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方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比较研究

    李挺陈明亮丁立林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方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远期效果。方法 62 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2 例)和B组(30 例)。A组接受单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B组接受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AVBH%)、伤椎矢状位Cobb's角(SC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 1 周、术后半年ODI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评分在术前、术后 1 周、术后半年重复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9,P=0。561>0。05);具有时间效应(F=4050。000,P=0。000<0。05);时间与组别之间无交互效应(F=2。036,P=0。132>0。05)。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8。42±14。61)min、(184。55±22。12)ml,均少于B组的(252。24±32。15)min、(325。02±35。42)ml(t=24。510、18。857,P=0。000、0。000<0。05)。两组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半年的AVBH%较本组术前增加,SCA较本组术前降低,且A组AVBH%高于B组,SCA低于B组(P<0。05)。两组AVBH%在术前及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半年重复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2,P=0。274>0。05);具有时间效应(F=280。400,P=0。000<0。05);时间与组别之间有交互效应(F=14。420,P=0。000<0。05);两组SCA在术前及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半年重复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10,P=0。000<0。05);具有时间效应(F=484。300,P=0。000<0。05);时间与组别之间有交互效应(F=9。940,P=0。000<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32),显著低于B组的20。00%(6/30)(χ2=4。402,P=0。036<0。05)。结论 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对腰椎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类似,但单侧置钉复位伤椎并长期维持椎体高度的效果更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单侧椎弓根螺钉双侧椎弓根螺钉腰椎骨折远期效果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王桢吴坚张世凯赵明博...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价值。方法 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下肢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4。24±0。36)cm短于对照组的(13。51±0。11)cm,手术时间(108。56±12。15)min、骨折愈合时间(12。26±1。11)周、术后开始负重时间(12。26±1。57)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34。16±11。51)min、(16。58±1。74)周、(16。62±1。52)周,术中出血量(152。16±14。15)ml少于对照组的(219。65±13。68)ml(P<0。05)。观察组治疗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66。52±2。14)、(81。56±1。11)、(86。25±1。27)分,较对照组的(61。28±3。26)、(72。26±2。46)、(79。85±2。46)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 3 个月、6 个月、1 年的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8。62±2。13)、(24。13±2。41)、(26。63±1。27)分,较对照组的(15。24±1。39)、(20。16±2。11)、(22。13±2。17)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对提高髋关节与下肢功能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分析

    孙晓嘉马宁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方法 50例牙种植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钛膜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口腔功能指标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高度和成骨厚度。结果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 96。00%与对照组的 72。0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美观程度评分(48。11±0。32)分、固化程度评分(47。96±2。15)分、语言功能评分(48。82±1。12)分、咀嚼功能评分(48。75±1。06)分与对照组的(42。66±0。42)、(42。85±2。49)、(44。90±1。12)、(44。64±1。31)分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00%与对照组的 28。00%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高度(2。51±0。35)mm、成骨厚度(2。66±0。53)mm与对照组的(2。04±0。23)、(2。20±0。32)mm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低。

    口腔修复膜材料牙种植骨再生并发症

    微螺钉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龈指标及牙根周组织的影响分析

    张春波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螺钉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龈指标及牙根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0 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 例)与研究组(50 例)。对照组选择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研究组则选择微螺钉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龈指标[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以及龈沟出血指数(SBI)]、牙根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 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PLI、GI及SBI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PLI(1。28±0。25)分、GI(1。06±0。11)分、SBI(1。15±0。1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0。34)、(1。43±0。14)、(1。68±0。15)分(P<0。05)。研究组的牙根周组织受损率2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选择微螺钉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能取得显著疗效,能对牙龈情况进行显著改善,但是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损伤牙根周组织,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开展各项操作,以减少操作失误。

    微螺钉支抗口腔正畸牙菌斑指数牙根周组织

    PSG在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早期识别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吴莉陈俊泳王超唐智...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应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早期识别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择 80 例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分为对照组(未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与观察组(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每组40 例。两组患者均于睡眠监测室接受整夜的PSG监测。对比两组PSG监测结果[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收缩压、快速眼动期(REM)占比及非快速眼动期(NREM)Ⅲ和Ⅳ期占比]。结果 观察组AHI(15。36±6。35)次/h、最低SaO2(53。15±15。36)%、最长呼吸暂停时间(11。25±3。41)s、收缩压(115。84±10。65)mm Hg(1 mm Hg=0。133 kPa)、REM占比(26。45±2。41)%以及NREMⅢ和Ⅳ期占比(11。65±3。65)%与对照组的(11。35±5。26)次/h、(72。14±19。32)%、(7。28±2。35)s、(94。35±7。12)mm Hg、(23。45±2。54)%、(14。55±3。45)%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PSG在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早期识别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PSG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事件、SaO2 和通气功能等参数,能帮助早期发现和干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多导睡眠图监测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常规心电图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彭辛晗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 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组患者均以肌钙蛋白I(cTnI)检测确诊,并行常规心电图诊断。统计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常规心电图预判罪犯血管的准确率。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准确率为 96。67%(58/60)。经手术病理可知,60 例患者均为单支罪犯血管,分别为左主干 6 例、左前降支 25 例、左回旋支 11 例、右冠状动脉 18 例。常规心电图预判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准确率较高,分别为 100。00%、96。00%、54。55%,预判右冠状动脉的准确率最低(50。00%);常规心电图对右冠状动脉的预判错误以及无法预判情况较多,占比分别为 38。89%、11。11%。结论 常规心电图诊断技术应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心电图相关数据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依据,便于开展对症治疗,保障患者机体健康,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应用价值

    心率变异性结合血清碱性磷酸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吴节荣吴俊胡伟李坤...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率变异性(HRV)结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72 例ACS并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及定期随访 3 个月内记录的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0 例)与预后不良组(32 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合并症及生命体征等基线资料,检测患者HRV和血清ALP。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ALP水平、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等指标,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合并症情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SDNN(148。28±13。46)ms、LF(468。26±34。87)Hz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88。52±9。93)ms、(336。69±23。51)Hz,pNN50(8。81±1。83)%、HF(102。27±7。38)Hz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13。47±2。85)%、(135。66±8。52)Hz(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ALP高表达占比 75。00%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22。5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LF、ALP水平是ACS并行PC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ALP与HRV的SDNN及LF等指标为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减少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率变异性血清碱性磷酸酶预后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冯桂贤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预后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 106 例ACI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3,采取辛伐他汀治疗)和观察组(n=53,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4。55±1。20)分低于对照组的(5。60±1。40)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ox-LDL(46。78±4。45)μg/dl、hs-CRP(3。22±1。0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57。32±4。55)μg/dl、(8。72±1。20)mg/L,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CI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临床恢复。

    阿托伐他汀钙片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效果

    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序贯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及免疫细胞的影响

    李静静孙火忠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应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序贯雾化吸入对其肺功能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86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3 例。对照组接受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常规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接受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序贯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及免疫细胞因子。结果 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喘憋消失时间分别为(5。68±1。38)、(3。74±0。68)、(4。13±1。87)、(2。13±0。57)d,均短于对照组的(7。42±2。06)、(5。86±0。91)、(5。57±2。19)、(4。62±1。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周后,研究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90。66±8。90)%、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81。47±5。53)%均高于对照组的(82。15±8。71)%、(66。79±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周后,研究组患者CD3+(62。78±3。47)%、CD4+(40。24±3。28)%及CD4+/CD8+(1。62±0。21)均高于对照组的(57。74±3。24)%、(35。56±3。13)%、(1。31±0。24),CD8+(25。02±2。18)%低于对照组的(27。22±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而言,给予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序贯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免疫细胞因子,有临床推广价值。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序贯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免疫细胞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

    陈武生黄贞林陈吉安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 60 例急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30 例,采用奥曲肽治疗)和对照组(30 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86±0。44)d、住院时间(4。85±0。67)d、平均出血量(68。23±7。26)ml均优于对照组的(2。75±0。62)d、(8。92±0。96)d、(112。44±9。41)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0%(P<0。05)。结论 奥曲肽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更能在保障急性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