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子病历在被借阅与复印病案管理中的运用及归档质控影响分析

    林恩雪林欣欣张可婷戴泽源...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病历在妇幼保健院被借阅与复印病案管理中的运用及归档质控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2022 年 8 月福州市妇幼保健院病案室病历 680 份作为研究对象,将 2020 年 7 月—2021 年 7 月实施传统手写病历 340 份纳入对照组,将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2021 年 10 月执行新系统)实施电子病历 340 份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组别的病历质量评分、病历书写缺陷率、护理人员对病历使用的便捷率.结果 观察组的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治疗、辅助检查、基本要求及医嘱单及总分分别为(2.70±0.46)分、(23.24±1.35)分、(32.45±2.88)分、(4.50±0.60)分、(5.20±0.50)分、(5.50±0.50)分、(8.85±1.21)分、(82.44±5.46)分;对照组分别为(2.00±0.01)分、(20.81±1.13)分、(29.54±1.84)分、(3.64±0.66)分、(3.90±0.30)分、(4.00±0.45)分、(7.76±1.25)分、(71.66±4.56)分,2 组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漏写、不能体现专科情况、护理记录不及时、病情评估与描述不准确、生命体征与体温单不符、与医师记录不一致等缺陷率分别为 3.24%、4.12%、2.94%、2.35%、2.65%、2.06%,对照组分别为 6.76%、9.41%、6.47%、5.59%、6.18%、5.00%;2 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病历借阅时间(2.51±0.85)min、病案复印时间(5.24±1.89)min、首页录入时间(3.33±0.89)min,均短于对照组(6.41±1.54)min、(9.42±2.47)min、(6.66±1.63)min(P<0.05).结论 电子病历在妇幼保健院被借阅与复印病案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病历质量和降低病历书写缺陷率,以及提高护理人员对病历使用的便捷.

    电子病历手写病历妇幼保健院病案管理归档质控病历质量病历书写

    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分类代码和限定支付条件分析

    姚华星赵一丹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析《2022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代码分类原则及限定支付条件情况,利于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医保药品代码分类规则、限定支付的新规及新旧医保目录的差异.方法 分析医保药品分类代码、品种数、药品限定支付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比《2021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分析变化.结果《2022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医保编码有一定规则目录中药品限定支付条件共计 670 条,其中单条件限定支付药品有 314 种,多条件 356 条.与《2021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对比,《2022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限定支付条件变化较多,取消限定支付条件 124 条,修改内容 43 条.结论 国家医保药品编码前 6 位采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分类码,方便管理与使用.《2022 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更多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畴,限定支付条件管理更为规范,逐步恢复至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的范围.限定支付条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疑问,建议在统筹考虑基金的永续发展,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和患者实际需要,加快调整和完善限定支付相关政策,考虑将更多药品的支付范围恢复至药品说明书范围.加强药师在医保药品使用过程中合理用药主体作用.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手段增强医保监管效能.

    医保药品目录限定支付药品分类代码医院医保管理医保基金建议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作用及对预防能力的影响

    陈平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作用及对预防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 7 月福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 40 名医务人员为观察对象,根据单双号分发法分组,单号的 20 名医务人员被划分至常规组(开展常规预防管理干预),双号的 20 名医务人员被划分至研究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开展公共卫生预防管理干预).分析 2 组医务人员的预防能力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健康宣教评分、操作技术评分、心理护理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等.结果 测评医护人员的预防能力评分、应急能力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评分为(9.31±0.22)分、(9.41±0.25)分,均高于常规组(6.21±0.23)分、(6.42±0.24)分(P<0.05);测评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评分、操作技术评分、心理护理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结果可知,研究组各项评分为(9.42±0.26)分、(9.36±0.22)分、(9.21±0.13)分、(9.32±0.27)分,均高于常规组(7.39±0.25)分、(8.35±0.18)分、(7.12±1.14)分、(8.34±0.25)分(P<0.05).结论 在传染病预防中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预防能力、操作技术水平及应急能力,预防传染病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公共卫生管理传染病预防作用预防能力应急能力

    2021-2022年某区域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监测及疫情分析

    王丽琴何文琴邱俊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021-2022 年福建省邵武市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监测结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邵武市492 例接受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的重点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静脉全血 5 mL,提取血清,依照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WS269-2019),分别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test,RBT)和试管凝集试验(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对布鲁氏菌进行初筛和确诊.回顾性调研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统计阳性率.同时,调研受检者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统计防控知识知晓率与防护合格率.结果 2021-2022 年共检出布鲁氏菌病 24 例,包括屠宰人员 4 例、饲养放牧员与开单员各 1 例、发热患者 18例,阳性检出率为 4.88%.其中,2022 年布鲁氏菌病阳性检出率(1.46%)低于2021年检出率(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高度知晓占比仅为 15.45%,且阳性受检者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高度与中度知晓的占比较阴性受检者低,布鲁氏菌病自我正确防护率超过 80%,但阳性受检者的布鲁氏菌病自我防护正确率低于阴性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1-2022 年福建省邵武市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的感染率不高且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必要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健康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控意识和技能,强化职业防护效果,以进一步降低布鲁氏菌感染风险,更好地保障重点人群职业安全.

    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血清学监测流行病学疫情分析防控

    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价值研讨

    林晓珊沈鸿程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学校结核病防控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于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时间段对某高中学校进行调查,选择该校三年级 400 名进行研究,其中 1~5 班采用常规校园疾病防控管理(200 名),6~10 班采用健康教育疾病防控管理模式(200 名),观察指标为健康知识水平、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新发结核病发生情况.结果 6~10 班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高于 1~5 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 班学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高于 1~5 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0 班学生新发结核病发生为 0,低于 1~5 班学生 3 例(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0 班学生结核病主动汇报 15 例(7.50%),高于 1~5 班学生 4 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结核病防治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强化结核病防治措施落实效果,有效预防新发结核病发生,并提高其主动汇报率,改善学生预后效果.

    结核病防控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水平高中学校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吴开文陈小寒方岚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为探索提高积极情绪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青少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方法 选取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5 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心理科开放病房收治住院的30 例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30 例同期正常在校学习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作为评价工具,比较 2 组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 研究组焦虑量表评分(67.07±14.62)分、抑郁量表评分(73.57±14.36)分高于对照组[(29.20±5.23)分、(40.47±9.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19.77±6.45)分,低于对照组的(25.30±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其自我效能感缺陷,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及自信心水平.唤醒并提升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及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婴儿家庭病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结局影响的分析

    罗英叶俞伶黄大桂戴怡蘅...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婴儿家庭病房和普通病房中治疗效果的异同,为推广婴儿家庭病房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1-12 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家庭病房收治的 183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普通病房 183 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做对比,回顾性分析 2 种类型病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婴儿家庭病房收治患儿平均胎龄(38.22±1.21)周,出生体质量(3 181±395)g,入院时的日龄(4.51±1.36)d,血清胆红素水平(266.87±35.16)μmol/L;普通病房患儿平均胎龄(38.17±1.39)周,出生体质量(3 139±426)g,入院时的日龄(4.26±1.37)d,血清胆红素水平(262.86±37.55)μmol/L,2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15 d再入院 5 例,普通病房 12 例,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母乳喂养 181 例,普通病房 13例,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并发症(皮疹、腹泻)6 例,普通病房并发症(皮疹、腹泻)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家庭病房非常满意179 例,普通病房非常满意 160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家庭病房减少母婴分离,更有利于母乳喂养及母婴康复,可以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家属满意度产生正性影响.

    高胆红素血症家庭病房母乳喂养住院天数并发症满意度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对比研究

    张飞刘秋雄蒋红新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对比.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65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其诊断结果分为丙种球蛋白组 33 例(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与白蛋白组 32 例(未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丙种球蛋白组采取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进行治疗,白蛋白组采取白蛋白辅助蓝光进行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白蛋白组(84.38%)比较,丙种球蛋白组临床疗效(93.9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2 组血清TBIL、IBIL、DBIL显著降低,丙种球蛋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蛋白组(12.50%)比较,丙种球蛋白组治疗期间(6.06%)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均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相较于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辅助蓝光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尚晨黧王丽超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血管内科 2021 年 1-12 月收治的 8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 岁)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对比 2 组临床特点:年龄、就诊时间、心功能分级、心肌酶、B型钠尿肽(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多支病变比例等,并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女性发病年龄、病程、心梗后心衰发生率,就诊时间高于老年男性(t= 5.235、4.644、8.876、14.755,P<0.05),老年女性心功能分级、TnⅠ、NT-proBNP高于老年男性(t= 2.330、16.361,P<0.05),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男性(χ2 = 6.573,P<0.05).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0.05).结论 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高于老年男性,合并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BNP心肌酶

    八要素法在新时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陈渊华顾雅心艾晓倩张凌寒...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各行业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部分医院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和困难.安全生产八要素法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安全管理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医院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梳理和整治,可以有效地改善医院管理举措,完善医院管理体系,取得显著效果.八要素法从目标和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记录、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持续改进 8 个要素系统阐述了医院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有序、系统、完整地实施各个要素,达到安全生产全周期管理,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生产活动本质安全.

    医院安全生产八要素全周期管理本质安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