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饲料
中国饲料

谷继承

半月刊

1004-3314

zgsl@chinafeed.com.cn

010-64246642

100710

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2号楼

中国饲料/Journal China Fee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中国饲料工业方针政策,报道饲料行业建设和发展信息,传播国内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介绍饲料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为一体,为繁荣中国饲料工业,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跨世纪论坛、科学实验研究、饲料加工机械、工作研究、添加剂、水产养殖、政策法规、动物营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母源粪菌移植联合粪肠球菌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禹盟崔一博宋阳李所...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初探以"粪菌+益生菌"的模式人工构建菌组,整体调控雏鸡肠道菌群及健康。试验采取母源粪菌移植+粪肠球菌对雏鸡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雏鸡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 100只 1 日龄海兰褐雏鸡随机分为 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粪菌移植组(FMT组)、粪肠球菌处理组(EF组)和联合处理组(CT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5 只鸡,共 25 只。CON组和FMT组饲喂基础日粮,EF组和CT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2×109 CFU/kg粪肠球菌。前 7 日每日下午CON组和EF组雏鸡断饲断水 2h后饲喂 15 mL PBS溶液,FMT组和CT组雏鸡断饲断水 2h后饲喂 15 mL粪菌液,试验周期为 14 d。检测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回肠形态、回肠杯状细胞数量及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聚类等指标。结果显示:14 日龄雏鸡,CT组肠道长度、回肠绒毛绒腺比、血清LZM含量、IL-10 含量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P<0。05)高于CON组,分别高出 11。63%、30。65%、48。02%、65。07%和44。83%,回肠绒毛高度显著(P<0。05)高于FMT组和EF组,分别高出 10。26%和 10。14%;EF组体重、胫骨长、回肠绒毛高度、回肠绒毛绒腺比均显著(P<0。05)高于CON组,分别高出 8。46%、3。70%、11。16%、38。48%;FMT组雏鸡LZM含量、回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P<0。05)CON组,分别高出 31。94%和 11。04%,FMT组Shannon指数显著(P<0。05)高于EF组;EF组Alistipes、Bacterroides、Odoribacter有益菌的丰度提高,FMT组Prevotella、Megamonas有益菌的丰度提高,CT组Parabacteroides、Collinsella有益菌的丰度提高,3 个试验组Shige lla、Bamesiella有害菌的丰度均降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粪菌移植联合粪肠球菌能够促进海兰褐雏鸡早期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菌落结构,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粪菌+益生菌"或是调控家禽肠道菌群与健康的潜在策略。

    雏鸡粪菌移植粪肠球菌生长性能肠道菌群

    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对伊犁马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王永发左林芳姚新奎孟军...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梯度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对伊犁马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饲养管理水平一致的 2~3 岁伊犁马骟马 19 匹,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试验Ⅰ组(Q1、H1)、试验Ⅱ组(Q2、H2)、试验Ⅲ组(Q3、H3)、试验Ⅳ组(Q4、H4),Q为试验前期,H为试验后期,其中试验Ⅰ组为对照组,4 匹重复,其余试验组每组 5 匹重复,依据所有马匹平均体重,每天每匹马饲喂 6。4 kg精料补充料及 8kg的干牧草,精料补充料于当天分早、晚两次添加,牧草分四次添加,于此基础上,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当天晨饲时分别依据马匹当天单次饲粮添加量的 0。025%、0。05%、0。1%添加 0。8、1。6、3。2 g的动物双歧杆菌,预饲期 7d,正式期 50 d,采集试验前后两个时期的马匹粪便样本,通过细菌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马匹粪便样本中获得 2870233 条优化序列。(2)对照组饲喂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饲喂前后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饲喂双歧杆菌后,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饲喂前(P<0。05)。(3)在门水平上,伊犁马肠道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4)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理研菌科RC9 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属水平上,试验Ⅳ组后期与其他组相比,Streptococcus所占总属水平比例最小,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所占总属水平比例要高于其他组别。综上所述,于马匹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添加剂,对于伊犁马的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且会改善伊犁马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伊犁马的健康。

    动物双歧杆菌伊犁马肠道菌群

    藜麦对芦花鸡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小帆吴涛杨发荣魏玉明...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藜麦籽实对芦花鸡肉品质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 49 日龄体重为(1476。21±101。39)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雌性芦花鸡 120 只,将其随机分成 4 个处理组,每个处理 3 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 10 只鸡。对照组(CK组)饲喂藜麦籽实添加量为 0 的基础饲粮,各试验组(Q4、Q8、Q12 组)饲喂藜麦籽实添加量为 4%、8%、12%的试验饲粮,整个试验期为 75 d,包括 3d预试期和 72d正试期。饲喂结束后屠宰并测定肉品质及肉质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Q4、Q12 组胸肌组织中CA PN1 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CA ST基因及Q4 组LRP1 基因mRNA在胸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Q4、Q8 组腿肌组织中CA PN1 基因、Q4 组CA ST基因及Q8、Q12 组LRP1 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3)在胸肌组织中,LRP1 基因表达水平与肌肉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CA PN1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5)。(4)在腿肌组织中,LRP1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蒸煮损失、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CA PN1基因表达水平与熟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藜麦籽实(原粮)对肌肉组织中CA ST、LRP1、CA PN1 基因的表达量有一定影响,且LRP1、CA ST、CA PN1 基因与嫩度相关肉品质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肉质相关基因CAST基因CAPN1基因LRP1基因关联性分析藜麦

    抗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细菌素的筛选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陆童王云飞蒋吕鹏董文龙...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大肠杆菌高效、稳定的乳酸菌细菌素,本试验从内蒙古自治区泡菜中分离鉴定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T-1,其所产细菌素pH为 3 时抑菌效果最好,且热稳定性较好,经 100℃处理后,其抑菌活性略微减小,其所产细菌素对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较为敏感。LT-1 所产细菌素对大肠杆菌ATCC25922 及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LT-1 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其细菌素编码基因簇进行预测,LT-1 所产细菌素的基因簇主要编码乳球菌素、肠球菌素和细菌素免疫蛋白。本研究所筛选的细菌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大肠杆菌替抗产品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仔猪腹泻细菌素全基因组测序

    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试验条件优化对全株玉米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陈雅坤杨嘉宇梁韵仪何可可...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试验条件优化对全株玉米青贮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为青贮饲料发酵指标检测提供方法指导。分别将 20g全株玉米青贮样品在不同浸提浓度(90、180 mL和 270 mL)、浸提时间(12、24 h和 48 h)和浸提温度(4℃、25~30℃室温)条件下处理,然后对不同比色波长和显色稳定性进行氨态氮的测定,筛选出最优条件。结果表明:(1)浸提浓度和浸提温度对全株玉米青贮中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浸提24h与浸提 48h比 12h的氨态氮含量分别高 46。2%和 53。8%(P<0。01)。(2)氨态氮含量随着水浴显色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P<0。01),在 30 min时显色达到稳定,最大吸收波长为 630 nm;氨态氮回收率为 98。81%~104。24%(平均为101。2%)。综上可知,可将 20g全株玉米青贮加入 180 mL蒸馏水,4℃低温条件下浸提 24h制成浸提液,在 37℃水浴中显色 30 min后,63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

    全株玉米青贮样品前处理试验条件优化氨态氮

    岩藻多糖对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师鑫潮路晨月刘荣欣张雨...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岩藻多糖(Fucoidan)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0±5)日龄和体重(65。58±3。79)kg的健康荷斯坦犊牛 24 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岩藻多糖组(F组),每组 12个重复,每个重复1 头。C组饲喂代乳粉,F组在饲喂代乳粉的基础上添加 0。3%的岩藻多糖,试验期 10 d。结果显示:(1)F组第 1~10 天平均日增重(ADG)相较于C组提高了 6。93%(P>0。05)。(2)F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比C组降低了 27。82%(P<0。05),F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C组提高了 12。41%(P<0。05)。(3)F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比C组分别降低了 24。63%和 17。98%(P<0。05),F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比C组分别提高了 26。67%和 26。23%(P<0。05)。(4)与C组相比,F组分类操作单元(OTU)数量提高,F组肠道菌群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比C组分别提高了 16。47%和 13。10%(P<0。05)。在门水平上,与C组相比,F组肠道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组相比,F组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链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代乳粉中添加岩藻多糖可提高犊牛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肠道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犊牛肠道菌群结构。

    岩藻多糖犊牛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肠道菌群

    抗菌肽对滩羊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成分的影响

    刘维平周颖徐誉彰梅宁安...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滩羊生产、屠宰性能及血液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 6 月龄的滩羊 92 只,根据体型和体重随机划分到 2 个不同的试验组,每个试验组 46 只。试验持续 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发病率较对照组降低了 75。06%;(2)试验组的日平均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提升了 11。27%(P<0。05);(3)试验组饲料的使用量较对照组降低了 8。45%(P<0。05);(4)试验组日平均毛利润较对照组提升了 12。12%;(5)两组间屠宰指标差异虽不显著,但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11%、1。27%、3。66%和 1。52%,试验组骨肉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61%;(6)在宰杀后 45 min和 24 h,鲜肉的pH均在正常范围内。熟肉率、失水率、大理石纹、肉色、剪切力等指标,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7)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7。91%、26。38%和 28。39%(P<0。01),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10。76%和 9。89%(P<0。05),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9。68%和 18。18%(P<0。05)。研究表明,滩羊日粮中添加 2。5 g/d抗菌肽能有效降低滩羊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抵抗力和增加经济效益。

    抗菌肽滩羊生产屠宰性能血液成分

    活性酵母对冷季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姜南王嘉琪汪虹修雨荷...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活性酵母对冷季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将 16 头泌乳牦牛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活性酵母组(80 g/头·d),试验期为 6 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组第 18 天产奶量提高了 0。45 kg(P<0。05);35 天乳蛋白率、乳脂肪率及乳糖率分别提高了 0。68、0。49、0。11 个百分点(P<0。05)。(2)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组第 18 天血液葡萄糖(GLU)含量提高了 0。26 mmol/L(P<0。01);第 35 天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提高了 4。34 g/L(P<0。01)和 0。08 mmol/L(P<0。05),尿素氮(UN)含量降低了 0。55 mmol/L(P<0。01)。(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酵母组第 18 天免疫球蛋白G(IgG)、第 35 天免疫球蛋白A(IgA)和试验全程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了 1。26 pg/mL(P<0。05)、0。04 g/L(P<0。05)和 0。23 g/L(P<0。01)。结果表明,活性酵母可通过调控瘤胃内环境和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饲粮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利用率,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改善泌乳性能及乳成分。

    活性酵母泌乳牦牛产奶量乳成分血液指标

    补中益气散和黄芪多糖对乌苏里貉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亚倩谭贻鸿郭上朝蒋海龙...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补中益气散和黄芪多糖对乌苏里貉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日龄及体重相近的健康乌苏里貉60 只,公母各 30 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金霉素组(A组)、黄芪多糖组(B组)、0。5%补中益气散组(C组)、1%补中益气散组(D组),共5 组。本次试验周期为 150 d,试验期结束后,取盲肠处粪便进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试验所选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有效序列 642600 条,操作分类单元(OTU)10921 个,分属于 8 个门中的 20 个纲、11个目、12 个科、17 个属(相对丰度>0。1);相较于对照组,四个试验组的乌苏里貉粪便中菌群ACE(Abunda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or)指数分别降低 13。9%、11。7%、9。1%、13。7%,Chao1(Chao1 richness)指数分别下降 13。9%、12。6%、9。4%、15%(P<0。05);B组的Simpson指数(Simpson index)增加 107。1%(P<0。05);黄芪多糖和补中益气散 5 种生物分类单位水平上均有降低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趋势。在貉日粮中添加补中益气散和黄芪多糖可促进有益菌增殖,抑制潜在病原菌生长。

    乌苏里貉黄芪多糖补中益气散粪便菌群

    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王晓伟赵志强张明俊李大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有效的饲料抗生素替代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 30 周龄海兰褐蛋鸡 315 只(健康且产蛋率相近),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21 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 g/kg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试验期 56 d,蛋鸡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可最大提高 2。47%的平均蛋重和 2。76%的产蛋率,降低 1。97%的料蛋比,且均具有显著性效果(P<0。05),在平均日采食量、不合格蛋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可最大提高 8。46%的蛋壳强度和 14。29%的蛋壳厚度,且均具有显著性效果(P<0。05),在哈氏单位、蛋黄颜色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可最大提高 4。02%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8。64%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 24。39%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均具有显著性效果(P<0。05),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由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凝结芽孢杆菌和葡萄糖氧化酶配伍组成的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建议 1 g/kg的饲粮添加量,可成为替代饲料抗生素的优选方案之一。

    菌酶复合微生物制剂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抗氧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