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

贺德方

月刊

1002-9753

zgrkx@cssm.com.cn

010-68598270,68598287

100045

北京市三里河路54号270室

中国软科学/Journal China Soft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刊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先生担任名誉社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任本刊总顾问,18位领导同志及国内外知名专家任本刊顾问,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惠永正任社长。本刊致力于推进决策科学化,及时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政策、重大理论动向、国内外软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经济、科技研究及管理人员、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政府官员、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论坛和工作指南。创刊十余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全国性理论刊物中信息量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刊中内容的转载率高(2000年,我刊在121条检索途径及2588种期刊上的转载排名为全国第二),深受高校、企业界、研究机构和各级经济、科技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与进路

    陈劲尹西明陈泰伦金珺...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对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新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仍缺乏指导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的方法论和创新管理新思想.面向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新使命与新挑战,批判性回顾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和有组织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瓶颈",基于整合式创新思想和场景驱动创新理论,提出以"有组织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新战略范式,明晰有组织创新的内涵边界和理论基础,系统探讨其核心构成要素和典型特征,进一步从结构、过程和功能视角阐释运行机理,提出实践进路.研究结果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战略导向从后发追赶、创新驱动向超越追赶、创新引领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科技先导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指引与战略决策参考.

    有组织创新国家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企业主导新质生产力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评价、影响因素及其维护策略

    任保平邹起浩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发展韧性是长期发展视角下经济体适应变革、持续演进和稳定发展的素质和潜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经济发展韧性内涵的理论阐释,从基础韧性、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5 个方面确立经济发展韧性评价维度,测算2000-2021 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不同地区间和各个地区内的经济发展韧性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趋势,提出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维护策略.

    经济发展韧性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发展空间

    危机情境下双元创新模式如何赋能组织韧性重塑:基于美国实体清单情境的探索性研究

    徐示波仲伟俊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VUCA日益成为企业面对的普遍情境下,能否具备应对危机保持组织韧性的动态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以14 家美国实体清单打压危机情境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动态过程模型及双元创新对组织韧性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组织韧性重塑动态过程包括韧性激活、自主跟随、探索引领 3个阶段,每个阶段韧性形成机制由"感知识别→战略动态响应→组织韧性结果"构成,并归纳出"感知识别""资源摄取"和"重构转变"3 个核心动态能力;(2)企业面临资源和能力约束的情境,研发韧性和经营韧性关系的平衡与演化是推动组织韧性重塑动态阶段跃升的内生动力;(3)双元创新对于组织韧性重塑的作用机制主要聚焦于替换互补、吸收转化、耦合迭代,背后体现的是双元创新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部创新效能.研究结果既丰富了组织韧性和双元创新理论,也为企业实现韧性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危机情境实体清单组织韧性双元创新技术封锁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遭遇专利战的实证研究:以美国市场为例

    张米尔任腾飞黄思婷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频繁遭遇专利战,国际化经营因此遭受严重冲击;专利战是以打击竞争对手,牟取商业利益或竞争优势为目的,围绕着专利的权属与使用而展开的专利攻防行为,已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是全球专利战的主战场,因此以中国企业在美国遭遇的专利战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相对专利实力与专利战之间呈倒U型关系,非生产专利实体比常规主体更倾向发起专利战,专利转让次数、权利要求数与专利战显著相关,技术内卷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为有效应对海外市场的专利战风险,提出要加强国际专利申请和布局,以提升自身抵御专利战的专利实力;重视陷入技术内卷的产业领域的专利战风险,开展针对高风险主体和高风险专利的专利预警.

    专利战海外市场专利实力技术内卷

    电商如何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理论阐释与实践演进

    王昕天荆林波张斌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数字化是农业数字化效率发挥的基础,电商的快速应用为农业数字化提供了新机遇,从电商角度阐释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电商在农业经营环节的应用,总结电商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理,通过案例剖析电商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演进过程,提出电商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关键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结论认为:一方面,电商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是从经营环节开始,由市场力量驱动的数字技术与产业链的内生融合过程,电商从产业链末端"向上倒逼"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数字化;另一方面,电商在数字化中的本质作用是借助市场需求和数字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形成透明、开放和共享的信息资源观.研究主要贡献是从电商和产业链两个方面拓展了目前农业数字化研究,提出电商驱动数字化的本质是产业链层面农业主体再分工和价值再分配,目标是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数字化生态系统转型,这为认知农业数字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政策基础.

    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数字化

    新发展阶段制造业"合意"比重区间探讨

    邓洲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6-2018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下降了 9.3 个百分点,而人均GDP并未达到能够主要依靠服务业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水平,制造业比重的过早、过快下降引发了广泛的担忧.研究认为,在满足工业化一般规律、符合当前技术革命时代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比重存在一个"合意"区间,这一区间低于发达国家同等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平均水平,略高于日德韩等制造强国当前水平、显著高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制造业比重的峰值,同时能够保障在 2035 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在2025 年为26.8%~27.3%、2030 年为26.3%~26.6%、2035 年为25.6%~26.0%.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增长、要素配置优化、产业政策改进、区域布局调整能够为我国制造业在产值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加值比重稳定在"合意"区间提供支撑,而要释放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则需要着力培育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的能力、发展动力稳定转化的能力和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制造业制造业比重合意比重

    开放获取赤字与开放获取公共政策构建研究

    陈传夫黄一澄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开放获取赤字概念,将国际开放获取效能差距定义为赤字问题.主要研究开放获取资源的结构性赤字、成本性赤字、知识产权赤字、科技治理赤字等方面.评估现实规则下我国同欧美国家实施开放获取的效果差异.论文建议,面向全面创新长远需要,构建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开放获取公共政策.提出了开放获取国家公共政策构建的价值导向和相关建议.

    开放获取赤字公共资助开放科学开放获取政策

    国家"名医工作室"公共价值创造研究

    王泓翕李洁程海波史文川...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称"名医工作室")建设是我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试验模式,其遵循中医药知识传统传承方式,支持名老中医药专家知识代际转移、创新,是一项中医药公共价值创造工程.目前,对于国家"名医工作室"的公共价值创造问题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系统动力学剖析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系统运行对现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效果,有助于从整体把握、优化系统运行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较好地促进了中医药知识代际转移并产生团队传承创新效应,需进一步发展与高校教育协同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2)提升"名医工作室"中师生的传承创新意愿,是增强"名医工作室"团队传承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要鼓励地方政府与"名医工作室"所在组织制定政策激励措施;(3)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系统性仍有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缺失,且缺少对"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的中医药文化价值和创新的产权价值的评估机制.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家"名医工作室"政策优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公共价值创造系统动力学名医工作室政策机制优化

    基础教育空间资本化效应与空间优化策略

    林雄斌牛步青窦茜茜钟晶晶...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配机制,基础教育的数量、质量与获取机制会显著影响土地和住房价格,形成具有时空间异质性的资本化效应,从而影响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如何理解这种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影响机制,采取有效策略降低教育资本化效应,推动基础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成为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实证方法与结果,以及差异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学区分配制度渐进改革、溢价捕获工具使用、保障住房多层优化配置等提出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政策建议.这对推动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分配,实现基础教育资源获取的均等化与可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基础教育教育公平住房资本化均等化与可及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重构

    李阳力陈天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向整体性治理转移,国土空间规划向整体性管理规划转变.有必要制定标准化的专项规划研究模式,确保专项规划研究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融合,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下,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首先,回顾现有研究成果,总结水生态韧性评价、规划策略和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不足;其次,总结并分析全过程传导、全域全要素、全空间覆盖、全周期管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再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要求,重构"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包括全过程传导的水生态韧性研究步骤、全域全要素的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全空间覆盖的水生态韧性规划策略、全周期管理的水生态韧性规划实施保障等4 部分;最后,提出"标准化"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的技术路径.重构的研究模式为实证研究和其他生态韧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社会—生态韧性水生态韧性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