu.cn

022-60273315,60273316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573信箱

中国轻工教育/Journal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传达领导部门的有关工作部署和重要信息,组织开展轻工教育研究,力求全面反映轻工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成果,鼓励并支持广大轻工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李书红陈桂芸陈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食品工艺复杂问题与学科思维单一之间的矛盾、跨学科知识组合与深度融合及灵活运用之间的矛盾、认知层面责任担当与实践层面行动不力之间的矛盾,课程团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了"食艺世界,思想舞台"的教学理念,开展了"核心概念重构,核心任务引领,学—研—创—探—践—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构建了"赋情、赋律、塑形"两赋一塑的思政育人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环境,融合产学情境,引入前沿科技,实施"三课"渐进,提升育人实效,旨在打造高质量的食品工艺学课堂,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食品人才.

    食品工艺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理念

    高校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刘胜斌李丽娜王琳
    8-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高校有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以天津市高校为例,从乡村振兴的研究背景、天津市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高校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高校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对策和路径展开论述,指出了高校发挥科技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在政府政策支持、高校管理制度、高校教师队伍、高校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

    乡村振兴高校科技服务路径

    关系、关键与进路:"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维度

    朱新华张桐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以其独特范式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善用"大思政课"就要站在宏阔的视野下,从"大思政课"建设的关系、关键与进路三重层面重新审视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应然路径.立足于"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大思政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落实好"大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要求.从"大课堂""大资源""大师资"等要素出发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在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进程中为"大思政课"建设描绘"路线图"、种好"责任田"、共筑"同心圆",以高站位和大情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关键实践路径

    高校治理改革中数据正义的意蕴、挑战与实践

    古亮李洪修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正义理论最早来源于西方,以数据使用的"可见性、技术伴随、不歧视"为核心观点.高校治理改革中的数据正义应以提升管理者数据素养为重要基础,以坚持公开正义、结合正义及预防正义为主要途径.然而,高校在推进数据治理改革时,存在数据"可见性"缺失、主体性与技术理性两极分化以及数据偏见与技术歧视突显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一是要坚持公开正义,兼顾好数据代表性与数据隐私保护;二是要坚持结合正义,促进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理性良性结合;三是要坚持预防正义,时刻保持对算法数据的戒备,预防各类偏见与歧视.

    数据正义高校治理改革数据治理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及实践路径

    曹宁
    31-3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在培育学生劳动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有着重要价值.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在受重视程度、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教育以及载体建设等方面面临困境.对此,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从劳动理论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实践、师资建设、评价体系、劳动文化等方面,建构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素养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

    易晓俊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把"四史"教育引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起来,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应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出发,立足"三大规律",深刻领会融入教育的问题理路;落实"三全育人",着力明确融入教育的工作思路;坚持"三因"理念,积极拓展融入教育的方法进路.

    "四史"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管理改革探索与实践

    袁镜瑶田禾王晓菲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对当前高等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汇总归纳了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特征与主要内涵,审视当前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工科"产学研融合、跨学科交叉、创新与责任、全球化视野、个性化发展"等核心育人理念,探索提出了面向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管理创新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旨在构建面向新工科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的育人体系,提升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析——以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为例

    许春刚奚露王彤李懿...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天津市某高校 2023 级大学生发出 3000 份调查问卷,考察大学生在处理心理问题时的求助倾向及妨碍其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提出应从以下方面完善大学生心理求助体系:一是认清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和相互帮助;二是改善大学生所处家庭社会环境,加大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宣传力度;三是高校强化政策引领,构建标准化立体化的心理辅导和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心理求助心理咨询高校学生

    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近五年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改革

    李晓俊陈波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新工科"背景下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为了总结现阶段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分析了近五年来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以及对应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目标,总结出五种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从顶层设计搭建五个实践教学环节间的关联;依靠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工程训练以及教师科研四个平台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设立层次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建立基于多方面的动态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与时俱进.

    实践教学改革新实践教学体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基于新时代特征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邓万友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教学作为一种互联网与教育叠加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目前急需根据新时代的教育特征和实际目标需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构建科学、系统的特征化质量评价体系.在剖析了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从全面创新评价理念与标准、科学统筹评价主体与客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评价、加强新时代教育评价文化建设和搭建智慧化线上教学评价保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与发展的策略及途径.

    线上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技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