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体育科技

田野

双月刊

1002-9826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中国体育科技/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动经验对短跑起跑过程中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潘正晔刘陆帅孙媛苏荣海...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经验对起跑时肌肉协同特征的影响,分析不同运动经验下肌肉协同与姿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同步采集11名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和14名短跑初学者在起跑时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和表面肌电数据。将2组受试者的表面肌电包络线映射至脊髓各节段的α-运动神经元池以获取脊髓水平的运动输出,采用非负矩阵分解和K-Means聚类获取2组受试者的肌肉协同特征。基于非受控流形分析建立各组肌肉协同变异性与质心横向位移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水平组L1~L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时与低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水平组L4~S3节段的输出在起跑末期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2)高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的空间结构较为合理,激活时间更为集中(P<0。05);3)高水平组在起跑时各组协同之间的协调程度较高,低水平组的各组肌肉协同仅在预备姿态时具有较好的协调。结论:运动经验可以优化各组肌肉协同间的协调及各协同内部的时空结构。合理调整预备姿态的肌肉激活策略并提高起跑器蹬离技术,有助于促进起跑的运动表现。

    短跑起跑运动控制肌肉协同非受控流形分析机器学习

    男性运动员睡眠障碍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复杂网络模型

    李秦陇车开萱Charles J. Steward赵丽...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无目标不加权及目标加权的复杂网络模型方法,分析睡眠障碍运动员睡前神经机能状态与睡眠质量的复杂作用方式,揭示运动员发生睡眠障碍的神经机能状态特征。方法:在睡眠实验室内使用多导睡眠仪监测14名男性睡眠障碍运动员4晚完整睡眠,并在睡前使用便携式脑电仪、超慢波涨落潮技术、Polar H10心率胸带和心境状态量表,分别测试或评估中枢机能状态、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自主神经状态以及情绪状态。基于测试数据分别建立无目标不加权,以及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加权复杂网络模型。结果:1)无目标不加权的复杂网络模型中,介数中心性结果提示,慌乱、精力和愤怒情绪、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平均R-R间隔、平均心率(MHR)和睡眠总时间是此网络的关键影响节点。特征向量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中除PNN50、NE和MHR外,抑郁、紧张和疲劳情绪与其他指标仍是网络的重要连接节点。2)在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中,目标介数中心性结果发现,情绪状态在到达睡眠质量指标的最短路径中出现频率最高(48。57%),其次神经递质和睡眠指标频率相同(14。29%),而中枢神经机能状态和自主神经状态出现的频率最低(11。43%)。目标特征向量中心性结果表明,情绪状态成为影响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出现频率为82。86%,其次是自主神经状态出现频率为8。57%,而中枢神经机能状态、神经递质和睡眠指标出现频率相同(2。86%)。结论:运动员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总时长短,睡眠期间觉醒时间长导致睡眠效率低。复杂网络模型方法揭示了情绪(主要为消极情绪)是睡眠质量低和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节点和关键因素,其中愤怒、慌乱情绪与脑内神经递质(5-HT和DA)、中枢疲劳程度相关,中枢疲劳程度和自主神经协调性与精力状态相关。

    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神经系统复杂网络模型

    内感受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发生机制与潜在路径

    曾仁杰周珂姒刚彦魏高峡...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感受是个体感知和体验身体内部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通过内感受感知和解读身体内部的信号,调节和控制运动行为。本研究对内感受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内感受的产生主要涉及椎板I的外侧脊髓—丘脑—皮质通路传递以及前、后岛叶的加工,其对个体运动表现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路径,即运动感知、运动决策、运动预测和运动自我调节。当前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且实证研究尚存不足,内感受的测量方法也存在争议。未来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更深入地探讨内感受影响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同时整合其他运动控制机制,更全面地理解内感受在运动行为控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内感受对有氧/无氧、团队/个人运动表现产生的不同影响,阐明内感受各维度与运动表现的关联。

    内感受运动表现岛叶自我调节

    运动促进肝脏健康:表观遗传视域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转归

    李茜杨洋俊孙易丁树哲...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遗传或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修饰可被饮食和运动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本综述基于环境-基因范畴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运动通过表观遗传修饰途径改善NAFLD的潜在机制。综述发现,运动可通过调控肝脏、骨骼肌等多器官/组织中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直接或间接缓解肝脏脂肪变性;运动也可通过组蛋白修饰,调控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饮食诱导的肝脏糖脂代谢异常;运动还可通过调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等非编码RNA的表达,调控脂质合成分解、自噬和胰岛素信号传导等机制,进而改善NAFLD相关肝脏脂质沉积。重要的是,运动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发挥的代谢益处具有明显的代际遗传效应,这为运动防治NAFLD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表观遗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运动甲基化组蛋白非编码RNA代际遗传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肌肉骨骼疾病治疗效果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席蕊韩天然于涛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综述了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在治疗不同肌肉骨骼疾病中的效果,包括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腰痛、慢性踝关节不稳等,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干预机制。研究发现,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即时效果显著,包括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功能,并且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的潜在治疗机制为:1)在生物力学方面,可能通过特别定向的动态关节滑动纠正2个关节面微小的错误排列,继而加强薄弱处的肌肉力量并拉伸紧张的肌肉,恢复身体机能;2)在神经生理学方面,优化处理疼痛的大脑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脊髓兴奋性和疼痛敏感性;降低TNF-α、IL-6炎症因子,并促进内啡肽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肌肉骨骼疾病

    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基于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混合系统综述

    黄家富邓羽洋李春晓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PORTDiscus、PsycINFO、Embase、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定量、定性及混合设计文献,采用聚敛整合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6篇文献,涉及样本量4152人。确定了4类一级家庭影响因素,即家庭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父母支持和父母心理特征,共涉及29个二级家庭影响因素。多种家庭因素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家庭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参与度及父母的身体活动行为与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呈正相关;家庭结构(单亲)、父母的安全顾虑及父母压力与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呈负相关。结论:父母支持和父母心理特征2类因素与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存在较为一致的关系,未来的实践干预和政策制定应予以充分考虑。此外,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对家庭因素做进一步检验。

    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家庭因素父母支持

    影响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的组态效应探究——基于fsQCA定性比较分析

    杨惠莹赵承磊马富贵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公园建设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从组态视角出发,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熵值法及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影响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的多重复杂因果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公园空间分布主要受人口需求、经济支撑力、交通可达性、环境友好性、城镇拉动力、政府推动力的影响。体育公园空间分布是多因共推的结果,任何单一因素都不具备诱发体育公园分布的决定性。多因素组态表明,体育公园的布局路径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经济环境驱动型(PO*GNP*AQI*GOV*RL)、人口主导下新型城镇驱动型(PO*~GNP*AQI*UR*GOV和PO*GNP*~AQI*UR*RL),以及环境主导下交通城镇驱动型(~PO*~GNP*AQI*UR*RL)。

    体育公园空间分布组态路径

    数字技术助推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机制、约束与保障

    江涵逸郑芳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产业正参与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焦点小组等研究方法,探讨数字技术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机制、现实制约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助推体育产业质效提升、韧性强化、供需适配、效能普惠、价值共享、绿色发展。但当前数字技术助推的工具(政策工具、技术工具、应用工具)、动力(需求、要素、创新)、理念(技术信任、新型合作、溢出回报)不足,制约了其效能,可通过4项策略予以保障:完善"双域"政策工具支持,培育体育数字供应主体;深化需求锚定多元协作,鼓励硬核科技与柔性生产自主创新;强化产业敏捷治理探索,优化数字体育营商环境;推动技术全域性共享,加快体育大市场建设。

    数字技术体育产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机制实践策略

    体育赛事景观质量对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基于上海马拉松的实证研究

    段艳玲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视觉景观理论,构建马拉松赛事景观质量操作化概念,对上海马拉松跑者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检验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与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赛事景观质量对体育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其行为意向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目的地形象感知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间接促进作用。研究证实,体育赛事景观是构建目的地形象的重要途径,揭示赛事景观旅游效应发挥的关键是将其转化为体育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良好感知。赛事和目的地管理者应重视赛事景观质量的设计与管理,只有将赛事景观环境要素转化为体育游客对目的地形象的良好感知,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对目的地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赛事景观质量目的地形象感知体育游客行为意向

    层次性耦合:体育社会组织助推基层共同富裕的行动逻辑——基于奈特不确定性的案例研究

    高跃王楠沈城萍刘洋...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奈特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浙商企业家篮球俱乐部案例的研究,抽象出层次性耦合行动逻辑。研究发现,体育社会组织助推基层共同富裕的行动旨在应对环境场域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易变的扶持力量、复杂的基层权力关系和笼统的在地目标,体育社会组织的行动是从宏观层面与国家政策耦合、中观层面与基层政府体系耦合、微观层面与人情社会耦合的层次性逻辑,从而得到多方支持。整体行动可遵循层次性耦合逻辑,以此回应不确定性。具体做法为:完善制度设计,不断凝聚多方共识;倡导产业引领,强调共同富裕指向;注重可持续理念,优化基层平台环境。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体育社会组织层次性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