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品工业
中国乳品工业

刘鹏

月刊

1001-2230

rpgy@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62740、86661195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一路2727号

中国乳品工业/Journal China Dairy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芮刘铭洋李柏良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调节效果.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CCFM8661低剂量组(2×106 CFU)、CCFM8661中剂量组(2×107 CFU)、CCFM8661高剂量组(2×108 CFU),通过连续30 d测定小鼠胸腺指数、溶血空斑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足跖肿胀程度、半数溶血值、肝脾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和肠道菌群评价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可以显著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并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与丰度.研究为开发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免疫抑制免疫调节肠道菌群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复合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

    高浩陈志豪陆致成张青松...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试验组,通过灌胃5×107、5×108、5×109 CFU/mL复合益生菌,持续进行30 d试验.试验期间,分别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接受复合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胸腺、脾脏指数、耳肿胀程度、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血溶素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等方面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使胸腺指数增加39.08%(P<0.001)、脾脏指数增加22.08%(P<0.05)、NK细胞活性增加26.47%(P<0.001);高剂量组使耳肿胀程度增加达到84.54%(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55.53%(P<0.01)、血清血溶素水平增加12.17%(P<0.01);碳廓清吞噬指数低、中剂量组分别增加58.51%、58.59%(P<0.001);而低剂量组使腹腔巨噬细胞能力提高57.75%(P<0.01).综上,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小鼠免疫功能,为开发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环磷酰胺免疫调节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小鼠体内改善效果研究

    马春丽李玉星姜海莘王昭之...
    20-2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体内改善效果进行了探究.通过注射CTX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灌胃给予小鼠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低(1.5×106 CFU/只)、中(1.5×107 CFU/只)、高(1.5× 108 CFU/只)剂量,连续30 d,测定小鼠初始和终末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增加,其中高剂量组增加均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因此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可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LP16环磷酰胺免疫调节

    复合益生菌对小鼠的安全性研究

    张思雨武亚楠孙杭赵伊阳...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干酪乳酪杆菌LP16、鼠李糖乳酪杆菌Glory LG12和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组成的复合益生菌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等国家标准方法,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摄食及饮水摄入量,对大鼠进行眼部、血液学、血生化、尿液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在试验剂量下,各组试验结果之间无无统计学差异,不会引起大鼠各个器官病理学变化与血液生理指标异常.因此复合菌具有生物安全性.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干酪乳酪杆菌鼠李糖乳酪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复合益生菌生物安全性

    2株益生菌体外特性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影响

    张迪王婷婷张晶晶葛阳阳...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植物乳植杆菌HOM3201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OM1119的益生特性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益生菌.通过体外试验,测定2株益生菌对模拟胃肠液耐受性、产酸能力、抑制致病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对二肽基肽酶-4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及促NCI-H716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并通过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大鼠模型试验,分析菌株对大鼠糖尿病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HOM3201和HOM1119菌株耐受模拟胃肠液(存活率>95%),可产生高含量乳酸和乙酸,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对二肽基肽酶-4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及促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GG(P<0.05).灌服益生菌粉41 d后,模型组、HOM3201组和HOM1119组大鼠空腹血糖值分别为8.3、7.9和8.0,表明HOM3201和HOM1119菌株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P<0.05).

    植物乳植杆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益生特性二肽基肽酶-4胰高血糖素样肽-1降血糖

    乳化剂与乳清蛋白包埋壁材对透明质酸微胶囊溶解性的影响

    王菲车思彤赵晓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用乳清蛋白作为包埋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乳清蛋白-透明质酸微胶囊,探究不同乳化剂(蔗糖酯、大豆卵磷脂)对微胶囊溶解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微胶囊的粒径、Zeta-电位、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时间、水溶性指数及吸水性指数等指标对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喷雾干燥能有效改善HA溶解性,添加不同乳化剂对微胶囊溶解性产生不同影响;蔗糖酯作用后微胶囊颗粒直径从27.3 μm减小至15.3 μ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蔗糖酯微胶囊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溶解时间从550 s缩短至246 s,吸水性指数最高为220%,扩散性及溶解稳定性较好.大豆卵磷脂作用后微胶囊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表面巯基含量从25.03 μmol/g升高至73.02 μmol/g,溶解时间最短为180 s,但溶解过程中粉末易结块且形成的溶液稳定性差,会产生分层现象.蔗糖酯对提升乳清蛋白-透明质酸微胶囊溶解性、解决透明质酸应用缺陷具有较强的潜力及开发前景.

    透明质酸浓缩乳清蛋白乳化剂微胶囊溶解性

    双歧杆菌对发酵乳品质改善作用研究

    马萍萍卢涵蒿静静周帅康...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发酵乳中,但其对发酵乳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价了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a)i797、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a)i77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Ba)i772 3 种双歧杆菌与2种发酵剂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加入双歧杆菌的发酵乳发酵速度增快,发酵结束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活菌数出现不同水平的增加,黏度、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β-半乳糖苷酶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粒径显著减小(P<0.05);加入Ba i797的发酵乳测量指标最好;与第0 d相比,21 d活菌数量减少,黏度、EPS、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P<0.05),持水力、粒径、稳定性、β-半乳糖苷酶活力显著减小(p<0.05).添加双歧杆菌会打破原有发酵菌种的平衡,促使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发酵乳品质和益生特性,但其相互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发酵乳双歧杆菌品质改善作用理化特性益生特性

    锡林郭勒盟传统发酵乳代谢产物特征研究

    席晓霞苏龙高娃秦兆祥彭文明...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和镶黄旗的传统发酵乳为研究对象,对发酵24~48 h的发酵乳测定其pH,滴定酸度和黏度等理化指标,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定代谢物特征.结果表明,镶黄旗组发酵乳黏度和pH较高,阿巴嘎旗组发酵乳黏度和pH较低,其内在机制是阿巴嘎旗组积累了7种酸类物质和糖类物质,表明阿巴嘎旗组发酵乳中碳源利用更加完全,为发酵乳带来较低的pH.镶黄旗组通过对氨基酸物质和碱基类物质积累,发酵乳黏度和pH提高.不同时间点方面,研究发现发酵乳从24 h发酵至48 h期间,pH和酸度显著降低,黏度显著提升.探究其内在机制发现,48 h组代谢物主要富集于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48 h组代谢物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和磷酸戊糖途径,表明此过程中碳源进一步分解,导致pH和酸度下降,48 h组代谢物在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对发酵乳产黏和pH下降有促进作用.

    自然发酵乳理化指标非靶向代谢组学

    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效应研究

    潘雨桐李翠霞
    58-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产业效益、主体收益、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奶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上海、湖北和海南奶业发展水平较高,天津、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贵州等地奶业发展迅速,广东、西藏、福建等地区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信息化和互联化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9793和8.6379;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奶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培育、生产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及社会福利改善;数字技术对奶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即数字技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奶业高质量发展等级的提高呈现先降后增;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15.31%、21.86%及37.17%.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数字技术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数字技术奶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效应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

    黄珊欧阳小艳范云燕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建立了使用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2%的甲酸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C18粉末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稀释一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在Scheduled MRM模式下检测,以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41种磺胺及喹诺酮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化合物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116%,RSD为0.5%~9.9%,检出限范围0.05~0.20 μg/kg,定量限范围0.15~0.60 μg/kg.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成本低,适用于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快速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C18快速检测磺胺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