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兽医杂志

汪明

月刊

0529-6005

vetzzhi@cau.edu.cn

010-62733040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内

中国兽医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承办,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兽医专业国家核心科技期刊,是全国重点广告媒介。1953年创刊,已累计发行1600余万份。主要栏目有:调查研究,实验观察,临床资料,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中西结合,文献综述,犬猫保健,鱼虾疾病,兽医药械,卫生检验,诊疗新知。创刊50余年以来,本刊坚持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兽医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刊载了大量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及实用性的科技文章,服务于科研与生产,深受畜牧兽医业内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人上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犬髓外浆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张竞李伊萌石俊超马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髓外浆细胞瘤(EMP)在犬中属于相对罕见的肿瘤,为了明确犬EMP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法对患犬的皮肤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一步使用EMP免疫标志物配对盒基因5(PAX5)、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白细胞分化抗原79a(CD79a)、多发性骨髓瘤基因1(MUM1)和犬免疫球蛋白G(Canine Ig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并总结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结果显示,2例病例的肿物均无包膜结构,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样或浆母细胞样特征,病例2肿物内见淀粉样沉积。病例1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CD20和MUM1呈阴性,CD79a和Canine IgG呈阳性;病例2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呈阴性,CD20、CD79a、MUM1和Canine IgG呈阳性。结果表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IHC染色结果,确诊2例病例均为犬皮肤型EMP。本试验为犬EMP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病理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髓外浆细胞瘤(EMP)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9种犬圆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张竞马莹甄理刘政...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犬圆形细胞肿瘤(RCT)的鉴别诊断是犬肿瘤病理诊断的难点,且目前犬商用鉴别诊断试剂多为进口,价格高或无购买渠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试验选择针对9种犬RCT鉴别诊断的18种免疫标志物抗体和1种特异性染料进行染色分析,并优化染色方法。结果显示,筛选获得组织细胞瘤免疫标志物抗体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 1)、T细胞淋巴瘤免疫标志物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B细胞淋巴瘤免疫标志物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肥大细胞瘤特异性染料甲苯胺蓝(T blue)等13种有效的犬RCT免疫标志物抗体和1种染料;应用优化后的染色方法对临床14例犬RCT病例进行诊断,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本试验为犬RCT鉴别诊断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抗体组合和染色方法。

    圆形细胞肿瘤(RC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标志物鉴别诊断

    犬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叶蒂王鹿敏李琦张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犬卵巢颗粒细胞瘤在我国较为罕见。本院接诊了1例因咳嗽、呼吸急促转诊的患犬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卵巢肿瘤并伴有右肺中叶实变、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肿瘤经手术切除后进一步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卵巢组织结构消失,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呈实性片状、索状、小梁状或巢状排列,肿瘤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呈空泡状,核分裂罕见,可见核仁,染色质粗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特异性标记物抑制素-α(INH-α)表达5%阳性,非特异性标记物肾母细胞瘤蛋白1(WT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表达阳性。患犬最终确诊为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分期判定为恶性。该犬在切除肿瘤后第3年复查,状态良好,未见复发,但仍需持续观察。本文旨在对犬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疗流程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腹腔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4例犬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和PN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贾茜涵石俊超张竞马莹...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4例疑似犬肿瘤的临床病例进行确诊,本文对临床送检的4例疑似犬肿瘤的肿物样本进行组织切片制作,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下可见增生的细胞排列呈束状、片状、巢状和螺纹状等,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部分细胞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符合黑色素细胞肿瘤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并对肿物进行确诊,使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PNL-2)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并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3-氨基-9-乙基卡唑(AEC)显色液对其显色,结果均为恶性黑色素瘤(MM)。本试验通过对肿物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和IHC染色结果综合分析,将4例病例诊断为MM。试验结果不仅为犬MM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还为比较医学中MM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

    恶性黑色素瘤(MM)苏木精-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IHC)黑色素瘤相关抗原(PNL-2)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定量检测重组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

    陈晓洁师小潇张承凤黎明...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法进行重组猪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的定量质控并评价其应用,进一步扩展该方法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应用范围。制备并鉴定gD蛋白标准品,检测其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HPSEC法定量检测gD蛋白并鉴定其色谱峰;建立HPSEC法检测gD蛋白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并进行线性、检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考察HPSEC法定量检测细胞培养料液样品、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浓度的适用性;对比HPSEC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定量gD蛋白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制备的gD蛋白标准品纯度>98%,可稳定存放12个月,浓度偏差为0。01%~2。80%。HPSEC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 9,n=8);检测限在5。0 μg/mL以下;准确度较高,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检测准确度为93。2%~104。6%(n=6);精密度良好,5个浓度的gD蛋白标准品6次重复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6%(n=6);日间精密度良好,3批次细胞培养料液样品3 d各6次重复检测的RSD为1。1%~2。0%(n=6);可应用于细胞培养过程中gD蛋白在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表达量的监测,纯化样品和乳化样品中gD蛋白的检测。分别采用HPSEC法和SDS-PAGE法定量12批细胞培养料液样品中gD蛋白浓度,2种方法结果高度正相关(Rs2=0。929 8,n=12),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s=0。145 7)。结果表明,HPSEC法定量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适用性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应用于抗原生产不同阶段样品的质量控制,指导疫苗工艺开发。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HPSEC)猪伪狂犬病毒(PRV)gD蛋白疫苗定量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A、B和J亚群禽白血病的血清学调查和分析

    张艳张庆玲刘海隆薛琛璐...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海南省文昌鸡A、B 和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情况,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分别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海市和澄迈县)的鸡场随机采集鸡血清样品1 7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LV-J和ALV-A/B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不同规模鸡场、不同类型鸡血清ALV-J和ALV-A/B的抗体阳性率。结果显示,1 746份血清样品中共检出ALV-J抗体阳性样品182份,总抗体阳性率为10。42%(95%CI:8。99%~11。86%);共检出ALV-A/B抗体阳性样品5份,总抗体阳性率为0。29%(95%CI:0。04%~0。54%);5个地区的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ALV-J感染,其中儋州市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50。00%(30/60)(95%CI:37。24%~62。76%);ALV-A/B抗体阳性样品仅在海口市检出,抗体阳性率为0。49%(5/1 011)(95%CI:0。06%~0。93%);成年鸡ALV-J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育成鸡和雏鸡(P<0。05),达到14。60%(138/945)(95%CI:12。35%~16。86%);ALV-J在一年四季均有感染,以冬季感染率最高,抗体阳性率为23。12%(86/372)(95%CI:18。83%~27。41%);ALV-A/B抗体阳性样品仅在夏秋两季检出;小型和中型鸡场的ALV-J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大型鸡场(P<0。05),分别为20。42%(88/431)(95%CI:16。61%~24。23%)和 21。48%(29/135)(95%CI:14。52%~28。44%);商品代肉鸡的ALV-J抗体阳性率最高,为 20。13%(61/303)(95%CI:15。61%~24。65%)。结果表明,在海南省文昌鸡养殖地区存在ALV-J感染,ALV-A/B仅在海口市零星发生;ALV-J感染在冬季和成年文昌鸡群中较多,以商品代肉鸡感染最为严重,因此,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海南省文昌鸡ALV-J的防控。

    禽白血病A、B和J亚群血清学调查文昌鸡海南省

    2016-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松江区畜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

    方雅红张妤孙冰清姜芹...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调查2016-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松江区(下文简称"两区")畜禽源大肠埃希菌(E。coli)的耐药性变迁情况,本试验从两区畜禽养殖场分别采集401和490份畜禽肛拭子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并调查养殖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10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两区不同养殖场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差异。两区分别分离到333和350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83。04%和71。43%。两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87。09%,82。00%)、磺胺异噁唑(77。78%,82。00%)、氨苄西林(82。58%,70。30%)和复方新诺明(70。87%,76。90%)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6。61%,6。90%)和黏菌素(0。90%,0。90%)较为敏感,未检测到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分别为87。99%和81。71%。8年间,两区分离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重耐药菌株占比和耐药谱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松江区下降趋势更明显。结果表明,浦东新区和松江区畜禽源大肠埃希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在减抗背景下,两区耐药水平均有缓解,松江区缓解程度更大。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浦东新区松江区

    2020-2023年上海地区犬钩端螺旋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张玉杰何随彬徐锋庄源...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上海地区犬钩端螺旋体的免疫和临床感染情况,同时明确犬携带钩端螺旋体的优势血清群,为上海地区犬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20-2023年收集的3 920份犬血清样本(3 557份流浪犬血清样本、176份免疫家养犬血清样本和187份未免疫家养犬血清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ELISA检测阳性的80份血清样本进行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检测,同时对血清阳性率和血清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流浪犬的钩端螺旋体血清阳性率为52。38%(95%CI:51。22%~53。54%),家养犬的钩端螺旋体血清阳性率为19。28%(95%CI:15。22%~23。34%)。血清分群结果显示,流浪犬血清样本所含血清群的占比为犬群>澳洲群>黄疸出血群>拜伦群>40%,未发现流感伤寒群;家养犬血清样本中15种血清群均有发现,其中未免疫家养犬血清样本所含血清群的占比为黄疸出血群>秋季群=回归热群>犬群>50%,免疫家养犬血清样本所含血清群的占比为拜伦群>波摩那群>致热群>50%(与疫苗有关的黄疸出血群和犬群不用于优势血清群的比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未免疫家养犬的感染血清群数量存在地区差异(P<0。05),流浪犬和家养犬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血清群类型(澳洲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和塔拉索夫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家养犬和未免疫家养犬感染的血清群类型(拜伦群、致热群和秋季群)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不同犬种群的钩端螺旋体优势血清群不同,且流浪犬血清阳性率较高,应当注意防范流浪犬带来的潜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流浪犬家养犬

    卵黄蛋白原2对地塞米松诱导肥胖的治疗作用

    张慧玲姚志超孙雅琴李艺雷...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黄蛋白原2(VTG2)被证明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棕色化进程,但其是否能通过促进体内脂肪组织棕色化以治疗肥胖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为探索VTG2对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的影响,设置腺相关病毒空载组(AAV9-NC1)和VTG2处理组(AAV9-VTG2),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WAT脂肪细胞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WAT棕色化标志因子解偶联蛋白-1(UC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剂1-alpha(PGC1α)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VTG2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肥胖小鼠中WAT棕色化的影响,设置腺相关病毒空载组(AAV9-NC2组)、DEX处理组(AAV9-NC+DEX组)和VTG2治疗组(AAV9-VTG2+DEX组),采用上述方法检测相同指标。结果显示,与AAV9-NC1 组相比,AAV9-VTG2组小鼠腹股沟WAT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减小(P<0。01),UCP1和PGC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01或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与AAV9-NC2组相比,AAV9-NC+DEX组小鼠腹股沟WAT脂肪细胞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UCP1和PGC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01或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其显著下调(P<0。001);与AAV9-NC+DEX组相比,AAV9-VTG2+DEX组中小鼠腹股沟WAT脂肪细胞面积极其显著减小(P<0。001),UCP1和PGC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01或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综上表明,VTG2可促进WAT棕色化,对DEX诱导的肥胖具有抵抗作用,为治疗肥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卵黄蛋白原2(VTG2)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WAT)地塞米松棕色化

    基于真核表达塞内卡病毒A VP2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裴宗飞于凯蓝安欣娜陈俊雯...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检测塞内卡病毒A(SVA)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VA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保护性抗原VP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VP2的免疫反应性,并使用氨基三乙酸镍(Ni-NTA)树脂亲和纯化重组VP2蛋白。以纯化的VP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优的抗原包被浓度和待检血清稀释度,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确定临界值,建立了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与IFA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显示,重组VP2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内呈现可溶性表达,能够被SVA 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F5识别;经Ni-NTA纯化后,获得了分子量约31 kDa的重组VP2蛋白;间接ELISA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 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00,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0 000;阴阳性临界值为0。287;与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了实验室保存的52份猪血清样本,与IFA的检测符合率为96。15%(50/52)。综上,本试验间接ELISA的成功建立为SVA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工具。

    塞内卡病毒A(SVA)VP2蛋白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间接ELISA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