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助推理论促进健康食物选择的研究进展

    梁敬宋超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助推(Nudge)理论促进食物选择的相关研究,明确现存问题并指出如何运用于我国健康食物选择的促进工作中。方法:2007年3月-2023年10月,从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助推理论在健康领域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助推理论促进健康食物选择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Nudge能够帮助个体选择健康食物,然而也存在待改善的问题。在健康领域,国外已展开了大量关于Nudge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而国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鲜有研究。结论:有必要开展Nudge理论在健康食物选择方面的干预研究和实践探索,补充完善中国人群的研究结果。

    助推理论干预食物选择

    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现状

    张润欧阳一非魏艳丽王惠君...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和应用现状,为建立适合我国的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从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分别检索关键词,总结概括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与应用情况。结果: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构建已形成一套科学程序,在国外进行广泛验证研究并应用于评价食物营养价值及膳食质量等方面,而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局限。结论: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的验证研究。

    食物营养素丰富度指数NRF指数食物营养评价

    热带果蔬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余欢欢陈小妹梁成美陈春泉...
    15-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热带果蔬的产地气候大多高温湿热,极易侵染多类真菌毒素导致其难保存、难运输,且对人体伤害巨大,因此,急切需要准确、快速、灵敏的真菌毒素类化合物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综述近年来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新方法,分析各种技术的特点,以期对热带果蔬中的真菌毒素检测及研究提供借鉴。结果:目前,热带果蔬中真菌毒素种类及含量分析工作主要分为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检测两部分。样品前处理主要通过萃取、渗透、层析等技术手段将样品中真菌毒素进行提取、净化和浓缩等。仪器检测方法有薄层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结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荧光检测是真菌毒素种类及含量高通量检测的主要检测方法。分子印迹技术能够排除小分子物质对检测信号干扰,保护检测设备,同时减少样品用量,可用于色谱质谱、化学生物传感,是真菌毒素精准检测的新方向。

    热带果蔬真菌毒素前处理技术检测方法

    天然双黄酮提取分离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佳琪李敏敏范蓓崔伟业...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天然双黄酮是自然界中低分子量多酚类物质,表现出很高生物活性。从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加以利用的方法一直是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梳理近年来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分别检索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总结了国内外双黄酮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明确了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抗炎、抑制癌细胞、抗病毒、抗菌等药理作用,为双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双黄酮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且剂型研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补充。

    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纯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

    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化工艺优化及其应用

    陈泳琪敬思群伍绍明陈文田...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解决辣椒红色素在冷冻面制品应用中褪色的问题。方法:以辣椒红色素为芯材,以豌豆粉、高粱粉和香芋粉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成微胶囊。以辣椒红色素微胶囊的包埋率和溶解度为考察指标,观察壁材配比、芯壁比和进风温度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优化实验。结果:确定辣椒红色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配比(豌豆∶高粱∶香芋)0。5∶1∶1,芯壁比1∶40(mL/g),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 ℃,抗氧化剂鼠尾草酸添加量为1。0%(g/g),在此条件下,得到辣椒红色素包埋率为95。90%,微胶囊溶解度为82。13%。粒径分布为0。252~0。831pm。室温自然光存放9周辣椒红色素保留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结论: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化有效地改善了辣椒红色素在冷冻面制品应用中的褪色情况。

    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包埋率溶解度稳定性

    外源硒处理对9种猕猴桃果实性状及硒含量的影响

    张文慧唐晓东吴大兵成国刚...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猕猴桃进行根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性状及硒含量的影响。方法:对9个品种猕猴桃分别进行3个含亚硒酸钠水溶液处理,亚硒酸钠浓度分别为:10mg/L(T1)、50 mg/L(T2)、100mg/L(T3),于果实成熟期每株随机采10个果实于常温环境中保存,进行果实性状及硒含量的测定。结果:3个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处理,9个品种猕猴桃单果重量、果实纵横径均显著增加,但对果实果形指数没有明显影响;在3个不同浓度硒处理中,100mg/L亚硒酸钠根施处理的猕猴桃果实综合品质最佳。结论:适当浓度的硒处理可以使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提高维生素C含量,改善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提高固酸比,改善果实口感。

    施硒猕猴桃果实性状硒含量

    青稞麸皮膳食纤维对面团的冷冻保护作用

    于佳佳曹娅张金龙冯云龙...
    40-4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膳食纤维对面团的冷冻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流变仪、低场核磁和原位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青稞麸皮膳食纤维对冷冻面团水分分布、质构特性、发酵特性和面筋蛋白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青稞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强结合水的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减少到7。07%;弱结合水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增加到91。23%;自由水含量无显著变化;弹性和粘聚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当膳食纤维添加量为0。5%时,弹性和粘聚性最高,分别为0。44%、0。5%,色氨酸含量最低,酪氨酸含量最高。膳食纤维添加量越多,面团发酵的最高高度越高,达到面团发酵最高高度的时间越短。添加组冷冻面团中的α-螺旋的比例总体高于空白对照组,在添加量为0%和1%时α-螺旋含量分别为26。24%和39。26%,而16-折叠和β-转角比例则相反;但是二硫键的三种构型比例并没有在膳食纤维的影响下有明显差异。结论:添加膳食纤维可以改善冷冻面团的发酵特性,保护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

    青稞麸皮膳食纤维冷冻面团蛋白二级结构水分分布

    超声辅助接骨木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结构特性分析

    魏鑫鑫沈柯辰姚俊修吴德军...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接骨木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初步研究接骨木多糖的结构特性。方法:以接骨木果实(品种,青州15号)为原料,以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为单因素,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设计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采用紫外、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接骨木多糖进行初步结构鉴定。结果:接骨木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超声温度75 ℃、超声功率500 W、超声处理45 min,接骨木果实多糖得率最高达3。17%。接骨木多糖(EFP)为α-糖苷键的吡喃型糖苷环骨架,其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以及甘露糖,其比例为25。10∶23。20∶19。80∶12。60∶12。00∶6。40,分子量为4。100×105Da。结论:本研究可为接骨木的开发、利用以及接骨木多糖的结构表征提供科学依据。

    接骨木多糖超声波辅助响应面结构鉴定

    农旅融合发展对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昀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农旅融合的食品消费促进效应。方法:基于农村居民增收视角,构建要素供给、生产、需求的理论机制分析框架,采集2010-2021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当农旅融合示范县增加1个,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将增加2。63元。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高、东部地区的农旅融合更能促进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结论:农旅融合发展能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有效促进其食品消费支出。

    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食品消费消费支出农村居民

    微藻资源概述及微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杨正磊冯鑫尹淑涛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微藻种类多样、生长迅速且富含营养成分,是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的一种新食品原料。微藻中多糖含量丰富,且微藻多糖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大有作为,因此了解微藻资源并梳理微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Science Direct数据库对微藻资源概况和微藻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检索。结果:对微藻的分类、培养方式、营养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概述了微藻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构、主要生物活性和应用现状,为微藻新食品原料的开发以及微藻多糖的深入广泛应用提供参考。结论:微藻复杂成分和精细结构的研究有待深入,微藻多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进一步探索。

    微藻营养多糖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