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球囊面罩对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

    王金星赵雅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球囊面罩对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50 例心搏骤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在院前急救中以球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效果、预后情况、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复苏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13.04±2.80)s、呼吸恢复时间(112.10±18.80)min、心跳恢复时间(6.38±1.45)min以及意识改善时间(44.94±9.5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1.88±9.58)s、(158.53±24.08)min、(9.98±2.08)min、(65.89±12.35)min,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 6 h,两组LVEF、E/A均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LVEF、E/A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1 h,观察组LVEF、E/A高于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同期,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后 1 h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 6 h,两组LVEF、E/A均高于本组心肺复苏成功后 1 h,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 30 min,两组PaO2、pH均高于复苏前,PaCO2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PaO2(92.21±7.23)mm Hg(1 mm Hg=0.133 kPa)、pH(7.22±0.15)高于对照组的(85.87±8.38)mm Hg、(7.13±0.09),PaCO2(44.92±6.30)mm Hg低于对照组的(53.18±7.81)mm Hg,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 88.00%,高于对照组的 64.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 92.00%高于对照组的 64.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以球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院前急救能够提高救治效果,减轻心功能损伤,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气管插管球囊面罩心功能

    SNHG7对结肠癌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骏张腾庞海鑫丘星雯...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 7(SNHG7)的表达程度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期寻找一种新型潜在的结肠癌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所有结肠癌转录数据,提取其中表达SNHG7 的数据并整理成矩阵资料,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SNHG7 差异性表达,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单因素多因素独立预后分析及结合临床数据特征探讨SNHG7 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互联系.结果 SNHG7 在结肠癌标本中高表达,SNHG7 高表达组与SNHG7 低表达组相比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NHG7 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数据相关性研究提示SNHG7 的表达量与SNHG7 甲基化程度相关,SNHG7 甲基化程度与结肠癌的N分期、种族相关(P<0.05).结论SNHG7 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并为治疗结肠癌靶点提供新方向.

    核仁小RNA宿主基因7结肠癌肿瘤预后生物信息分析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许荥洁黄彬舟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48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4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1.67%高于对照组的 66.67%(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定向力、选项、抽象能力、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评分分别为(4.94±0.48)、(5.04±0.47)、(1.90±0.48)、(4.67±1.05)、(2.76±0.76)、(5.13±0.95)、(2.66±0.86)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32)、(3.89±0.28)、(0.95±0.28)、(3.42±0.48)、(1.90±0.47)、(4.27±0.66)、(1.93±0.47)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ET-1(77.26±10.96)ng/L、NO(33.81±5.63)μmol/L、NOS(13.59±4.53)μmol/L、VEGF(212.96±24.45)ng/L低于对照组的(107.71±11.58)ng/L、(49.74±8.99)μmol/L、(26.32±6.33)μmol/L、(278.87±28.94)ng/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MMP-9(122.72±26.04)U/ml、MDA(3.08±0.4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61.63±28.66)U/ml、(4.14±0.97)μmol/L;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AOC(12.10±0.61)U/ml、SOD(96.17±13.35)U/ml高于对照组的(10.52±0.67)、(80.53±28.97)U/m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

    脑梗死急性期尤瑞克林丁苯酞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的临床效果

    徐建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铋剂四联治疗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铋剂四联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 2 周后,两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评分分别为(0.72±0.64)、(0.36±0.29)、(0.52±0.40)分,低于对照组的(1.09±0.70)、(0.98±0.79)、(1.03±0.94)分(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观察组的Hp根除率(100.00%)高于对照组(87.50%)(P<0.05).治疗 2 周后,两组的PGⅠ、PGⅡ、GS均降低,且观察组PGⅠ(74.11±13.24)μg/L、PGⅡ(4.92±1.79)μg/L、GS(63.26±6.02)pg/ml低于对照组的(101.56±16.33)μg/L、(9.36±2.31)μg/L、(79.33±6.47)pg/ml(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 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Hp根除率较高,且不良反应风险小,效果较佳.

    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铋剂四联益生菌根除率不良反应

    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瑞马唑仑的麻醉效果分析

    王梅静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瑞马唑仑应用到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2 例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根据计算机抽签法分成参照组和研讨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接受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研讨组接受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讨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 95.12%高于参照组的 80.49%(P<0.05).研讨组认知功能评分(27.62±0.54)分高于参照组的(24.32±1.41)分,麻醉诱导时间(33.45±4.17)s、苏醒时间(4.95±1.1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8.62±1.37)min均短于参照组的(41.72±4.69)s、(6.24±1.35)min、(10.47±1.02)min(P<0.05).给药后,研讨组的MAP(65.52±6.35)mm Hg(1 mm Hg=0.133 kPa)、RR(16.08±1.51)次/min、HR(65.87±3.04)次/min均高于参照组的(61.47±6.03)mm Hg、(14.82±1.16)次/min、(63.14±3.02)次/min(P<0.05).研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9.76%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31.71%(P<0.05).结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患者应用瑞马唑仑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能缩短麻醉诱导及患者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瑞马唑仑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血流动力学

    探讨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李芳芳伍婕于冠宇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0 例确诊为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各 25 例.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接受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传统手术治疗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光敏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00%,高于传统手术组的 68.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6.00%,低于传统手术组的 48.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00%,低于传统手术组的 4.00%(P<0.05).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评分分别为(86.35±5.47)、(87.24±6.24)、(90.35±5.68)分,均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的(77.49±6.81)、(71.39±5.48)、(83.69±4.82)分(P<0.05).结论 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在面部鳞状细胞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初步结果.

    浅表切削光动力疗法面部鳞状细胞癌临床效果安全性

    老年手痹症应用桂枝芍药汤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探讨

    乔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桂枝芍药汤治疗老年手痹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30 例老年手痹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桂枝芍药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指关节屈伸不利、肿胀变形及疼痛程度积分分别为(1.02±0.09)、(0.98±0.07)、(1.08±0.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1±0.21)、(2.91±0.17)、(2.89±0.16)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3%低于对照组的 4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3%高于对照组的 6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 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手痹症应用桂枝芍药汤治疗的效果突出,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十分明显.

    手痹症桂枝芍药汤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中医证候积分

    探究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眩晕的效果

    张燕飞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眩晕的效果.方法 100 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14.99±1.26)分、SAS评分(32.08±3.04)分、SDS评分(35.18±3.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05±2.01)、(41.15±3.93)、(42.76±4.09)分(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累加问题、睡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紊乱评分以及总分分别为(0.53±0.04)、(0.51±0.04)、(0.56±0.05)、(0.62±0.05)、(0.66±0.06)、(0.54±0.04)、(0.46±0.03)、(3.88±0.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5±0.11)、(1.18±0.10)、(1.31±0.12)、(1.26±0.11)、(1.29±0.12)、(1.19±0.10)、(1.10±0.09)、(8.58±0.10)分(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92.46±5.65)、(91.86±5.13)、(90.99±5.62)、(93.56±5.07)、(91.94±5.59)、(93.27±5.69)、(93.31±5.17)、(90.29±5.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73±5.25)、(80.24±5.78)、(80.76±5.31)、(83.78±5.22)、(81.86±5.22)、(84.14±5.29)、(83.56±5.64)、(81.31±5.18)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恶心、自汗、耳鸣积分分别为(1.43±0.11)、(1.05±0.06)、(1.26±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6±0.19)、(2.03±0.15)、(1.93±0.17)分(P<0.05).结论 给予眩晕患者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其睡眠质量、负面心理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柴胡桂枝干姜汤眩晕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

    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研究

    刁婷婷荣小荣王慧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4 例.对照组患者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以利培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分别为(4.80±0.36)、(2.42±0.52)、(2.10±0.3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04±0.45)、(3.07±0.63)、(2.68±0.4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BG、HbA1c、HOMA-IR分别为(6.83±1.15)mmol/L、(6.71±1.21)%、(5.45±0.89),均低于对照组的(8.43±1.49)mmol/L、(7.94±1.76)%、(6.97±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分别为(12.31±3.50)、(16.10±4.06)、(13.15±2.4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61±4.53)、(19.41±4.55)、(17.49±4.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功能、独立性、环境适应、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36±1.21)、(7.63±2.31)、(6.49±2.01)、(7.41±1.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69±1.01)、(6.74±1.37)、(5.77±1.23)、(6.76±1.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有利于减轻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升生存质量,同时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

    精神分裂症代谢综合征二甲双胍利培酮不良反应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金明月张玲玲王凤段红梅...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NF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100 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不同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每组 50 例.采集基础资料,检测两组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障碍组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00.89±11.25)pg/ml、(39.58±6.34)μmol/L,均高于认知正常组的(168.57±11.34)pg/ml、(30.54±7.1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MoCA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658、-0.756,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饮酒史、吸烟史、冠心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占比高于认知正常组,MoCA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小血管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在脑小血管病患者或疑似脑小血管病患者中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脑小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诊疗提供参考.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血清神经丝轻链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