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市预防接种人员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梁伟高玉芹李娜刘婷婷...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市预防接种医务人员对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推荐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年8月—2022年12月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所500名预防接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医务人员非EPI疫苗推荐意愿,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务人员非EPI疫苗推荐意愿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 500 名调查对象中,非EPI疫苗的推荐意愿率为 65。20%(326/500),其中流感疫苗(flu vaccine,FLU)、水痘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ricella vaccine,VarV)、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Hib)、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推荐意愿率分别为 88。60%(443/500)、84。00%(420/500)、79。00%(395/500)和 77。20%(386/500),其他 5 种非EPI疫苗的推荐意愿率为36。60%~58。00%。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收入是否与非EPI疫苗接种量有关、是否经历疫苗负性事件、是否认为预防接种工作有风险、疫苗接种流程、接种工作量及被推荐者态度不同者非EPI疫苗推荐意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岗位、非EPI疫苗知识是否知晓者非EPI疫苗推荐意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OR=4。008,95%CI 1。528~10。934)、经历疫苗负性事件(OR=4。870,95%CI 1。328~17。859)、疫苗接种流程(OR=5。275,95%CI 1。541~18。063)、接种工作量(OR=4。773,95%CI 1。413~16。122)及被推荐者态度(OR=5。778,95%CI 1。772~18。838)是预防接种医务人员非EPI疫苗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某市预防接种医务人员非EPI疫苗推荐意愿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工作年限、经历疫苗负性事件、疫苗接种流程、接种工作量及被推荐者态度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完善非EPI疫苗预防接种保障措施,以提高预防接种医务人员非EPI疫苗推荐意愿。

    预防接种医务人员非免疫规划疫苗推荐意愿影响因素对策

    联合检测CHI3L1、AFP和GGT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吴博文邹光美王海延黄朝任...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壳多糖酶 3 样蛋白 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7 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HBV病毒感染相关的 50 例肝癌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 50 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 4 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HI3L1、AFP、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水平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CHI3L1、AST、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组AFP、G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CHI3L1、AFP、GGT、AST、AL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的CHI3L1、AFP、GGT、AS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I3L1、AFP、GGT联合时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3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I3L1与AST呈正相关(r= 0。414,P= 0。003),AFP 与 GGT 呈 正 相 关(r= 0。437,P= 0。002),AFP 与AST呈正相关(r= 0。504,P<0。001),GGT与AST呈正相关(r=0。759,P<0。001),GGT与ALT呈正相关(r=0。636,P<0。001)。结论 CHI3L1、AFP及GGT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肝癌患者诊疗有重要作用。

    壳多糖酶3样蛋白1甲胎蛋白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HBV病毒感染肝癌相关性

    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与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陈良泉卢少辉高裕容林海渊...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酶(serum amylase,AMS)、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联合血清炎症因子检测对 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1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接诊收治的 120例 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查是否继发感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60 例患者均无感染,观察组 60 例患者继发感染。比较 2 组患者AMS、CK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风险因素并绘制单一指标、联合指标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AMS、CK、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 logistic 回归显示,AMS、CK、PCT均为 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同时ROC曲线显示,AMS、CK、PCT、IL-6 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 0。825、0。884、0。919、0。836、0。965。联合检测准确性高于单一指标检测水平(P<0。05)。结论 AMS、CK、PCT及IL-6 水平在 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患者中升高,且 4 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提升2 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血清淀粉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肌酸激酶血清炎症因子诊断感染

    CT和MRI评估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的价值

    吴继雄林宜圣张良金张文俊...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不可切除性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rcutaneous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疗效,为后期TACE治疗HCC疗效的影像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 166 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后 3 个月,所有患者接受CT和MRI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单独CT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在评价患者术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入组患者目标病灶最大径线为0。91~14。22 cm,平均(9。19±3。11)cm,经过治疗,病灶缩小程度较为明显,总病灶数由 196 个减少至 172 个,最大径线为 0。65~10。88 cm,平均(7。21±2。12)cm,低于治疗前(P<0。05),检出疾病控制患者132例(79。52%);单独CT检出疾病控制患者112例(67。47%),CT联合MRI检出疾病控制患者 126 例(75。90%);CT联合MRI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92。42%和 91。57%,高于单纯CT检查的 81。82%、83。13%(P<0。05),2 种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对不可切除性HCC患者TACE介入术后疗效评价效能优于单纯CT检查,其敏感度和准确率较高。

    CT核磁共振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效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组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满都花庄翔徐佳欢吴鹏飞...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组学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3 年 12 月明确诊断的 256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EGFR突变基因检测,将其中 96 例EGFR有效突变患者作为阳性组,将 160 例EGFR未有效突变患者作为阴性组。分析胸部CT扫查结果,收集相关CT影像组学征象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学特征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出现毛刺、分叶形状、边缘清晰、病灶密度半实性、气道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癌性淋巴管炎、肺转移、不均匀强化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肺部病灶组织坏死、钙化、空洞、晕征、空泡征、胸腔积液、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占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影像征象中存在分叶、毛刺征、病灶密度为半实性、不均匀强化是出现 EGFR突变基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特征与EGFR突变基因有紧密联系,根据分叶、毛刺、磨玻璃影成分、不均匀强化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基因的发生。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特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相关性影响因素

    2种方式联合检测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

    陈泳生王维策杜国能王彦...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B)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超声影像数据报告系统(th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4 类 甲 状 腺 微 小 乳 头 状 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确诊PTMC为"金标准",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6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评分为TI-RADS 4 类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的患者 51 例,按照入院不同时间将标本分为US-FNAB检查组(2021 年 1-10 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2021 年 11 月—2022 年 8 月)、联合检测组(2022 年 9 月—2023 年 6 月),各 17 例。US-FNAB组检查采用US-FNAB检查;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采用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检测组采用US-FNAB+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比较 3 组诊断效能,筛选出TI-RADS 4 类PTMC术前诊断最优的检测方法。结果 以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为"金标准",US-FNAB检查组检出PTMC阳性6例,阴性 11 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检出PTMC阳性 7例,阴性 10 例;联合检测组检出PTMC阳性 15 例,阴性 2例。联合检测组诊断TI-RADS 4类PTMC的敏感度、准确率(92。86%、82。35%)高于US-FNAB检查组(35。71%、41。18%)、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42。86%、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US-FNAB检查组、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FNAB检查联合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用于TI-RADS 4 类PTMC患者术前诊断中,其敏感性、准确性高,可提高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TI-RADS4类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效能漏诊率

    不同频率踝泵运动对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流影响的研究

    韩晶王演兰韩英林长江...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偏瘫患者最有效踝泵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神经外科的3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健侧(A组)和瘫侧(B组)的主被动踝泵运动,踝泵运动频率为3 次/min、6 次/min、15 次/min、30 次/min。干预后通过超声监测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运动结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及记录最有效频率主动踝泵运动的持续时间。结果 A组在静息状态、3 次/min、6 次/min、15 次/min、30 次/min时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6。83±1。84)、(18。09±2。05)、(21。19±3。80)、(25。83±3。21)、(28。87±2。74)cm/s;B 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5。54±1。62)、(16。60±1。31)、(19。32±2。09)、(22。93±2。89)、(25。82±1。95)cm/s。A 组 和B组股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同频率踝泵运动A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次/min运动结束到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长于3次/min、6次/min、15 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 6次/min、15 次/min的运动结束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恢复到基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 30 次/min频率主动踝泵运动感到吃力,运动持续时间为 172(158,199)s。结论 不同频率的主被动踝泵运动均可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且快频率踝泵运动的效果更明显,以 30 次/min频率、持续 3 min左右最佳。不同频率踝泵运动后瘫侧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健侧;因此更应尽早给予瘫侧被动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脑出血偏瘫股静脉血流速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

    65例胃早癌脉管侵犯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克伟鲍丽静蒋丰娟林加湘...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早癌脉管侵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2018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收治的 65 例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组与非侵犯组,分别为 31 例和 34 例。分析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胃镜表现及病理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胃癌发生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病灶>2 cm(OR= 4。959,95%CI 1。490~16。500)、合并溃疡(OR= 3。667,95%CI 1。429~21。950)、Kit-67 指数>30%(OR= 9。601,95%CI 2。530~36。373)、病理分化差(OR= 6。440,95%CI 1。822~22。760)及浸润深度T1b(tumour infiltration depth 1b,T1b)(OR= 6。301,95%CI 1。913~20。802)对胃早癌脉管侵犯有影响(P<0。05)。Kit-67 指数>30%是脉管转移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脉管侵犯与多种因素有关,Kit-67 指数对评估是否合并脉管侵犯有重要临床意义。

    胃早癌ESD病灶大小合并溃疡Kit-67病理分化差浸润深度

    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葛玲陈艳沈南秀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 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18 年 8 月—2023 年 8 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112 例HER2 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厦门市第三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癌组织,并留取乳腺癌组织。通过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HER2 低表达乳腺癌组织p53 基因突变情况,分析p53 基因突变与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ER2 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 基因未突变 82 例,占比为 73。21%;p53 基因突变 30 例,占比为 26。79%。p53 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将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增殖相关抗原(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antigens,Ki-67)指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指数等因素控制后p53 基因突变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HER2 低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 基因突变率较低,p53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临床分期相关,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乳腺癌p53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淋巴结转移

    血液灌流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吴钦赐陈建洪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结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心肌功能保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莆田九十五医院 2019 年 9 月—2021 年 9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与观察组(n= 30)。2 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神经组织标志物及救治成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TnI)、肌 酸 激 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TnI、CK、LDH、CK-MB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高于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HE高于对照组,NS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总满意度依次为 100%、96。67%,高于对照组的 86。67%、76。92%(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血液灌流结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心肌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并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和满意度。

    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急性有机磷中毒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