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研究

    赵丽彭艳华张永乐王颖...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 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组合皮内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69.21±1.47)kg、BMI(24.11±1.86)kg/m2、腰围(88.73±1.14)cm、臀围(102.32±2.47)cm低于对照组的(72.89±3.62)kg、(26.72±2.47)kg/m2、(90.15±3.26)cm、(104.94±3.68)cm,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组合皮内针结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病症指标,保障疗效,推广价值显著.

    单纯性肥胖组合皮内针针刺临床疗效

    626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发病初期中医证素分析

    胡宗侃陈蓓刘丽丽马文婷...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发病初期的中医证素特征.方法 纳入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患者 626 例,采集起病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学统计积分,归纳证素证型.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医症状 46 项,频率排名前三的症状为喉痒、咳嗽、发热.最常见的舌脉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15 种证素中,病位频率前三位分别为表、肺、脾;实性病性证素频率前三位为风、热、痰;虚性病性证素频率前三位为气虚、阳虚、阴虚.青年组、壮年组、老年组在证素频率分布方面,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频率高于老年组(P<0.05);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与壮年组频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壮年组与老年组频率均高于青年组(P<0.05);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青年组频率低于老年组(P<0.05);气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青年组频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壮年组频率低于老年组(P<0.05);阳虚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青年组频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血虚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仅有老年组存在病例.根据证素共归纳出 14 项实证证型,7 项虚证证型.频率排名前三的实证证型为肺气失宣(127 例,20.29%)、风热犯表(94 例,15.02%)、风袭表疏(59 例,9.42%).频率排名前三的虚证证型为肺气虚(11 例,1.76%)、脾肺气虚(8 例,1.28%)、肺阴虚(5 例,0.80%).结论 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轻症患者初期病位在肺,以风为主,兼热较多;青年偏风热,壮年偏湿热,老年偏痰湿、虚损,易传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证素证候无症状感染

    用药指导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结果的影响探讨

    徐大良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用药指导对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 例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基于日常用药安排服用药物,观察组基于科学用药指导服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指导前后用药依从性评分、用药潜在危害程度、药物认知程度、用药问题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指导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均较指导前升高,观察组指导后用药依从性评分(6.58±1.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1±1.02)分(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潜在的危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观察组 0~Ⅰ级占比(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物疗效、服用剂量、服用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占比分别为 91.43%、85.71%、80.00%、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57%、62.86%、57.14%、34.29%(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剂量过多、服用剂量过少、服用疗程过短、服用疗程过长的发生率分别为 14.29%、11.43%、17.14%、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7.14%、31.43%、40.00%、42.86%(P<0.05).结论 在科学用药指导之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药物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相关用药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对于提高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老年多重用药用药指导效果影响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宫美玲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各 40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MA-UE评分(6.78±2.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2.01)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9.98±3.15)分低于对照组的(16.43±2.62)分,运动功能评分(62.19±2.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36±2.17)分(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BI评分(63.95±4.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2±5.02)分(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其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康复,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推广.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手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朱晓筱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6 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3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症状及体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指数、下肢溃疡评分、色素沉着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各项临床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溃疡面消失时间、皮下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小腿麻木感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4.72%(P<0.05).观察组护理后PT(15.46±3.21)s、APTT(34.67±3.18)s长 于 对 照 组 的(13.69±3.17)、(31.26±3.23)s,TT(15.27±2.36)s短于对照组的(22.85±3.14)s、FIB(2.96±0.51)g/L低于对照组的(3.72±0.65)g/L(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2.03±0.64)分、肿胀指数(7.02±2.47)%、下肢溃疡评分(1.02±0.17)分、色素沉着评分(0.98±0.15)分、SAS评分(38.68±2.9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8±0.82)分、(9.89±2.64)%、(1.63±0.21)分、(1.59±0.22)分、(44.27±3.16)分,GSES评分(30.37±2.89)分高于对照组的(22.54±2.73)分(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5.76±5.42)h、溃疡面消失时间(8.24±1.16)d、皮下水肿消失时间(14.03±3.75)d、疼痛消失时间(7.25±1.84)d、小腿麻木感消失时间(4.87±0.6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38.63±8.26)h、(19.47±3.28)d、(22.36±5.13)d、(12.32±2.31)d、(6.25±1.03)周(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加快肢体康复速度,改善凝血功能,调整心态及自我效能,值得推广使用.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并发症

    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

    郭艳丽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关节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76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8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基础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步行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后,两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训练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晨僵时间(18.49±2.48)min短于对照组的(21.64±2.57)min,关节压痛数(3.06±1.28)个、关节肿痛数(3.06±1.28)个少于对照组的(4.59±1.17)、(4.59±1.17)个,VAS评分(2.16±0.89)分低于对照组的(3.97±1.03)分(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 10 m步行时间(10.36±2.02)s短于对照组的(14.49±2.11)s,6 min步行距离(465.24±52.69)m长于对照组的(409.98±52.81)m(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8(ASES-8)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HAQ评分(0.57±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42±0.37)分,ASES-8 评分(54.97±5.76)分高于对照组的(46.85±5.21)分(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步行能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关节功能步行能力

    中医联合心脏康复对稳定性冠心病运动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进展

    倪皓轩苏殷婷胡晓贞娄灵芝...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CHD)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血管类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表现为胸闷、胸痛、出汗等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低血压,甚至休克.我国CHD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CHD治疗技术日新月异,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身心健康.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虽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靶点单一,易产生耐药性.CHD在中医学中被划分为"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在治疗CHD方面历史悠久,从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整体出发,有效提升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受到国内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心脏康复及中医现状阐述治疗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的研究进展,为SCAD患者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王文博黄建钊刘延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时常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以及肝移植;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进展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稿约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社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