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

    赵莉张品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月在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确诊为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的 70 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3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增加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比 2 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40 d后,研究组视力水平、光敏度、缺损度高于对照组,总灰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高及收缩期峰值流速指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选择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促进患者视力水平及眼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确切改善,提高总体治疗有效性,应用价值高。

    复方血栓通胶囊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力水平治疗效果眼血流动力学

    IGFBP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的预后关系

    夏磊阮梅黄倩方坚...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HepG2 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GSE54236数据集,分析IGFBP3的功能富集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过表达IGFBP3的HepG2细胞,并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8(cell counting kit-8,CCK-8)增殖实验测试细胞的迁移与增殖能力。结果 从TCGA和GSE54236 中识别出 54 个共同差异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上皮细胞增殖、急性炎症反应及补体激活等生物过程;细胞组成主要在胶原蛋白和胞质囊腔;分子功能在碳水化合物和肽类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genomes,KEGG)分析显示信号通路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IGFBP3 是与肝癌总生存期显著相关的中枢基因,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低,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过表达IGFBP3 的HepG2 细胞显示增强的迁移和增殖能力。结论 IGFBP3 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低且与患者总生存期预后相关,其过表达促进HepG2 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肝细胞癌预后胰岛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增殖迁移

    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检测Kk血型抗原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马维娟杨忠思潘海平于琦...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BECKMAN PK7300 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检测Kk血型抗原建立非配套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为后期常规开展Kk抗原检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中心血站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4 月的 40 名无偿献血者样本。基于相关文献查阅梳理结果,优化试验参数选择孵育温度、试剂加注量、稀释标本加注量,根据设备厂家推荐参数评价验证样本红细胞的稀释浓度、抗-K和抗-k血清的稀释浓度对样本检测的影响。结果 利用PK7300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非配套检测Kk抗原后得到的各项参数为样本红细胞和抗-K、抗-k血清的稀释浓度分别为 1。50%和 1∶20;孵育温度和时间分别为 30℃和 1 h;试剂和样本的反应体积相同,均为25 μL。结论 针对Kk抗原检测建立的PK7300 非配套血型检测系统得出的实验参数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符合实验预期。经过对样本及试剂稀释倍数的检测验证,有助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系统进行稀有血型批量检测准确判读和检测效率的提升,同时可降低试剂损耗。

    血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微板法Kk抗原红细胞无偿献血者

    血液成分质控关键指标趋势分析方法的研究

    曾迪孙瑞张玉敏周晓泉...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趋势分析的方法在血液质量控制中对血液成分关键指标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2 月贵州省血液中心采集和制备且抽检频次为每月 1 次的全血及成分血的质控数据,挑选与临床输血疗效相关的指标,采用图表结合界限设置的形式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未能 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关键指标有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Ⅷ因子含量、血浆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但其每月质控抽检的数据结果满足符合率 75%的质控范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项目质控抽检结果曲线距警戒限较远;单采血小板血小板含量项目有 8 次偏离数据(警戒限),冷沉淀凝血因子有 5 次偏离数据(警戒限)。结论 依据不同血液成分选取相应关键指标进行连续性趋势分析,是及时发现异常、监测采供血过程稳定性的一种参考方法。

    血液成分关键指标趋势分析质量控制预防措施影响因素

    血液检测中常见误差来源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苏永吕建平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站血液检测中常见误差的来源,并探讨影响这些误差的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提升血液检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2023 年5 月在青岛市中心血站莱西献血服务部进行血液采集的 180 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检测结果的偏差程度,将其分为误差组(n=90)与对照组(n=90)。回顾性分析 2 组一般资料、操作流程、检测仪器、检测试剂、检测方法等,比较 2组检测结果差异,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误差的影响因素。结果 误差组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项目中偏差比以及平均值分别为(13。46±4。34)%、(11。25±4。45)%、(12。36±5。57)%、(10。37±2。58)%、(12。14±4。01)%,高于对照组的(2。35±0。23)%、(2。45±0。56)%、(2。67±0。34)%、(2。77±0。45)%、(2。56±0。34)%(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前后的操作流程、检测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情况、检测试剂的保存与使用情况、检测方法的选择与执行情况均是误差的影响因素,其中检测前后的操作流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值为3。212(P<0。001)。结论 血站血液检测中的误差源自多个环节,要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在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在检测前后的操作流程上,应严格遵守标准化程序,以减少人为干扰和错误。

    血液检测血站误差来源质量控制影响因素操作流程偏差程度

    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手术器械与植入物一体化护理管理的研究

    许宏兰吴杰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应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及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 2022 年 3 月—2023 年 8 月回收的 144 件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资料。2022 年 3-10 月未对消毒供应中心内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为优化前组(n=74);2022 年 11 月—2023 年 8 月对消毒供应中心内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为优化后组(n=70)。优化前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优化后组采取一体化护理管理。对比 2 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不合格的情况,同时对其中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比 2 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物品供应质量。结果 优化后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不合格率分别为 2。00%、5。00%,低于优化前组 9。46%、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不合格原因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组物品准备完善率高于优化前组,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短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降低其不合格率,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以及供应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植入物一体化护理管理护理管理质量供应质量

    风险防范管理在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中的应用

    莫绮珊郭锦全邓振波郭玉莲...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中风险防范管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3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置颈内静脉输液港,化疗方案需完成 6 次的 94 例中高龄患者。依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比较 2 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业务水平评分为(94。91±2。46)分、护理态度评分为(94。13±2。75)分、心理干预评分为(93。84±2。60)分、健康宣教评分为(94。71±2。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4。33±3。14)分、(83。42±5。70)分、(83。05±3。30)分、(82。03±3。73)分(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4。26%,低于对照组的 23。40%(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 100%,高于对照组的 82。98%(P<0。05)。结论 在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中风险防范管理的实施效果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且患者满意度高。

    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满意度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强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陈素玲骆献阳黄晓凤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联合强化血糖管理在 2 型糖尿病喉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 6 月—2022 年 6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喉癌术治疗的 8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鼻饲喂养联合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予以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联合强化血糖管理。对比 2 组血糖监测执行率、血糖控制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血糖监测执行率为 96。54%,高于对照组的 88。53%(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达标率和餐后 2 h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联合强化血糖管理在 2 型糖尿病喉癌术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提高其血糖监测执行率和血糖控制效果,还能减少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2型糖尿病喉癌肠内营养支持血糖管理血糖监测切口感染

    医护协同管理规范机器人辅助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操作标准的研究

    王飞陈雪莉马建中刘冬华...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主导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以规范机器人辅助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操作的具体方法。方法 选择 2021 年8 月—2023 年 7 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的 328 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2021 年8 月—2022 年 7 月的 158 例手术患者设为管理前组,将 2022年 8 月—2023 年 7 月的 170 例手术患者设为管理后组。管理后成立医护协同管理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加强隔离技术管理,制定机器人手术隔离技术操作关键点并组织实施。比较2组手术隔离技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管理前后医护人员隔离技术操作正确率及理论考核成绩。结果 管理后组手术隔离技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3%,低于管理前组的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医护隔离技术操作正确率为 94。43%,高于管理前组的 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6。75±3。25)分,高于管理前组的(75。25±1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护士主导,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强化机器人辅助恶性肿瘤手术隔离技术操作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与手术效果。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隔离技术恶性肿瘤医护协同管理腹腔镜无瘤技术

    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现状及照护方式的研究

    王新刚曹桂英韩丽娟王雪梅...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现状及照护方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 2022 年 3 月—2023 年 3 月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后入住酒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 64 例失能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后入住养老院由护理员以生活照护为主的 63 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健康状况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得分分别为(11。48±3。08)分、(14。21±3。36)分、(68。03±2。89)分、(37。54±1。87)分、(57。90±2。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5±0。83)分、(1。09±0。60)分、(50。59±2。72)分、(28。31±1。60)分、(47。21±1。85)分(P<0。05);观察组失能人员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39。26±6。13)分、(8。31±1。40)分、(24。18±4。94)分、(6。77±1。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52±5。07)分、(3。92±1。40)分、(12。90±2。76)分、(5。70±2。06)分(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BP、GH、MH呈正相关(P<0。05);客观支持与MH呈正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BP、VT、GH、MH呈正相关(P<0。05);支持利用度与SF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质量的社会支持能提高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建立失能人员健康目标和个性化管理方案,由被动照护向功能支持恢复型照护转变。失能自立护理专业化发展助失能人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

    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照护方式现状研究支持照护自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