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误诊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张经建

旬刊

1009-6647

zgwzx@188.com

010-64682836,64649160

100028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百灵大厦

中国误诊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旨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启迪作者思维,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NT-proBNP检测分析

    吴辉
    4846-4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与心功能不全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108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病后2周内采静脉血分离血清,28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BNP和NT-proBNP.结果 对照组、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612.34±155.87).NT-proBNP(μg/L)水平分别是(25.78±14.49)、(177.86±143.65)、(299.81±166.09)、(608.17±123.14)、(979.04±176.4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NT-proBNP可用于早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早期评价舒张功能不全和心室壁节段运动协调性.

    心力衰竭/代谢利钠肽,脑/血液

    甘氨双唑钠与紫杉醇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增敏疗效比较

    张青刘孟琦高丽环
    4848-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甘氨双唑钠(CMNa)与紫杉醇(Paclitaxel TAX)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增敏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首程治疗9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给予放疗,根据化疗方式分为甘氨双唑钠组、紫杉醇组及对照组.甘氨双唑钠组,甘氨双唑钠的给药方案:氯化钠溶液100 ml+CMNa1.0 g静脉滴注,每周3次;紫杉醇组,紫杉醇6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对照组仅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 甘氨双唑钠组和紫杉醇组在有效率、放疗增敏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氨双唑钠组和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消化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与紫杉醇放射增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优于单纯放疗组.甘氨双唑钠组消化道、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

    辐射增敏药/治疗应用紫杉酚/治疗应用癌,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肺肿瘤/药物疗法

    丙种球蛋白与甘利欣存在配伍禁忌

    王金峰李文霞
    4850页

    丙种球蛋白/药理学甘草酸/药理学药物配伍禁忌

    LH75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制定及应用评价

    朱建洲林广民王俊红朱俊民...
    4851-4853,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 分析建立适合于该仪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LH75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标本2 360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包括人工白细胞分类和细胞形态观察,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率.通过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原因,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仪器的性能特点制定出适合于该仪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结果 根据国家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9.1%,假阳性率为28.1%,真阴性率为62.2%,假阴性率为0.55%复检率为37.2%;应用修改后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8.7%,假阳性率为11.6%,真阴性率为79.1%,假阴性率为1.2%,复检率为20.3%.采用前后两个规则均未漏检原幼细胞,复检率明显降低,假阴性率略有升高.结论 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假阳性率较高,实验室应根据医院情况和仪器特点制定适宜的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血细胞计数/仪器和设备

    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永乐姚远
    4854-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hoC蛋白在2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在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T3+T4浸润和复发病例中显著增高,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家族史、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C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浸润存在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预后的评价指标.

    结直肠肿瘤/代谢pGTP结合蛋白质类/代谢

    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COX分析

    潘延斌卢海谭美乐李建民...
    4857-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治疗银屑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影响疗效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 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沙利度胺,THD);对照组(甲氨蝶呤,MTX).治疗12周,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与疗效有关的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位好转时间分别是15 d和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沙利度胺组起效快;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民族、治疗前的IL-2水平及治疗前的CD4+T细胞是银屑病患者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沙利度胺比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沙立度胺/治疗应用银屑病/药物疗法

    对于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及管理

    薛利哲
    4859页

    器材管理医院

    MiRNA-146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骆瑜谢曼英熊玮
    4860-4862,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miRNA-146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inhibitor组、control组和normal组,采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miRNA-146a inhibitors(50 μM)、错义链(50 μM)、PBS,real time PCR测定转染后miRNA-146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ax蛋白水平.结果 转染48 h后,inhibitor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RNA-146a水平明显低于normal和control组(P<0.01),inhibitor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组(P<0.05),且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miRNA-146a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抑制Bax表达相关.

    微RNAs肌,平滑,血管/细胞学细胞凋亡

    局麻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邬小南陈耀兵郑鹤秀
    4863-4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中加入小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218例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妊娠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109例和B组(对照组)109例.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试验量2%利多卡因4 ml,5 min无脊麻征象后,A组分次追加含2 μg/ml芬太尼的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 ml,B组则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及0.75%罗哌卡因各5ml,根据阻滞平面可再追加相应局麻药,直至无痛平面达T8后开始手术.记录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初次剂量、最高阻滞平面及局麻药作用持续时间;于切皮、进腹、取胎及缝皮时记录VAS评分,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5 min、15 min、30 min、术毕时SBP、DBP、HR、SpO2;观察进腹及取胎时的牵拉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在切皮和进腹时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而取胎和缝皮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阻滞平面两组相当,而阻滞平面达T8所需时间和初次剂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麻醉作用持续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P<0.01),牵拉反应A组明显轻于B组(P<0.05),而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局麻药用量,增强麻醉效果,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可以安全地用于产科麻醉.

    芬太尼/投药和剂量麻醉,硬膜外剖宫产术

    E-cadherin、CD44V6和HIF-1α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沈彦
    4866-4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cadherin、CD44V6和HIF-1α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1)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8.89%,低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率90.00% (P<0.05),CD44V6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7.78%,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56% (P<0.05),HIF-1α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1.11%,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67% (P<0.05).(2)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均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还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3)结肠癌中CD44V6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E-cadherin、CD44V6和HIF-1α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结肠肿瘤/代谢钙结合蛋白质类/代谢抗原,CD44/代谢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