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乙型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观察

    李永国刘红杨立立李金欢...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抗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乙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 例儿童乙型流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5 例.治疗组口服抗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肌肉酸痛乏力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38.00±8.26)h、头痛消失时间(24.00±5.52)h、肌肉酸痛乏力消失时间(34.00±3.76)h均短于对照组的(46.00±7.32)、(34.00±10.24)、(50.00±7.29)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 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4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抗感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儿童乙型流感疗效良好,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抗感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乙型流行性感冒儿童

    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蔡文恒钟帝钦郑如婷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150 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 75 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完成后,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麻醉总有效率98.7%高于对照组的 84.0%(P<0.05).干预组术后 30 min、1 h、3 h、6 h、1 d、2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0.9)、(3.4±1.1)、(3.9±1.3)、(3.1±0.8)、(2.1±0.7)、(1.5±0.3)分,低于对照组的(3.9±1.1)、(4.3±1.4)、(5.5±1.5)、(5.1±1.5)、(3.3±1.1)、(2.5±0.8)分(P<0.05).干预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分别为(27.4±2.5)、(8.4±1.3)、(7.7±1.1)min,短于对照组的(38.7±4.2)、(13.5±2.1)、(14.1±1.4)min(P<0.05).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16.0%低于对照组的 50.7%(P<0.05).结论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舒芬太尼麻醉与镇痛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加快麻醉恢复时间,使用安全性比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全身麻醉药舒芬太尼丙泊酚作用机制

    针灸、推拿联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林树煌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对其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2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独立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80.27±6.52)分高于对照组的(72.19±6.3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15±1.17)分低于对照组的(9.96±1.65)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78.59±6.05)分、SF-36 评分(82.16±5.1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26±5.97)、(71.16±8.05)分(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达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通过合用针灸、推拿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并可显著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脑梗死针灸推拿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63例

    冉倩虹欧雪梅钟红卫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6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63 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尿常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87±0.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04)分(P<0.05).治疗组尿常规恢复正常率为 98.4%,优于对照组的 88.9%(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下焦湿热型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小柴胡汤下焦湿热尿路感染

    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分析

    方赣源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穴位贴敷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60 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部的距离、恶露排出量、恶露类型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结果 产后当日、1 d,两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部的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 2、3、4 d,观察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子宫底部的距离分别为(12.14±0.66)、(10.16±0.57)、(8.31±0.41)cm,短于对照组的(14.07±0.50)、(13.61±0.76)、(10.94±0.6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当日,两组恶露排出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 1、2、3、4 d,观察组恶露排出量分别为(34.84±0.60)、(22.87±0.83)、(13.62±0.74)、(5.76±0.81)ml,少于对照组的(36.29±0.72)、(29.59±0.70)、(21.81±0.68)、(13.61±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性恶露占比 13.3%低于对照组的 53.3%,浆液性恶露占比 70.0%高于对照组的 43.3%,血性恶露持续时间(5.61±1.23)d短于对照组的(8.34±1.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色恶露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产后接受中药穴位贴敷,疗效确切,有利于快速恢复子宫,减少产后恶露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有效避免子宫复旧不全情况出现,产妇预后显著改善,可借鉴.

    中药穴位贴敷剖宫产子宫复旧恶露量血性恶露子宫缩复浆液性恶露

    抑肝散联合揿针治疗脾虚肝亢型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卢菲菲魏晓建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脾虚肝亢型儿童多动综合征使用抑肝散联合揿针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 例脾虚肝亢型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60 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抑肝散联合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斯诺佩评估量表(SNAP-Ⅳ)评分、多动症康纳氏(Conne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P-Ⅳ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SNAP-Ⅳ评分(14.53±5.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0±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ne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Conners评分(9.32±1.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4.83±3.13)分低于对照组的(18.65±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 0.结论 对脾虚肝亢型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采取抑肝散联合揿针治疗,疗效显著,并可较好地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整体用药安全性高,可以推广应用.

    脾虚肝亢型儿童多动综合征抑肝散揿针症状

    黄帝内针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玉婵吴振洁陈华安吴典捷...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黄帝内针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 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治疗组给予黄帝内针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的普通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综合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为(2.04±1.51)分,偏头痛综合积分为(10.85±3.85)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3.31±1.52)分,偏头痛综合积分为(13.57±3.29)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偏头痛综合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痊愈 6 例,显效 26 例,有效 15 例,无效 3 例;对照组中,痊愈 3 例,显效 12 例,有效 29 例,无效 6 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508,P=0.0016<0.05).结论 黄帝内针针法缓解偏头痛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黄帝内针针法偏头痛普通针刺

    药食同源圆苞车前子壳复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李茂清钟俊杰李晓慧罗海龙...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药食同源圆苞车前子壳复方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药食同源圆苞车前子壳复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后安全性,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 13 例、有效 7 例、无效 10 例;对照组显效 4 例、有效4 例、无效 22 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5,P=0.002<0.05).治疗后,两组HbA1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脉积分、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治疗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舌脉积分、总积分分别为(0.43±0.68)、(0.90±0.61)、(0.90±0.94)、(2.23±1.14)分,低于对照组的(1.87±0.82)、(1.73±0.98)、(1.37±0.81)、(4.97±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常规、二便常规均未见特殊异常,也无明显药物毒副反应.结论 药食同源圆苞车前子壳复方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更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HbA1c指标.

    2型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药食同源圆苞车前子壳复方

    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疗效的Meta分析

    卢国明周可林崔述生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运动医学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系统评价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疗效,为运动性疲劳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科学引文索引(SCI)及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截止至 2019 年 6 月的有明确诊断和疗效标准、属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中英文文献.对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 8 项RCT共 242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8个研究中6个研究报道了乳酸(LAC)的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4,95%CI=(-1.60,-0.48),P=0.000<0.05].纳入的 8 个研究中 4 个研究报道了尿素氮(BUN)的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63,95%CI=(-2.65,-0.61),P=0.002<0.05].纳入的 8 个研究中 3 个研究报道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情况,结果发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4,95%CI=(0.06,1.21),P=0.029<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休息治疗,推拿治疗运动性疲劳可能有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还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证实其有效性.

    推拿运动性疲劳Meta分析

    左侧腹腔脏器反位并发右半结肠扭转1例

    孙庆磊贺占财马云龙周翠玲...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是指心、肺、胃、肠、肝、胆、脾脏等内脏器官的解剖位置与正常人相反.目前引起腹腔脏器反位的原因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与家族遗传及染色体结构的畸变有关或者胚胎发育期间旋转不良导致,胚胎期脐带扭转学说及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学说为较重要学说.临床中所见类型多为全内脏反位,左右完全颠倒.而部分内脏反位患者较为罕见,且因解剖变异所致相关疾病发生率相对更高,临床意义更大.本例患者为部分内脏反位,左侧腹腔脏器反位于右侧,而右侧脏器解剖无明显变化,因特殊的解剖反位,致右半结肠较游离,活动度大,是本例患者发生右半结肠扭转的重要解剖原因.治疗经验值得临床借鉴,查阅相关文献未见类似报告.

    脏器反位结肠扭转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