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砂石开采业粉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康续荣王本成王永伟石婷...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土砂石开采企业中粉尘职业暴露的危害现状,运用4种风险评估方法对其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为该行业重点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以四川省3家典型土砂石开采企业的10个接尘岗位为评估对象,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粉尘检测与评价,运用改良后定量分级法、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定量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对比分析接尘岗位粉尘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及方法应用比对.结果 接尘岗位的4种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分别为:(1)改良后定量分级法风险等级主要为Ⅰ级和Ⅲ级(岗位数分别为5个,各占50.0%).(2)综合指数法风险等级主要为高风险(岗位数:7个,占70.0%)和低风险(岗位数:3个,占30.0%).(3)ICMM定量法风险等级主要为非常高风险(岗位数:3个,占30.0%)和不可容忍风险(岗位数:7个,占70.0%).(4)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风险等级以极度危害为主(岗位数:5个,占比50.0%).4种风险评估方法比对分析显示,改良后定量分级法和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一致性较好(Z=0.535,P>0.05;Z=1.852,P>0.05),且可信度与稳定性好(rs=0.669,P<0.001;rs=0.847,P<0.001),其他评估方法间存在不稳定性(Z=-3.981,P<0.001).结论 改良后定量分级法与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与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两两间的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分别相互验证了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在土砂石开采业中,若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同一水平内,粉尘性质相同,则4种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

    土砂石开采业粉尘暴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深圳市某街道25家电镀企业职业危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钟小欢田东超管有志
    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深圳市某街道25家电镀企业职业危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掌握该街道电镀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减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发生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 采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综合指数评估法,于2021年8-11月对深圳市某街道25家电镀企业开展职业危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结果 本次评估的25家电镀企业,5家企业平均风险等级为3(中等风险),20家企业平均风险等级为4(高风险).按照岗位统计分析,电镀、酸洗、除油岗位为重点岗位;按照危害因素分析,硫酸、盐酸、镍及其化合物、氢氧化钠使用率最高;按照风险等级分析,高风险点和极高风险点占比超过70%;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平均风险等级分析,氰化氢、三氯乙烯平均风险等级超过4.结论 电镀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为化学中毒、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等职业病高发行业,职业病防控措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行业整体危害严重.

    电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

    某公司微纳光子集成中心职业病危害识别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崔英菊侯淑媛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某公司微纳光子集成中心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 2022年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氨、氮氧化物、盐酸、氢氧化钠、氯气、六氟化硫、过氧化氢、氟化氢、三氯乙烯、异丙醇、磷酸、丙酮、镍及其化合物、二氧化锡、噪声.有毒物质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测量合格率100%.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生产过程、设备检维修及事故应急救援时对毒物的控制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企业应加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管理,防止中毒、灼伤等职业病危害发生.

    微纳光子集成中心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马鞍山市某汽车企业苯系物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黄元张广安余向东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汽车企业喷漆工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接触情况,并对其开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 2022年对该汽车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展开现场调查和检测,并采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和EPA吸入风险评估分别判定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结果 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检测浓度合格率为100%.新加坡半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均为低风险;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结果:二甲苯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高,不可接受.结论 该企业喷漆工接触二甲苯浓度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仍存在较大职业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

    汽车企业苯系物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某公司熔喷布口罩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黄鸿波黎婵华罗京京黄诗卉...
    16-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和分析某公司熔喷布口罩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熔喷布口罩生产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聚丙烯粉尘、木粉尘)、噪声.其中粉尘暴露水平CTWA为0.15~0.91 mg/m3,噪声8h等效声级为58.7~84.1 dB(A),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暴露限值;职业病防治设施用品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属于一般,其生产车间分切工和卷曲工分别是粉尘和噪声暴露的关键控制点.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工人的接触水平,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熔喷布口罩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用紫砂制品中多元素迁移量

    张特黄楠楠
    20-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食品用紫砂制品中23种金属元素迁移量.方法 在特定的迁移条件下,选择食品模拟物为4%的乙酸溶液,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用紫砂制品中23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结果 各元素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 5~0.045 0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4.88%(n=6),加标回收率为99.3%~101.7%.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好,快捷、准确、高通量,适合于食品用紫砂制品中23种金属元素迁移量的检测.

    紫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金属元素迁移量

    人参归脾丸中5种重金属元素残留测定分析

    王丹彧张亦萌程焱李正刚...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人参归脾丸中(Pb)、砷(As)、铜(Cu)、镉(Cd)、汞(Hg)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人参归脾丸大蜜丸和小蜜丸为样品,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混合溶液作为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1CP-MS)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测定.结果 Pb、As、Cu、Cd、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回收率在93.86%~103.44%范围内RSD≤2.2%,方法的检出限在0.001 0~0.092 0 mg/kg范围内.结论 该检测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人参归脾丸中5种重金属元素均得到较好控制.

    人参归脾丸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金属元素

    潍坊市市售植物性食用油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状况调查

    代飞飞聂丹丹孙广雷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1年潍坊市市售塑料桶装植物性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状况.方法 样本采集采取随机购买方式,采样点涉及潍坊市各类超市、农贸市场、农村食用油加工作坊等.2021年共采集谷类植物性食用油样本125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18种常见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结果 125份食用油样本中检出较高的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检出率分别为62.4%、42.4%、32.8%、31.2%、13.3%.其中DBP的总体均值为0.235 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0.802 mg/kg,超标率为16.8%;DEHP总体均值为0.332 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1.889 mg/kg,超标率为4.0%;DINP总体均值为1.010 mg/kg,最高检出浓度为16.96 mg/kg,超标率为3.2%.结论 潍坊市售塑料桶装食用油中PAEs整体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重视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带来的污染,并定期开展监测工作.

    邻苯二甲酸酯植物性食用油污染调查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雷公藤乙素残留量

    刘丽王丹彧
    30-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雷公藤乙素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蜂蜜中雷公藤乙素经乙酸乙酯提取,采用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 雷公藤乙素在5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020 6x-7.830 2,r=0.999 3),检出限为10 μg/kg,定量限均为30 μg/kg,在30、60、300 µg/kg 3个添加水平下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70.0%~75.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6%~9.2%(n=6).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蜂蜜中雷公藤乙素的残留量定量分析.

    蜂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雷公藤乙素残留量

    吉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冰杨硕吴晓刚姚来顺...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吉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8所中小学学生38 339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吉林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结果 吉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率为 34.67%,女性(OR=0.705,95%CI:0.675~0.738)、农村居住(OR=0.651,95%CI:0.621~0.682)、低体质量指数(BMI)(中重度消瘦 OR=0.840,95%CI:0.716~0.984;轻度消瘦OR=0.707,95%CI:0.605~0.813)、非独生子女(OR=0.931,95%CI:0.887~0.977)为血压偏高的保护因素,高 BM1(超重 OR=1.660,95%CI:1.563~1.763;肥胖OR=3.430,95%CI:3.253~3.616)、从不吃早餐(OR=1.241,95%CI:1.121~1.374)、初中及以上学段(初中OR=1.728,95%CI:1.637~1.824;高中 OR=1.363,95%CI:1.284~1.447;职高 OR=1.225,95%CI:1.108~1.355)为危险因素;其中初中生血压偏高风险最高,为小学生的1.728倍.结论 吉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问题形势严峻,建议定期开展血压监测,实施体重控制、健康饮食等针对性干预策略,降低吉林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

    血压偏高体质量指数儿童青少年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