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芹王淑英潘昌波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孕妇和胎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100 例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孕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检测方式不同将受试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孕检,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为实施免疫检验.比较两组孕妇高危妊娠因素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孕妇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妊娠因素总发生率为 10.00%,低于对照组的 3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 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 30.00%,阴道顺产率 60.0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助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死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 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4.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强化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可及时明确高危妊娠因素并对其做以针对性处理,对优化妊娠结局、调节妊娠路径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疫检验产前检查胎儿孕妇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陈豪许彬东陈鹏飞刘信禹...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食管癌组,术前及术后第 1、14 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 6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体检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术前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食管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食管癌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及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 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为(0.65±0.2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2±0.16)mg/L(P<0.05);食管癌组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 35.00%(2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5.00%(9/60)(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 1 天D-二聚体水平为(1.21±0.49)mg/L,显著高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术后第 14 天D-二聚体水平为(0.35±0.15)mg/L,显著低于术前的(0.65±0.25)mg/L(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 岁、≥70 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不同性别(男性、女性)、年龄(<70 岁、≥70 岁)、肿瘤部位(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食管癌组不同分化程度及术后病理分期患者术前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D-二聚体食管癌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张燕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生化免疫检验中予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 62 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人 62 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以临床手术病理学结果作为病症诊断金标准,分析研究组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析研究组血清检测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 62 例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经病理学检测确诊62 例,经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诊断准确 60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77%.研究组患者血清TPOAb(44.89±8.98)IU/ml、TGAb(45.78±9.65)IU/ml、TSH(12.49±2.21)mIU/L均高于对照组的(35.41±8.54)IU/ml、(40.32±7.79)IU/ml、(5.68±2.19)mIU/L,FT3(1.35±0.25)pmol/L、FT4(3.83±0.52)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32±1.34)、(14.42±3.67)pmol/L,临床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 62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予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TPOAb、TSH、FT4 的检测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 96.77%、95.16%、93.55%.结论 临床诊断甲状腺肿瘤疾病过程中予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有效掌握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数值,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资料,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生化免疫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甲状腺肿瘤诊断准确率

    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一清张津铨成枫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青岛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中对献血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 500 例血站无偿献血者样本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希望医疗XW1000C型全自动生化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展开检测.对比两组血液标本报废率;同时取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临界阳性血液样本以及阴性血液样本,对比实验室检测与初筛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 4.4%(11/250),较对照组的 20.8%(52/250)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临界阳性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检出值为(48.98±4.21)U/L,阴性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检出值为(23.42±2.06)U/L,与实验室检测的(47.97±4.61)、(22.94±2.69)U/L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血站无偿献血者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对于血液样本报废率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可减少血液资源浪费现象;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最终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初筛检验方法有良好的可靠性,合理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检测试剂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积极意义,值得在血站检验工作中予以推广采纳.

    血站血液检测献血者初筛检验

    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刘海青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86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胸区疼痛、心慌、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积分分别为(1.23±0.45)、(1.18±0.54)、(1.56±0.82)、(1.38±0.52)、(1.07±0.31)分,低于对照组的(2.57±0.79)、(2.68±0.93)、(2.37±0.92)、(2.45±0.62)、(2.05±0.46)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TC(4.37±0.82)mmol/L、TG(1.75±0.30)mmol/L、LDL-C(2.45±0.24)mmol/L低于对照组的(5.56±1.19)、(2.96±0.33)、(3.16±0.20)mmol/L,HDL-C(1.51±0.15)mmol/L高于对照组的(1.26±0.22)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7.94±0.80)mPa·s、(5.60±1.17)mPa·s、(4.25±0.46)g/L,低于对照组的(9.83±1.06)mPa·s、(6.78±1.32)mPa·s、(4.72±0.12)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输出量(53.91±3.40)ml、心输出量(4.22±0.61)L/min、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6.01±3.65)%、左心室射血分数(50.89±2.62)%均高于对照组的(49.56±3.78)ml、(3.59±0.50)L/min、(24.38±2.70)%、(45.71±2.20)%(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身体功能、疼痛、睡眠、社会孤立状况、情绪反应及活力水平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佳,患者临床症状、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均改善,心功能、生存质量得以提升,值得应用.

    阿托伐他汀艾司洛尔冠心病心绞痛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

    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共同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朱春霞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共同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有效性.方法 选定 120 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疾病恢复时间(退热、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吸收、痰液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PaO2 检测值均上升、且观察组(86.37±6.45)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80.29±6.21)mm Hg,两组PaCO2 检测值均下降、且观察组(42.75±4.42)mm Hg低于对照组的(48.25±4.63)mm Hg(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18±0.22)mg/L、(1.31±0.11)ng/ml、(7.11±0.57)×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3.79±0.41)mg/L、(2.71±0.26)ng/ml、(11.96±1.12)×109/L(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降低、炎性病灶明显吸收、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7%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结论 针对老年重症肺炎,采用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共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疾病康复,且不良反应少,开展价值显著.

    重症肺炎莫西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炎性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析

    赵金牛崔连明孙长亮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泼尼松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 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咳痰、嗜睡评分分别为(0.85±0.21)、(0.90±0.24)、(0.81±0.20)、(0.88±0.26)分,低于对照组的(1.27±0.28)、(1.34±0.35)、(1.23±0.25)、(1.20±0.31)分,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8.00%大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生后,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泼尼松片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保障治疗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症状评分泼尼松片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孔炯顾玉兰王胤华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 60 例,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序号编码,最终确认序号编排为 1~30 患者为对照组,序号编排为 31~60 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第 1、2、3 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缓解率 53.33%、控制率 80.00%高于对照组的 16.67%、46.67%(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67%,对照组则为 20.0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 2、3 年生存 20 例(66.67%)和 18 例(60.00%),研究组则为 27 例(90.00%)和 25 例(83.33%),研究组第 2、3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 1 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联合替吉奥治疗后,显著缓解并控制了疾病的进展,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延长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进展期胃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替吉奥病症控制情况老年

    瑞马唑仑复合低剂量瑞芬太尼在舒适化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静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舒适化胃肠镜检查中使用瑞马唑仑复合低剂量瑞芬太尼的有效性.方法 200 例胃肠镜检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观察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低剂量瑞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Ramsay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离室时间(24.56±2.13)min短于对照组的(25.86±2.69)min,Ramsay评分(3.85±0.48)分高于对照组的(2.15±0.22)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00%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在舒适化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瑞马唑仑复合低剂量瑞芬太尼的价值更高,可以降低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瑞马唑仑复合麻醉低剂量瑞芬太尼舒适化胃肠镜检查Ramsay评分

    高龄患者腹腔镜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方法研究

    庞欣杰卢锦容罗斌黄天安...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龄患者腹腔镜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8 例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高龄肠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9 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气腹前、气腹时和气腹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 96.55%高于对照组的 79.31%,差异显著(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MA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时和气腹后,观察组MAP分别为(84.63±2.05)、(85.05±2.14)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87.62±2.18)、(88.79±2.66)mm Hg,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血压更稳定.气腹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时和气腹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分别为(83.53±2.05)、(78.07±2.1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90.12±2.17)、(85.46±2.48)次/min,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心率更为稳定.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4.25±0.78)min、睁眼时间(8.87±1.45)min、拔管时间(14.66±1.38)min与对照组的(9.96±1.32)、(12.54±1.05)、(20.28±2.46)min相比较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 3.45%与对照组的 20.69%相比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运用在高龄腹腔镜肠癌患者的手术中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既有利于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又可以缩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降低躁动发生风险,优势突出,故具备临床借鉴与推广的价值.

    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高龄患者腹腔镜肠癌手术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