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用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用菌
中国食用菌

桂明英

双月刊

1003-8310

zgsyj2005@yahoo.com.cn

0871-65151099

650223

云南省昆明市政教路14号

中国食用菌/Journal Edible Fungi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食用菌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动态、实用技术和行业信息。是以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从事食用菌的商业贸易人士、广大菇农和食用菌爱好者为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灵芝孢子油及添加维生素E灵芝孢子油对NRK-52E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比较

    张玉坤周俊甫潘新华杨宝学...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灵芝孢子油是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的油状脂质物,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三萜类灵芝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由于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挥发,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维生素E以求解决难题,但目前对添加维生素E的灵芝孢子油抗氧化应激活性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因此选用灵芝孢子油(GLSO)及添加 5%维生素E的灵芝孢子油(GLSO+VE)2 种样品,作用于H2O2 处理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以评价、比较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GLSO和GLSO+VE均能显著性增加NRK-52E细胞存活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氧化产物水平.比较可知添加维生素E可显著降低灵芝孢子油的细胞毒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抗氧化活性.此次试验初步证实了灵芝孢子油中添加维生素E对抗细胞氧化损伤的增强作用,为添加维生素E以增加灵芝孢子油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支撑数据.

    灵芝孢子油维生素E氧化损伤NRK-52E细胞

    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品质及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陈雪凤刘增亮张雯龙吴圣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 0.07~1.47 mg·kg-1 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 0.22 mg·kg-1 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秀珍菇栽培原料硒浓度产量品质产品安全性

    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周小华林佳瑶陆娜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全长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正常状态及热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对秀珍菇进行RNA测序(RNA-seq),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HMGR全长基因(命名为Pphg1),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的Pphg1 全长由 4 05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 1 352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约 144.04 kDa.经qRT-PCR检测,该基因在秀珍菇受热胁迫后表达量升高.本研究中首次克隆并获得秀珍菇HMGR基因全长cDNA,推测其与秀珍菇热胁迫应答相关,为阐明秀珍菇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秀珍菇克隆RT-PCR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

    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被扣留/拒绝进口/召回情况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公众号
    66页

    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刘增亮吴圣进陈雪凤胡虹娇...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不同药剂在室内的毒力.以秀珍菇黄斑病病原菌奈氏西地西菌为试材,采用生长量法研究了温度、pH、NaCl浓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抑菌圈法研究了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测定了 14 种杀菌剂在室内的毒力.结果显示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8℃,最适pH为 7.0;在NaCl浓度为 1.0%条件下病原菌生长最好,NaCl浓度为 9.0%以上则停止生长.54℃为病原菌致死临界线.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硫酸核糖霉素、土霉素均敏感,其中对土霉素最敏感,对红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辛菌胺醋酸盐、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微乳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对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毒力最强.通过试验明确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药剂室内毒力,为田间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秀珍菇黄斑病奈氏西地西菌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书讯

    72页

    香菇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罗熙孙达锋华蓉刘绍雄...
    73-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丽江市、昭通市等地香菇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云南省香菇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菌包感染是云南省香菇栽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症状,也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基于rDNA ITS片段序列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引起菌棒感染的病原菌有哈茨木霉、桔绿木霉、长枝木霉、瘿青霉、酒青霉、腐皮镰孢菌、冻土毛霉、粗糙脉孢菌,其中哈茨木霉为引起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香菇病原菌分离鉴定木霉属

    食用菌预制菜的工艺配方研究及保质期预测

    曹晶晶罗晓莉张微思苟学磊...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食用菌预制菜产品种类并解决预制菜储藏和运输的问题,通过运用高温反压式杀菌技术和加速破坏性试验(accelerated shelf-life testing,ASLT),开发出了一种复配型食用菌预制菜配方,并预测了其常温储藏保质期.采用 3 种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制作食用菌配方预制菜,加入猪五花肉、胡萝卜等配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其配方组成,获得了感官接受度较高的配方.配方组成为杏鲍菇 200 g、香菇 150 g、黑木耳 50 g、猪五花肉 70 g、胡萝卜 30 g、香辣酱 15 g、食盐 1.2 g、蚝油 1g.该配方产品通过真空包装、高温反压式杀菌(121℃,20 min)和加速破坏性试验,预测在 20℃下的保质期为 195.4 d,满足常温储藏要求.通过对食用菌预制菜生产工艺的研究,证明了常温储藏食用菌预制菜的可行性.

    食用菌预制菜工艺配方常温保质期预测

    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工艺探究

    魏新宇王琨李云霞赵文静...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热水提取条件下,研究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工艺.通过考查子实体形态、干燥方式对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的影响,再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洗次数开展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热水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灰树花菌盖部分的开片程度越高,越利于可溶固形物的溶出.影响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高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鼓风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灰树花可溶固形物的最佳热水提取工艺为,鼓风干燥预处理,提取温度 70℃,料液比 1∶20,提取时间 2.5 h,pH自然,浸洗 1 次.最佳工艺下灰树花可溶固形物提取率达到 54.74%.

    灰树花可溶固形物干燥工艺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