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乳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乳品工业
中国乳品工业

刘鹏

月刊

1001-2230

rpgy@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62740、86661195

150028

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一路2727号

中国乳品工业/Journal China Dairy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DPP-Ⅳ抑制活性的酪蛋白糖肽分离纯化及其序列鉴定

    李琪琪李天歌焦颖泽卢雪娇...
    4-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牛乳酪蛋白糖巨肽制备酪蛋白糖肽,并分析其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DPP-Ⅳ抑制活性最强的酪蛋白糖肽,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酪蛋白糖肽的DPP-Ⅳ抑制率最高达54.55±3.65%;(2)经葡聚糖凝胶G-25(Sephadex G-25)分离得到两个组分,其中F1组分具有较强的DPP-Ⅳ抑制活性,抑制率达63.27±3.24%;(3)进一步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从F1组分中分离并鉴定得到3条DPP-Ⅳ抑制肽,肽序列分别为MAIPPKKNQDKT、PPKKNQDKTEIPTI、SPEVIESPPEIN.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糖巨肽经酶解获得的酪蛋白糖肽具有DPP-Ⅳ抑制活性,具备作为降糖活性功能性配料开发的潜在性.

    二肽基肽酶-Ⅳ酪蛋白糖肽分离鉴定DPP-Ⅳ抑制肽序列

    富硒乳酸菌的筛选及富硒发酵乳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理朱珺林国栋陈苏...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具有富硒能力兼具良好发酵性能的乳酸菌,利用其作为发酵剂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开发富硒发酵乳制品,研究以32株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的乳酸菌为对象,培养基中添加15 mg/L亚硒酸钠,通过测定菌液OD值筛选硒耐受性较高的菌株,再通过测定菌上清液中亚硒酸钠残留量,计算富硒率,筛选出富硒菌株;将优选菌株接种至脱脂乳中发酵,通过测定产酸曲线、乙醛含量、双乙酰含量,评价各菌株的发酵性能;考察菌株在含有不同浓度亚硒酸钠乳中发酵后富硒情况和发酵乳感官品质的变化,确定适宜的亚硒酸钠添加量;通过测定无机硒乳、无硒发酵乳和富硒发酵乳的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富硒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32株菌中有13株菌的硒耐受性良好,有4株菌的富硒率在70.00%以上,其中菌株1610的富硒率最高为81.11±2.07%.4株乳酸菌的产酸情况和特质风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菌株3379的产酸缓慢且风味较弱,其余3株发酵性能良好.加硒浓度为150 μg/L时,发酵乳富硒率为1610(88.39±10.61%)>815(84.33±10.12%)>3888(70.52±8.46%),发酵乳呈乳白色,具有典型发酵乳香气,无红色和金属味.富硒发酵乳的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无机硒组和无硒发酵组,说明乳酸菌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后可提高发酵乳的抗氧化活性.

    富硒乳酸菌发酵乳抗氧化有机硒

    假肠膜明串珠菌GX-3产胞外多糖条件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唐华英罗欣锦张云野杨睿睿...
    15-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GX-3的产量,本研究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提高胞外多糖(expolysac-charides,EPS)的产量,优化后EPS的产量达到40.27±1.26 g/L,是未优化前的3.02倍,并筛选得到蔗糖浓度、酵母提取物浓度、无水乙酸钠浓度以及初始pH值对EPS的产量起到显著影响.其次,利用正交试验继续优化产糖条件,结果表明,当蔗糖浓度为7%、酵母提取物浓度为0.6%、无水乙酸钠浓度为0.6%、初始pH值为7时,EPS含量最高,为50.76 g/L,比优化前提高了 3.81倍.此外,GX-3 EPS对大豆油和葵花油的乳化率较高,分别为(79.35±1.67)%和(74.29±3.71)%.黏度特异性分析表明,该EPS展现出剪切稀释特性,是一种假塑性流体,在低温和中性环境下较稳定.

    假肠膜明串珠菌胞外多糖优化乳化性黏度稳定性

    陶瓷膜孔径对鲜奶级牛羊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分离效果对比研究

    张雨萌宋博杨宝雨王晓丹...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比较了 50 nm和100 nm孔径国产陶瓷膜对脱脂牛、羊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分离过程和膜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阶段截留液与透过液pH、成分含量、色度变化、蛋白脱除率等指标对分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羊乳在孔径50 nm的陶瓷膜中膜通量为96.89 kg/(m2·h)显著高于100 nm陶瓷膜的膜通量90.58 kg/(m2·h)(P<0.05),且透过液中几乎不含酪蛋白.50 nm陶瓷膜对脱脂牛乳和脱脂羊乳的乳清蛋白总脱除率均达到96%以上,钙脱除率均达到31%以上,磷脱除率均达到55%以上.与100 nm陶瓷膜相比,50 nm陶瓷膜能更有效分离牛乳和羊乳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

    陶瓷膜脱脂乳膜分离酪蛋白乳清蛋白

    信息动态

    26页

    UHT奶生产过程中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的抑制调控

    薛海波张洁菡吴凡王泽雨津...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UHT奶为对象,以UHT奶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AGEs)含量为指标,考查加工条件(糖种类、糖添加量)、贮藏条件(温度和时间)以及黄酮(槲皮素、芦丁、染料木素和儿茶素)对UHT奶加工过程中AGEs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HT奶加工过程中,糖对AGEs的生成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和蔗糖,蔗糖适宜作为UHT奶加工过程中的糖原料,蔗糖合适的添加量为2%.UHT奶在贮藏过程中,荧光性AGEs的形成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呈正相关关系,UHT奶在低温贮藏温度为4℃、贮藏时间不易超过15 d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抑制蛋白糖基化,降低AGEs的生成.食源性黄酮具有明显的抑制AGEs的生成,其中芦丁具有较好的抗糖化作用,适宜作为一种UHT奶贮藏过程中天然有效的AGEs抑制剂.本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糖种类、糖添加量、贮藏条件和加入适量的AGEs抑制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UHT奶加工过程中AGEs的生成.

    UHT奶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抑制调控

    不同储运条件对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

    郝欣雨陈美霞刘慧敏臧长江...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储运条件对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 treated)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将UHT灭菌乳分别储存于冷冻条件(-20℃储存6个月)、冷藏条件(4℃储存6个月)、室温条件(25℃储存5个月),模拟夏季高温条件(37℃储存3个月后25℃储存2个月)和模拟高温长途运输条件(65℃储存6 d后25℃或37℃储存5个月),定期检测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探索不同储存条件对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得出,冷冻条件和冷藏条件下,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室温条件、模拟夏季高温条件和模拟高温长途运输条件下,UHT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均有显著增长(P<0.05).

    UHT灭菌乳糠氨酸储存

    母乳核苷酸与婴幼儿健康研究进展

    贾宏信苏米亚陈文亮揭良...
    35-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母乳、牛乳和羊乳中核苷酸的组成及差异,分析了核苷酸强化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健康影响.母乳中游离核苷酸的平均浓度范围为10.6-213.6 μmol/L,与牛乳、山羊乳和绵羊乳存在明显差异,母乳中主要的核苷酸为腺苷酸、胞苷酸、尿苷酸、鸟苷酸和胞苷二磷酸,主要的核苷为腺嘌吟核苷、胞嘧啶核苷、鸟嘌吟核苷、尿嘧啶核苷和次黄嘌吟核苷,且与牛乳和羊乳不同.依据母乳核苷酸水平强化核苷酸的婴幼儿配方,经临床实验表明,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风险,促进细胞免疫系统发育,改善血脂组成及提高膳食脂耐受性.

    母乳核苷酸核苷足月儿早产儿健康

    我国乳制品全产业链发展的现状、演变与发展趋势

    徐鑫亮李翠霞徐嘉琦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境况,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划分为传统发展模式、半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分别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与下游等3个层面研究乳制品全产业链的发展趋势.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实证研究法,选取2000~2020年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数据,分别总结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在原奶生产环节,奶牛日粮饲养科学合理且规模化牧场数量与日俱增;在原奶加工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有保障且乳品加工技术科学全面;在乳制品销售环节,乳制品全渠道趋势加速且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乳制品全产业链的演变从传统的乳制品产业链:奶牛养殖以小农养殖为主;21世纪后,乳制品行业进入半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牧场数量增加、学习西方加工工艺且国内乳制品的消费热度上升;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已进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原奶生产全线可控化、乳品加工工艺先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乳制品行业未来将更朝向互联网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乳制品全产业链规模化互联网化发展趋势

    PMA-RF-SRCA检测乳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活菌

    王新潮张蕴哲杨倩卢鑫...
    48-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叠氮溴化丙锭(PMA)与实时荧光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RF-SRCA)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灵敏检测乳中活的单增李斯特氏菌.以hlyA基因为靶点,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MA的工作浓度、暗孵育时间和光反应时间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此外,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检出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引物特异性良好,6株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均为阳性,12株非单增李斯特氏菌结果均为阴性;当PMA工作浓度为30 μmol/L、暗孵育10 min、光反应15 min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为3.9 CFU/mL,人工污染乳制品的检出限为1.56×10 CFU/mL.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PMA-RF-SRC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检测食品中活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RCA)叠氮溴化丙锭(PMA)单增李斯特氏菌hlyA基因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