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陆长期毒性及毒代动力学研究

    孙文学盛云华黄坚孙杰...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商陆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以及毒代动力学的研究,考察商陆"量-时-毒"关系.方法 连续120d给大鼠灌胃低、中、高剂量商陆水提物,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血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尿液指标及早期损伤指标,观察主要脏器、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于1,28,120 d各组大鼠静脉取血,用LC-MS/MS测定商陆皂苷甲(esculentoside A,EsA)血药浓度并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情绪萎靡、活动减少,白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尿液中尿蛋白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肾损伤因子-1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观察到肾脏出现肾小管损伤与肾间质肾炎,大鼠出现肾脏损伤.毒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相同剂量商陆水提物给药时,各组大鼠血浆中EsA的Cmax与AUC0-t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相同给药时间点,不同剂量组的大鼠血浆中EsA的Cmax与AUC0-t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商陆重复给药120 d时具有明显肾毒性,EsA是商陆毒性成分之一;商陆的"量-时-毒"关系为给药剂量越大、给药周期越长,大鼠血浆内EsA的暴露量越高,商陆的肾毒性作用越强.

    商陆商陆皂苷甲肾毒性"量-时-毒"关系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防治痛风的机制

    周艺璇陈如一李芬芬夏道宗...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精防治痛风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 利用TCMSP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黄精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TTD、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痛风相关靶点,将两者输入Venny 2.1中筛选得到黄精治疗痛风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最后,通过LPS结合MSU诱导RAW264.7细胞模拟体外痛风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预测共得到13种活性成分、90个潜在靶点、1 139个痛风相关疾病靶点,19个黄精-痛风交集靶点,涉及MAPK14、CAT、PPARG、NOS2、VEGFA等,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在-10.4~-4.6 kcal.mol-1,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显示,薯蓣皂苷元能够降低p38 MAPK及其上游ERK1/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论 黄精防治痛风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核心靶点MAPK14有关.

    黄精网络药理学薯蓣皂苷元分子对接痛风

    基于生信学数据挖掘和实验验证阿魏酸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炎症miRNA表达情况

    熊武肖郁婷杨莹彭阿建...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信分析筛选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hUCBMSC-Exos)中可用于调控炎症过程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此基础上,研究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hUCBMSC-Exos中与炎症调控相关miRNA的影响.方法 从现有数据库中分别筛选hUCBMSC-Exos中的miRNAs和与调控炎症相关的miRNAs,取2组miRNAs的交集,从而获得hUCBMSC-Exos中与调控炎症相关的候选miRNA分子组.取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将分离所得的单个核细胞置于DMEM/F12培养基培养至P4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实验分为2个部分来验证FA对hUCBMSC-Exos及hUCBMSCs分泌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①将鉴定成功的hUCBMSC-Exos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用2 mg·L-1 FA干预,对照组用等体积PBS液处理,培养24h.采用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提取hUCBMSC-Exo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蛋白印迹法鉴定其特征表面标志物CD9、CD63和TSG101,采用BCA法测定hUCBMSC-Exos浓度,RT-qPCR法检测各组外泌体中炎症调控相关候选miRNAs的表达.②另将鉴定成功的人hUCBMSCs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模型组用含30 mmol.L-1的葡萄糖DMEM/F12培养基培养120 h,建立高糖诱导损伤hUCBMSCs细胞模型后,实验组用2 mg·L-1FA干预,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容量的PBS液处理.每组均培养24 h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上清液中炎性因子含量.结果 通过对GEO测序数据分析和对文献的筛选最终获得7个在hUCBMSC-Exos中可能高表达且与炎症调控相关的 miRNAs:miR-125b、miR-126、miR-145、miR-146a、miR-21、miR-221、miR-31-5p.成功培养、分离和鉴定得到hUCBMSCs,并进一步收集到hUCBMSC-Exos,培养24 h后,实验组hUCBMSC-Exos的浓度为(1.179±0.03)μ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0.881±0.03)μg·mL-1(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部分炎症调控相关miRNA变化显著,miR-126-3p和miR-146a-5p显著上升,miR-145及miR-31-5p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2mg·L-1 FA干预下,实验组中hUCBMSCs分泌IL-1β、MCP-1水平明显降低,分泌IL-10、M-CSF明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IL-6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CBMSCs分泌IL-1β、IL-6、MCP-1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IL-10、M-CSF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A 可能通过介导 hUCBMSC-Exos 中调控炎症的 miRNA(miR-126-3p、miR-146a-5p、miR-145 及 miR-31-5p)分泌,进一步调控hUCBMSCs分泌相关炎症因子从而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本研究进一步从外泌体水平证实FA具有调控炎症的潜能.为进一步研究FA通过hUCBMSC-Exos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奠定坚实基础.

    阿魏酸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炎症miRNA医学信息学

    WBSCR22基因调控人恶性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

    屠凌岚颜冬梅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WBSCR22是否参与调控细胞铁死亡.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人WBSCR22基因的siRNA(siWBSCR22),瞬时转染敲低WBSCR22mRNA;RT-q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WBSCR22 mRNA、蛋白表达水平;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RSL3单独或联合抗氧化剂NAC、坏死抑制剂NSA、凋亡抑制剂ZVAD-FMK、自噬抑制剂3-MA作用于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RKO、人肺癌细胞系H460、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CCK8法检测细胞死亡率;丙二醛法、菲罗嗪法分别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Fe2+浓度.结果 siWBSCR22瞬时转染显著降低WBSCR22 mRNA及蛋白水平;WBSCR22敲低显著促进Erastin、RSL3诱导的HCT116、RKO、H460、SMMC7721细胞铁死亡;加入NAC后显著降低Erastin、RSL3 诱导的 WBSCR22 敲低细胞铁死亡,而加入 NSA、ZVAD-FMK、3-MA 对 Erastin、RSL3 诱导的 WBSCR22敲低细胞铁死亡无影响;Erastin、RSL3诱导后细胞内的Fe2+浓度无明显变化,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WBSCR22基因参与调控肿瘤细胞铁死亡.

    WBSCR22铁死亡肿瘤细胞脂质过氧化Fe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当归"药对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周森李侃安海倩刘明龙...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当归"药对抗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黄芪-当归"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结合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作用靶点,并与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获得的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潜在作用靶点,对得到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药对-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作用机制.结果 基于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共获得"黄芪-当归"药对6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763个作用靶点,通过与RF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352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黄芪-当归"药对抗RF的30个核心靶点和9个Hub靶点,包括MMP9、IL6、EGFR、CASP3、MMP2等.核心靶点KEGG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当归"药对可能通过TNF、ErbB、FoxO、MAPK、PI3K-Akt、HIF-1等与炎症、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而发挥抗RF的作用.将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黄芪-当归"药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RF的复杂过程,为系统研究其抗RF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黄芪当归肾纤维化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孕酮对OCTN2的抑制作用及对左旋肉碱肾脏排泄的影响

    白梦如陈铭扬蒋惠娣马志媛...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孕酮对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2,OCTN2)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抑制肾脏OCTN2功能改变左旋肉碱肾脏排泄,从而降低妊娠期血浆左旋肉碱浓度.方法 采用已构建的稳定高表达人OCTN2的MDCK-hOCTN2细胞模型,分别以米屈肼和氘代左旋肉碱为底物,考察孕酮对OCTN2的抑制作用.正常雌性ICR小鼠皮下注射孕酮,使其达妊娠晚期血清孕酮浓度,比较其与对照组小鼠左旋肉碱尿液排泄差异,以及血浆和各组织中左旋肉碱浓度差异.结果 孕酮显著抑制OCTN2对米屈肼和氘代左旋肉碱的摄取,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7μmol·L-1和14.0μmol·L-1.孕酮给药组小鼠血清孕酮浓度为462~1 153 nmol·L-1,与妊娠晚期生理浓度相当,左旋肉碱的尿液排泄量以及血浆、肝脏、肾脏和心脏中左旋肉碱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孕酮显著抑制OCTN2功能,但与妊娠晚期生理浓度相当的孕酮不影响左旋肉碱的肾脏排泄及体内稳态.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N2)左旋肉碱孕酮肾脏排泄

    药用植物雷公藤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筛选研究

    纪红燕许贤瑞赵瑞贾乐川...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并预测次级代谢化合物种类,为进一步筛选雷公藤内生真菌产天然抑菌物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和反复划线法对雷公藤原植物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采用滤纸片法检测雷公藤内生真菌液体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UPLC/Q-TOF-MS法对具有抑菌功能的菌株发酵液进行分析,得到各样品总离子流图,结合相关数据库及软件对其成分进行质谱网络化分析,预测微生物次级代谢化合物种类.结果 共获得20株内生真菌;5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其中LGT-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均有高度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8.0,34.0,13.1 mm,MIC分别为0.49,0.61,1.46 μg·mL-1.根据质谱数据分析结果,LGT-3和LGT-15代谢产物数量和类型较多,均含有氮杂螺环酮类化合物,而LGT-15另含有结构新颖的喹唑啉类生物碱.结论 采用菌落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 5株活性菌株,其中LGT-15被鉴定为烟曲霉菌.质谱数据提示LGT-15的次级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挖掘.

    雷公藤内生真菌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

    基于一测多评法定量的四季三黄片质量评价研究

    周亚楠张元元白洁苏建...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四季三黄片中黄芩苷、去甲汉黄芩素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等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 采用HPLC,岛津VP-ODS色谱柱(4.6 mmx250 mm,5 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6 nm.以黄苓苷为内参物,建立去甲汉黄芩素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四季三黄片中7个成分的含量,并将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7.0%~102.1%,RSD为1.2%~2.5%.共测定了 4个企业29批四季三黄片中7种成分的含量,结果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企业样品间各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的含量方法能够反映出投料用黄芩饮片的质量状况,进而全面有效地评价四季三黄片的质量,为其质量标准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季三黄片一测多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质量评价

    激光衍射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粒度分布的方法研究

    阮昊徐东海陈悦潘芳芳...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激光衍射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粒度与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粒度与粒度分布.样品采用含0.1%大豆卵磷脂的正己烷溶液,样品折射率1.70,样品吸收率0.1,遮光度范围10%~20%,超声20s,泵转速2000r.min-1.结果 激光衍射法可以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粒度及其分布,由体积平均粒径D[4,3]可以直观表征对乙酰氨基酚粒度的大小差异.d(0.5)值的RSD<3%,d(0.1)和 d(0.9)值的RSD均<5%,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粒度与粒度分布湿法测定激光衍射法

    拉曼光谱法直接测定甲硝唑片含量

    刘永付璐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拉曼光谱法直接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方法.方法 从便携式激光拉曼光谱仪的标准光谱图库中选出甲硝唑标准拉曼光谱图,再从甲硝唑标准拉曼光谱图(200~3 000 cm-1)中筛选出适宜用于含量测定的特征峰,通过线性、重复性、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建立拉曼光谱直接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方法,将甲硝唑片从药瓶中取出后直接用拉曼光谱法测定含量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测定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甲硝唑标准拉曼光谱图中1 533 cm-1 处的特征峰未受辅料干扰,专属性和稳定性最好,适宜用作含量测定的特征峰.拉曼光谱直接测定甲硝唑片含量的方法在26~1 000mg·g-1 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7.989 5x+0.394 8,相关系数为0.9994;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0和26mg·g-1.在高、中、低3个含量下,该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值分别为0.08%,0.12%,0.11%和0.47%,0.48%,0.65%.同一甲硝唑片重复测定6次的RSD值为0.41%.在回收率试验中,该方法测定高、中、低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100.2%,100.1%,RSD值分别为0.04%,0.07%,0.18%.拉曼光谱法1测定结果的预测相对误差范围为-0.7%~0.5%,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7%,拉曼光谱法2测定结果的预测相对误差范围为-0.7%~1.1%,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1%.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可以实现甲硝唑片含量的无损检测.

    拉曼光谱特征峰甲硝唑片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