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品工业
中国乳品工业

刘鹏

月刊

1001-2230

rpgy@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62740、86661195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一路2727号

中国乳品工业/Journal China Dairy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壳寡糖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张聪春康文丽韩一凤马文龙...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究了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壳寡糖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为益生菌、壳寡糖合生元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将益生菌接种至含不同浓度壳寡糖的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培养,通过测定菌体密度(△OD600)、活菌数的变化,测定△OD260的变化以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细胞膜的完整性,明确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壳寡糖对益生菌生长、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8株专利益生菌都可以在模拟肠液培养基中正常生长,都不能以壳寡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自然培养过程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壳寡糖抑制8株专利益生菌的生长;壳寡糖处理导致益生菌细胞膜表面塌陷及褶皱,破坏了益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偏碱性模拟肠液培养基中壳寡糖对8株专利益生菌的生长没有统一的抑制作用.偏碱性模拟肠液环境下,壳寡糖对益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或没有抑制作用,可以将益生乳酸菌与壳寡糖复配开发合生元,用于调节肠道微生态.

    壳寡糖益生菌抑菌细胞膜模拟肠液培养基

    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谢景昊杨晨杨涵琳郜世凯...
    10-1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腺炎的发生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乳汁中菌群特征的分析对建立乳房炎防控体系和提高乳制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 rRNA基因的V3-V4区测序,分析河南省某奶牛场17头健康奶牛和10头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发现,微生物菌群在11个门、24个纲、37个目、82个科和184个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乳汁,在乳腺炎奶牛乳汁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乳腺感染后,变形菌门、软壁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互养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棒状杆菌科、罗尔斯通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优势菌属中有4个嗜冷菌,健康奶牛和乳腺炎奶牛乳汁中的嗜冷菌总丰度分别为19.5%和42.0%.提示乳汁中微生物组成变化可能与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该研究为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控及原料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奶牛乳汁菌群特征乳腺炎高通量测序

    基于小白鼠试验评价乳清醋增强免疫功能研究

    玛丽娜陶羽乌兰塔娜斯木吉德...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乳清醋饲喂小白鼠试验,分析检验其免疫学指标,评价乳清醋是否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特性.试验鼠选用体质量(BW)为20 g的雄性小白鼠,共320只,从中每次随机取40只作为1个批次饲喂的试验鼠,分为4组,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室制备总酸为5.52 g/100 mL的乳清醋,乳清醋经稀释后的高、中、低浓度的剂量组,分别对处理组小鼠以剂量为10 mL/kg BW灌胃,对照组同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日饲1次,连续30 d为1个批次饲喂试验.研究以试验鼠的8项免疫学指标为检测目标:(a)免疫器官重量及胸腺脾脏指数,(b)迟发型超敏反应,(c)淋巴细胞转化率,(d)抗体生成细胞检测,(e)血清溶血素检测,(f)单核巨噬细胞攻击和吞噬能力,(g)碳粒廓清试验,(h)NK(Natural killer)细胞活性.每一批次饲喂试验结束后,针对其中1项免疫学指标要求对该批次的小鼠进行处置、解剖、检测.取平均数据为该批次各组鼠的该项免疫学指标数据.经8批次的饲喂试验,完成了试验鼠8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除了(d)和(e)2项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外,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其余6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增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乳清醋饲喂白鼠后在促进和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增重,细胞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等方面起了明显作用,可以判定乳清醋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乳清醋小白鼠饲喂试验免疫学指标免疫力

    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的不同应用形式对干酪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

    蒋思雨郝刚唐善虎李思宁...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构建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的水溶液、乳状液、固体脂质粒、壳聚糖可食性涂膜等不同形式应用于干酪保藏,通过对贮藏过程中干酪的菌落总数、色差、质构和感官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估最适合干酪贮藏的应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月桂酰精氨酸乙酯能够有效抑制干酪表面英诺克李斯特菌的生长,延长贮藏时间.在4 ℃贮藏20 d后,对照组菌落数增加了 7.02 log CFU/g,月桂酰精氨酸乙酯能有效抑制李斯特菌生长,小尺寸颗粒乳状液处理组抑菌效果最好,菌落数仅增加了 2.44 log CFU/g.在色差、质构及感官分析中,发现月桂酰精氨酸乙酯并不会影响干酪的品质.作为新型保鲜剂,月桂酰精氨酸乙酯在干酪贮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小尺寸颗粒乳状液具有更好的保藏效果.

    月桂酰精氨酸乙酯干酪李斯特菌保鲜

    产γ-氨基丁酸乳杆菌高效筛选方法的建立

    范城飞翟征远王然郝彦玲...
    34-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首先发现11株短乳杆菌皆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培养管盖子弹起,进一步对48 h发酵液pH进行测定,发现有3株菌的发酵液具有较高pH,薄层层析结果表明产生大量气体且发酵液pH较高的菌株能够产生γ-氨基丁酸(GABA),进一步通过质谱实验验证,产量分别是124.14、203.00、211.50 mg/L.通过高效测序发现11株短乳杆菌GABA合成基因簇结构和核酸序列基本相同,因此在基因层面无法实现高效筛选.根据GABA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及消耗氢离子的现象建立高效筛选方法.进一步对220株植物乳杆菌进行产气观察结合pH测定判定菌株是否产GABA,并通过薄层色谱进行验证,表明此方法可行.该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能够快速从大量乳杆菌中筛选出产GABA菌株.

    γ-氨基丁酸乳杆菌高效

    西兰花酸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风味特征研究

    潘海峰鲍文娜廖鸿秀陈怡...
    38-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西兰花与酸奶共发酵中抗氧化活性功能因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经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优化后,西兰花酸奶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SOD酶活、CAT酶活、总抗氧化活力分别为未添加西兰花对照组的3.7倍、3.4倍、15.2倍、1.8倍、3.2倍,且对DPPH、ABTS、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强.贮藏1~10 d内,西兰花酸奶的各类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明显下降,之后逐渐稳定,但贮藏21 d后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在胃消化阶段释放,体外消化后西兰花酸奶的总酚、总黄酮、总抗氧化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9%、334.8%、142.4%.SPME-GC-MS分析其关键性风味物质中含叶醇和4-甲硫基丁腈,赋予其独特风味.添加西兰花,可增加酸奶的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并赋予其独特风味,为西兰花在功能型酸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酸奶西兰花抗氧化风味特征

    羊乳制品中高氯酸盐污染来源分析

    康婕陈鸿剑李媛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羊乳及食用饲草、饲料、青贮进行高氯酸盐污染水平测定,对羊食用饲草中高氯酸盐和羊乳中高氯酸盐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对不同品种的乳制品进行测定,确定乳制品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共检测羊食用饲草饲料及乳头样样本计371份,不同类别乳制品样本153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羊食用物的高氯酸盐检出率均高于80%,饲草中高氯酸盐含量最高,不同品种的饲草中高氯酸盐含量不同,用CORREL函数相关性分析饲草和羊乳中高氯酸盐的相关系数为0.51,塔姆黑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类乳制品间存在显著差异.饲草和羊乳中高氯酸盐呈中强度正相关,饲草可能是羊乳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高积累型饲草有油菜壳、花生蔓、爬地龙和苜蓿,不同种类乳制品间存在显著差异.

    羊乳饲草高氯酸盐来源分析

    益生菌和益生元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刘晴王思琪张晏维杜鹏...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优势,为研发缓解乳糖不耐受的健康替代品提出合理建议.旨在探讨益生菌和益生元在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中的作用及应用,为研发相关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引.

    乳糖不耐受益生菌益生元β-半乳糖苷酶肠道菌群

    复原乳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常嵘刘慧敏叶巧燕郝欣雨...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乳制品销售量稳步上升,国内奶类产量快速增长,但生乳仍供应不足,复原乳依然存在.严格复原乳监管,对提高我国乳及乳制品的品质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复原乳的重要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其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检出限,以期为复原乳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复原乳检验方法色谱法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鲜乳中氯霉素的方法研究

    黄鑫廖欢陈灵栾庆祥...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鲜乳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对GB 29688-2013《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测定方法进行优化.量取生鲜乳适量,加氯霉素-D5内标工作液,经乙腈萃取后,5 000 r/min离心,过OASIS Prime HLB柱,将所过溶液氮气吹干,水复溶,取下层水溶液层过0.22 μm水系滤膜.将C18柱作为液相色谱柱,按V(乙腈)∶V(水)=60∶40体积比等度洗脱.结果表明,氯霉素在0.2~10.0 μg/kg范围内有较好的准确度,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测限0.05 μg/kg,定量限都为0.2 μg/kg,3个加标浓度(0.2、1.0、10.0 μg/kg)的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5.5%~116.0%,相对标准偏差为1.23%~8.16%.试验结果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检测要求,适用于生鲜乳中氯霉素定性定量快速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鲜乳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