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黄光志

双月刊

1674-6422

bianjibu@shvri.ac.cn

021-34293142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农业部农业预防办公室协办的全国唯一的兽医寄生虫学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情况的研究

    杨彩虹张萍买买提艾力·艾合木提黄巧玲...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性的可行性。用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性检测;以Rpsl和rrs的耐药决定区为靶点设计引物进行HRM分析,判断菌株是否对链霉素耐药;以药敏结果为标准,应用SPSS17。0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之间的符合率;Kappa检验分析两种结果的一致性。药敏结果显示,84株菌株中有20株对链霉素耐药,64株为敏感株;HRM检测结果显示,24株菌株对链霉素耐药,60株为敏感株;以药敏结果为参照,HRM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5。9%,经Kappa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中度一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HRM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在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辅助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链霉素

    江西省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韩瑞杨行张文波陈佳玲...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采集疑似链球菌感染病死的猪肺脏和关节液,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通过镜检、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分子分型、动物实验鉴定分离菌的生物学特性,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并利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结果可知,从8个养猪场的10份肺脏和关节液中共分离到10株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和血清分型,10株分离株均为猪链球菌,其中9型7株,1型1株,其余2株为猪豕链球菌和猪生殖道链球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JXNC1906、JXJJ1904和JXNC1904的毒力较强;毒力基因检测显示,JXNC2103可检出6种毒力基因,JXNC2011 株只检出mrp毒力基因,毒力型mrp+ef-gdh+sly+mmum+Orf2+2株、mrp-ef+gdh+slymmum+Orf2-4株、mrp ef gdh+slymmum+Orf2+1株、mip+ef+gdh+sly-mmum+Orf2+1株;药敏试验结果,10株分离菌的耐药性均不强,对大观霉素、恩诺沙星、丁胺卡纳、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均在中度以上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10株链球菌分离株均能检测出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除JXNC1906外,其他9株还能检测出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以及磺胺类耐药基因,分离菌JXNC1906检测出β-内酰胺类blaTEM和氨基糖苷类ApA3'耐药基因,其他分离菌株可检测出van4、vanD、strA、strB、floR以及多重耐药基因optrA和Lsa(E)等。结果表明,从临床病死猪中分离的链球菌致病性高低不一,对临床常见药物仍较为敏感,不同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表型和毒力基因表型相差较大。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基础。

    猪链球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攻毒

    上海市某腹泻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康龙山于慧茹杨德全李鑫...
    175-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仔猪严重腹泻性疾病,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2021年10月上海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为20%~30%,猪群之前进行过疫苗免疫。粪便样本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PEDV检测为阳性,TGEV和RV检测均为阴性。经全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序列属于GⅡ-c亚群,S基因序列属于GⅡ-b亚群,与目前的经典疫苗株CV777和变异株AJ1102相比,CV777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 Ⅰ-b群,AJ1102的全基因和S基因都属于GⅡ-b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因型的PEDV已在上海地区流行,而传统疫苗株无法提供好的免疫效果,提示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的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对于预防PEDV感染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系统进化S基因

    一株具有多种毒力基因的粪肠球菌噬菌体的研究分析

    常军帅赵玉段付霜屈勇刚...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之前分离出的奶牛乳房炎源粪肠球菌SL22为宿主菌,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小鼠治疗试验及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噬菌体,该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如针尖状,电镜下发现该噬菌体无尾,头部呈对称多面体,直径约66 nm,将其命名为vB EcoT PSL22(简称PSL22);只裂解其宿主菌,核酸类型为dsDNA;最佳感染复数为0。1,裂解量约为52 PFU/cell;在pH4。0~12。0时活性稳定,能耐受60℃左右高温。对小鼠治愈率为33。33%(2/6),含有2个耐药基因(Acc和aac(3)-Ⅳ)和4种毒力基因(gelE、cylA、ace和efaA)。通过本次试验,可为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房中噬菌体的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奶牛乳房中的微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粪肠球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耐药基因毒力基因

    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的临床疗效评价

    郭志廷付鹏程张康刘莲...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的临床疗效,从兰州周边养猪场搜集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作出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进行确诊后,采用参姜止痢合剂进行治疗,观察给药后病猪精神状态、饮食和腹泻情况,采用普通血平板培养基和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测定给药前后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结果显示,用药治疗后的仔猪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病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3个养猪场(景泰县王德香养猪场、甘肃蟾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永登县苗中俊养猪场)的黄痢治愈率分别为87。6%、89。1%和84。1%。结果提示,参姜止痢合剂治疗仔猪黄痢效果较好,为今后研发新药提供了试验依据。

    参姜止痢合剂仔猪黄痢临床疗效

    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3L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陈世钰蒋亚君鑫婷崔帅...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非洲猪瘟病毒(ASFV)MGF360-13L基因原核表达系统表达13L蛋白,并制备其鼠源多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SFV MGF360-13L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其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将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3L基因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合成,连接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13L,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采用镍柱纯化法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后的蛋白乳化后免疫8周龄BALB/c雌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58。2 k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免疫猪阳性血清可特异性识别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表明该重组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利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能与MGF360-13L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高达1:256 000。本研究成功制备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3L重组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备较高的特异性和反应性,为进一步阐述MGF360-13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研制非洲猪瘟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3L基因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2012-2021年青藏高原牦牛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班马泽郎李天娇周赛赛吴丹...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感染沙门菌(SE)情况,该研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172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25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体总阳性率为23。54%(406/1725),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体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74。64%;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 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00 m)、34。72%(4400 m 以上);不同性别牦牛感染 SE 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5。61%)、母(21。99%);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7。67%)、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牦牛SE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牦牛沙门菌流行病学

    热激同源蛋白Hsc70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孙双双李俊王文洁柴文琦...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类热激蛋白家族HSP70的成员,热激同源蛋白Hsc70常常在细胞内表现为组成型表达并在ATP代谢、蛋白折叠转运、抗原呈递、细胞内吞和线粒体自噬等多个途径中参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sc70还在多种病原侵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各种疾病中呈现多重角色,很多病毒病原都可以操控Hsc70完成自身复制。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Hsc70蛋白在病毒侵入、病毒胞内转运和解聚、病毒基因组复制、形态建成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等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可为深入理解热激蛋白及其同源蛋白家族在病毒侵染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支撑。

    热激同源蛋白病毒病毒复制循环分子机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研究进展

    张航沙惠阳黄良宗赵孟孟...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PRRSV的非结构蛋白2(NSP2)编码一个多功能蛋白,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本文对NSP2遗传变异分析,与自身病毒蛋白互作,与宿主蛋白互作,影响PRRSV复制、毒力、细胞噬性,调节宿主免疫以及在疫苗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PRRSV致病机理和疫苗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致病机理疫苗研究

    牛支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东笑陶攀王贵平贾爱卿...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支原体(M。bovis)是牛的重要病原体,能够引起牛的乳腺炎、关节炎和肺炎等疾病。牛支原体已在全世界传播,对全球范围内的养牛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目前,由于牛支原体的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同时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这严重阻碍了牛支原体感染的控制。预防、控制甚至清除牛支原体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有效的疫苗。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获得新兽药证书的牛支原体疫苗,但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根据多年来牛支原体疫苗研究的相关资料,从牛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机制、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牛支原体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及参考。

    牛支原体感染与免疫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