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曹荣桂 陈学文

双月刊

1006-7515

wszl@vip.sina.com

029-85253261-2494

710068

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ournal 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和陕西省人民医院主办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卫生质量管理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互联网医院的预就诊服务模式创新

    胡筱涵葛帅王震坤李刚...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大型公立综合医院门诊普遍存在患者多、流程繁、体验差等现象.针对门诊患者就医面临的"痛点"和"堵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优势,探索提升门诊服务效能的新路径,从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号源和医技预约体系、基于在线咨询前置复诊环节、提供诊后连续医疗服务、人工智能赋能全流程就诊等四个方面构建了复诊患者预就诊服务模式,减轻了复诊患者奔波之苦,改善了患者体验.

    预就诊门诊复诊互联网医院患者体验服务质量

    新型门诊诊疗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苏宇李刚姚刚程晶...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保政策改革和医疗技术进步,国家鼓励部分适合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的特殊治疗向门诊转移.某院打破门诊与住院资源壁垒,探索出区别于传统门诊与住院诊疗服务模式的新型门诊诊疗服务模式,总结这一模式中的业务范围、运行模式、收治流程、管理机制和信息化建设,并分析医院内涵结构、患者就医时间与经济成本的变化.

    门诊诊疗服务资源配置医保支付

    创新门诊服务模式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邹颖史玉玲马鸣骁徐巨梁...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探索门诊服务模式创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方法 围绕单一疾病或症候群,将门诊、检查、治疗全诊疗流程进行一站式融合,通过医、技、护、管一体化的"院中院"管理模式,提供以疾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结果 诊疗中心一体化模式可缩短患者排队和院内滞留时间,减少无序流动,提升患者满意度.结论 基于诊疗中心一体化建设的门诊流程再造模式,可有效整合优势学科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门诊诊疗中心专病诊疗流程再造服务质量

    基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门诊服务模式构建与效果分析

    何梅谭君王海燕曾丹...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诊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绵阳市中心医院以患者为中心,聚焦就医流程、服务要素、特殊群体就医需求、组织保障等,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要素配置,满足特殊群体就医需求,实现了门诊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就医体验门诊服务模式服务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支持下急诊PCI术流程再造

    王彦哲赵静杨春晓刘文彩...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哈默-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救治流程,缩短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FMC-To-B).方法 设立流程再造管理团队,梳理原有流程,分析各环节非增值时间占比,制订流程优化方案,包括开发移动PDA,对堆积于急诊科的操作进行前移或后移,构建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救治小组培训,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结果 流程再造后,FMC-首份心电图时间、FMC-多学科远程会诊时间、FMC-PCI知情同意时间、FMC-ECMO知情同意时间、FMC-To-B时间均较流程再造前缩短.结论 再造后的救治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FMC-To-B时间,提高医疗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ECM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FMC-To-B)流程再造医疗质量

    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在乳腺癌日间手术患者随访中的应用分析

    郭丝锦黄美玲曹小花王廷...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乳腺癌日间手术患者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乳腺癌日间手术患者不同阶段的随访要求,设计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对电话接通率、随访耗时、信息采集完整率、字段提取准确率以及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共随访432例乳腺癌日间手术患者,共执行1 089条随访记录,电话接通率为90.9%,信息采集完整率为97.7%,字段提取准确率为94.9%;第一次回访平均耗时(2.1±0.42)min,第二次回访平均耗时(1.6±0.45)min,第三次回访平均耗时(1.9±0.33)min,生存随访平均耗时(2.1±0.32)min,大大缩短了随访时间.结论 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可为乳腺癌日间手术患者搭建持续、快捷的医患沟通路径,提高了随访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人工智能语音随访系统电话随访乳腺癌日间手术延续护理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现状调查分析

    赵红杨锦锦程实陈美娜...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实施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6家医疗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展开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16家医疗机构中,89.81%制订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实施方案,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呈逐年增长趋势.71.43%的服务项目实施比例达到达标水平(>70%),便民服务、预约诊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等11个服务项目实施比例超过90%,立体化救援、预住院服务、住院一站式服务、心理评估与干预服务4个服务项目实施比例均低于60%.结论 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但也存在短板.多举措提升预约诊疗率,规范开展预住院服务,全方位完善智慧助老服务,健全立体化院前急救模式,规范开展心理评估与干预服务,创新一站式入出院模式,完善医务社工团队建设等是持续改进方向.

    患者体验就医感受实施现状服务质量

    中央与地方比较视角下的"互联网+"医疗政策量化评价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

    曾钧妍范科鸣周曼慈陈欣宇...
    37-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地方与中央层面不同功能类型"互联网+"医疗政策制定的内在关联,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中央和安徽省2017年-2023年出台的21份"互联网+"医疗政策文本,结合"时间—空间—功能—类别"模式构建政策综合分析框架,基于PMC指数模型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地方层面政策得分与中央层面政策得分差距较小,且保持在较好水平,在偏重规划型政策上安徽省与中央层面一致性较高,而偏重实施型政策安徽省存在较多不足;偏重规范型政策部分指标趋于一致,但安徽省仍需改进.结论 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监管体系;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因地施策打破区域屏障;全面覆盖政策重点,积极探索建设路径.

    "互联网+"医疗健康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

    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高雅刘晓楠李晶易晓平...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TBI患者发生DVT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TBI患者DVT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4日,由两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BMI>30 kg/m2、GCS≤8分、糖尿病、高血压、呼吸机支持>4 d、住院总天数≥15 d、深静脉置管、凝血酶原时间短、D-二聚体升高是TBI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BI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需落实规范化DVT风险评估,关注高风险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如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优化呼吸机使用策略及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等;同时应构建TBI患者DVT风险预测模型,以有效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Meta分析护理质量

    基于组态视角的我国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探究

    刘雨璇刘霞谭浩周佳佳...
    50-5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路径.方法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中医医疗资源高效配置的路径组态.结果 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不高,各省市间差距较大.共有三种提升路径:政府主导驱动型路径、均衡驱动型路径、经济驱动型路径.结论 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选择中医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最优路径,西部偏远地区可选择政府主导驱动型路径,中部地区及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东部省份可选择均衡驱动型路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可选择经济驱动型路径.

    中医医疗资源资源配置数据包络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