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法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法制
中国卫生法制

王北京

双月刊

1004-6607

010-64002768 82801298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西绦南巷2号

中国卫生法制/CHSSCD
查看更多>>《中国卫生法制》杂志是国内唯一的关于卫生法制建设的综合性刊物。《中国卫生法制》由卫生部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卫生法制》杂志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研究卫生法和卫生法学理论,探讨卫生法制工作的规律和发展方向,介绍国内外卫生法制建设动态个卫生法学研究成果,交流地方卫生法和执法经验,普及卫生法律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吹哨人制度的反思与本土化修正

    王龙荣振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SARS、新冠肺炎疫情等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看到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治理当中存在着官方专业信息的来源不足、公布程序耗时以及单一依靠政府所造成的信息滞后等问题,亟需借助公众、特别是专业人士参与的"吹哨披露"来克服这一弊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通过分析吹哨人制度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建构的必要性,发现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不仅是实践需求,更是落实公共卫生政策和填补立法漏洞的需求.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吹哨人制度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吹哨人制度的建构应从明确吹哨人的法律关系、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等层面入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吹哨人协同治理治理能力

    我国与美国新冠疫情吹哨人制度的比较与完善

    王丽莎霍增辉
    6-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吹哨人制度自此次新冠疫情以来才逐渐得到大众关注,正式成为公共卫生法研究的对象,之前多用于公共利益受损的领域.首先对吹哨人制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分析,然后以美国新冠疫情中吹哨人制度为基础,探讨了该国吹哨人制度在新冠疫情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资借鉴之处.进而在对美国处理新冠肺炎疫情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不断确立我国吹哨人制度的主要目标、明确该制度的法律特征、完善制度的可奖励性和司法救济渠道.

    新冠肺炎吹哨人制度主要目标法律特征司法救济

    论健康码的法律属性

    刘宗胜蒋安娜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健康码"的诞生正是数字时代的产物,为政府提高政务诚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健康码运行机理分为申请、生成、应用三个阶段.在法律属性上,健康码的申请是一种行政许可,健康码的生成是一种行政裁量,健康码的应用是一种行政强制,但从健康码运行的全流程来看,它是一种自动化行政辅助决策行为.公民对健康码申请、生成、应用的异议均具有行政可诉性,为公众后续合法权益受损提供更广阔的救济途径.

    健康码法律属性行政可诉性

    突发传染病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科研预警权研究

    何家欣冉晔
    15-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发出传染病预警,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行政预警的迟延性.《传染病防治法》《医师法》《生物安全法》都规定了疾控机构传染病信息监测权,而信息监测是发布预警的必要前提.赋予疾控机构独立的科研预警权,提高预警的及时有效性,是我国卫生法律体系的发展趋势.

    突发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预警权

    人类基因编辑行为的刑法规制

    宋浩李振林
    18-2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具有强大治愈性、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广泛影响性的特征,它给伦理道德、生命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刑法规制的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人类基因编辑行为,在人类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常规应用等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行为类型,应当匹配合适的刑法规范.刑法对人类基因编辑行为的介入应当以法理法益的保护为限度,以客观解释为原则,以不干预中立的技术创新为立场.

    人类基因编辑刑法规制客观解释生物安全

    国内首例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对代孕子女"母亲"的审判解释——基于多种法律方法的教学视角

    费小兵朱慧敏
    26-3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基于融汇各种法律解释方法的教学视角研究国内首例代孕所致监护权案:通过采访发现,面对法律空白,国内首例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两审法官对三段论的审判思维不同,一审法官强调保守、压力、不敢突破,二审法官敢在压力、保守中突破三段论;一审法官坚守传统道德、血缘伦理,二审法官坚持尊重隐私的现代道德,导致判决不同.二审认为代孕不合法,以法益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方法将孩子改判给"继母"监护.该案呈现出:当应然正义未有定论时,法官的实然正义可能是最好的权宜.该案启迪是,可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之创新实现中华法系"律例结合"的新形式,使法官像中医般把脉和严密论证,才利于实现更大化的公正.这种教学案例的目标是培养"脚踏地气+志向高远型"的人才,既培养懂得法教义学的逻辑思辨能力,又培养社科法学范式关注社会现实的能力.

    教学改革自由裁量权法益衡量三段论律例结合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核义务研究

    王蔚楠杨逢柱
    32-3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调落实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对平台资质审核义务设定明确核验周期,但目前法律尚未明晰平台资质审核义务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一般将其认定为形式审核义务.从药品安全的特殊性和义务设立的目的分析,该义务应被界定为实质审核义务.介绍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核义务的立法现状,讨论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核义务履行困境及义务落实途径.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平台经营者资质审核义务

    医护人员的避险行为研究

    徐程超马苑芬郑诗薇李子瑾...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暴力伤医事件仍时有发生的情况,梳理了各部门法对医护保护的范围和力度,选择了对医护权利影响最大的职业避险行为进行研究.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到职业、行业规范全面分析医护人员的自主避险空间,据此援引"职业避险"这一独立于"紧急避险"的概念.期望由这一法律概念生成的法律效力,能帮助建立一套更加健全的医护行业应急反应机制,充分保障医护人员预防危险的权利,使医护保护空间不再仅限于事后补救和舆论反响.

    医护职业保护紧急避险避险权四级反应机制

    人口政策转型时代私法中生育权的体系定位

    李倩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出台,公民的生育自由进一步彰显.生育权属《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未列明的民事权利.尽管我国有婚内生育的道德传统,但自然人的生育权并非因婚姻关系而产生,夫妻之间亦无配合对方生育之法律义务,生育权不应属身份权.生育自由属人身自由范畴,故生育权在《民法典》人格权一般条款的涵摄范围之内.我国人格权益体系内部大致隐含着"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生育权→婚姻自主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其他人格利益"之伦理性渐弱的类型序列.举轻以明重,生育权有必要作为具体人格权,以实现《民法典》权利谱系的完整性、科学性.

    人口政策生育权人格权类型序列

    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的伦理风险与法律规制

    尹婷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e,PGD)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衍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冲突、不确定性和伦理风险.根据不同的目的,目前PGD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四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应用所涉利益和风险有所差别.各国对PGD技术的规制在立法上大体呈现放任、规制与禁止三种立场,彰显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相关规制政策应全面考虑PGD技术对自然秩序、人性尊严与社会正义带来的风险,平衡父母的生育权利与子女的最佳利益以确定适当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对PGD技术的规制较为粗放,推动规制的法治化转型应通过辅助生殖立法明确PGD技术的合法性以及应用原则、范围及程序,明确监管机关职责,实行个案审批制度.

    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基因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