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齐向营张立超孙强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妊娠糖尿病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40 例疑似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 40 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验.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检出情况;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5.14±2.33)μIU/L和空腹C肽水平(1.15±0.32)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62±2.25)μIU/L、(1.68±0.27)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0.00%、62.50%、75.00%、50.00%、65.00%,均高于对照组的 25.00%、22.50%、10.00%、12.5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疑似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经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出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共 31 例,即阳性 31 例,阴性 9 例;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妊娠糖尿病伴乙肝的诊断灵敏度为 87.88%(29/33),特异度为 71.43%(5/7),准确度为 85.00%(34/40).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伴乙肝患者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验的诊断价值显著,其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

    妊娠糖尿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诊断价值

    胃肠镜检查联合血清CEA水平检测对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孙红梅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胃肠镜检查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检测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80 例疑似为消化道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均采用胃肠镜检查,并进行血清CEA水平检测.分析单独血清CEA水平检测、胃肠镜检查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血清CEA水平检测联合胃肠镜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80 例患者经病理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 60 例,其余20 例为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0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 15 例,大肠癌 30 例,食管癌 11 例,小肠癌 4 例.胃肠镜检查灵敏度为 91.7%,特异度为 75.0%;血清CEA水平检测灵敏度为 96.7%,特异度为90.0%.并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灵敏度为 99.7%,特异度为 67.5%;串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 97.5%.结论 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胃肠镜检查与血清CEA水平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均存在局限性,两项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消化道肿瘤胃肠镜检查血清癌胚抗原诊断价值

    血清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陆艳芹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50 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A组、50 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 50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均实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对比三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不同类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A组和观察B组AFP、CEA、CA125、CA199 水平分别为(107.19±52.21)ng/ml、(42.14±1.39)ng/ml、(107.11±53.29)U/ml、(46.31±14.31)U/ml和(42.75±7.21)ng/ml、(2.59±1.24)ng/ml、(75.14±13.15)U/ml、(38.73±12.35)U/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9±1.14)ng/ml、(2.05±0.75)ng/ml、(17.68±3.15)U/ml、(15.39±3.12)U/ml(P<0.05);观察A组AFP、CEA、CA125、CA199 水平均高于观察B组(P<0.05).肝癌患者AFP(238.29±41.51)ng/ml高于大肠癌的(45.17±10.27)ng/ml、胃癌的(109.24±20.19)ng/ml、胰腺癌的(30.31±8.95)ng/ml(P<0.05);大肠癌患者CEA(94.04±26.51)ng/ml高于肝癌的(3.59±1.62)ng/ml、胃癌的(20.49±9.12)ng/ml、胰腺癌的(49.31±14.35)ng/ml(P<0.05);胃癌患者CA125(175.68±57.12)U/ml高于肝癌的(75.68±27.35)U/ml、大肠癌的(100.59±20.37)U/ml、胰腺癌的(79.65±29.65)U/ml(P<0.05);胰腺癌患者CA199(58.29±10.23)U/ml高于肝癌的(39.41±6.31)U/ml、大肠癌的(41.15±7.19)U/ml、胃癌的(47.41±8.01)U/ml(P<0.05).结论 将血清AFP、CEA、CA125、CA199 联合检测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各项指标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表达均有不同,有利于鉴别诊断患者病症.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艳红黄佳星王怡进梁世炫...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尿液、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探讨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0 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比较合并血流感染组与非血流感染组的一般资料、尿路感染相关资料,并分析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 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合并血流感染 28 例,占 17.50%.28 例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出 35 株病原菌,合并血流感染组患者年龄≥80 岁、绝对卧床、有糖尿病病史、原发病为泌尿系统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史、有泌尿道手术史占比分别为 46.43%、39.29%、39.29%、32.14%、71.43%、50.00%、32.14%,显著高于非血流感染组的 15.15%、19.70%、18.18%、15.91%、38.64%、30.30%、15.15%(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泌尿道手术史、有多重耐药菌感染史、有糖尿病病史、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是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合并感染发生与糖尿病、多重耐药菌感染、泌尿道手术、导尿管留置时间长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应加强尿路感染的风险评估,预测其血流感染发生的可能性,进而早期干预、密切监控,防治血流感染发生.

    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危险因素

    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价值

    王文辉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以 80 例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传统拉网式检验法、分级检验法.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的生化指标[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分级检验法检出Scr、Cys-C、BUN水平分别为(75.32±3.58)μmol/L、(1.33±0.45)mg/L、(10.58±1.33)mmol/L,均高于传统拉网式检验法的(60.57±2.26)μmol/L、(0.89±0.07)mg/L、(6.34±0.42)mmol/L,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拉网式检验法检出的BUN阳性患者 31 例,阳性率为 38.75%;Scr阳性患者37 例,阳性率为 46.25%;Cys-C阳性患者 36 例,阳性率为 45.00%.分级检验法检出的BUN阳性患者46 例,阳性率为 57.50%;Scr阳性患者 55 例,阳性率为 68.75%;Cys-C阳性患者 49 例,阳性率为61.25%.分级检验法检出BUN、Scr、Cys-C的阳性率高于传统拉网式检验法,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测结果准确性高,能够为肾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数据.

    分级检验法生化检验肾脏功能肾脏疾病传统拉网式检验法

    产科超声系统筛查对胎儿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王争孙桂芳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产科超声系统筛查对胎儿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 100 例产前检查产妇进行研究,所有产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00 例产妇经产前超声检查检出胎儿畸形或宫内异常例数为 9 例,占比 9.00%.临床结果显示,胎儿畸形或宫内异常例数 10 例,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 90.00%.结论 产科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可靠、安全、经济的诊断工具,能够准确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并筛查出可能存在的畸形.

    超声系统筛查产妇产前诊断应用价值

    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巩小峰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0 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采用MRI诊断.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经多层螺旋CT和MRI对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的损伤程度及内外侧脱位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损伤程度诊断准确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研究组内外侧脱位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临床价值高,适合推广和应用.

    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血常规检查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江小梅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常规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80 例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是否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患儿,40 例)、非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患儿,40 例);另选择 40 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儿童静脉血,进行离心操作使血清分离,检测并比较三组儿童PCT、hs-CRP、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的血清PCT(4.44±1.13)ng/ml、hs-CRP(91.52±49.83)mg/L、白细胞计数(15.27±5.27)×109/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0.44±0.16)ng/ml、(7.41±2.74)mg/L、(9.06±3.78)×109/L和对照组的(0.39±0.13)ng/ml、(5.18±2.32)mg/L、(6.70±2.74)×109/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CRP、PCT联合血常规检查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其应用可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的应用、监测疗效、评估预后,并提供决策支持和辅助诊断.

    儿童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诊断价值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葛贻珑廖园园邹良英胡双洁...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ASCE)检查在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 例疑似PF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EE、ASCE、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cTCD)检查.以TEE、ASCE及cTCD综合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①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PFO检出率及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②记录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③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PFO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④比较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 1 级、2 级、3 级确诊PFO患者的PFO结构参数(孔径、隧道长度、原发隔活动度).结果 不同检查方法的PFO检出率及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78例疑似PFO患者确诊阳性51例,阴性27例;TEE检查阳性 45 例,阴性 33 例;ASCE检查阳性 46 例,阴性 32 例;TEE联合ASCE检查阳性 50 例,阴性 28 例.TEE联合ASCE检查对PFO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6.08%、96.15%、92.86%,高于单纯TEE检查的 80.39%、82.05%、69.70%和单纯ASCE检查的 82.35%、83.33%、71.88%(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PFO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51 例确诊的PFO患者中,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 1 级 13 例,2 级 18 例,3 级 20 例.不同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的PFO患者的孔径、原发隔活动度比较,3级>2级>1级(P<0.05);隧道长度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EE联合ASCE检查在PF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PFO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且能评估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卵圆孔未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诊断效果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王宗强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 80 例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CT、X线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诊断检出左肺上叶 17 例、左肺下叶 19 例、右肺上叶 21 例、右肺下叶23 例,X线诊断检出左肺上叶 16 例、左肺下叶 19 例、右肺上叶 20 例、右肺下叶 21 例.与X线诊断的 95.00%(76/80)相比,CT诊断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检出率 100.00%(80/80)更高(P<0.05).CT与X线诊断在结节影、斑片影、腺泡实质影、肺纹理增粗、间质浸润、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能够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和程度,有助于鉴别其他肺部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