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

    冯文锐曹健伟郑荣华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以难治性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 例)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30 例)。比较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简明阴性症状量表(BNSS)评分、临床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80±8。42)分,BNSS评分为(64。74±6。01)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35。73±8。45)分,BNSS评分为(64。78±6。05)分。治疗后,观察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2。06±6。14)分,BNSS评分为(40。62±3。29)分;对照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为(27。47±3。29)分,BNSS评分为(47。60±4。15)分。治疗后,两组PANSS阴性因子评分与B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15。75±2。39)d、住院时间(50。25±6。25)d均短于对照组的(17。90±3。67)、(61。31±7。33)d,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分(2。70±0。64)分低于对照组的(3。89±1。27)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3%与对照组的20。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效果

    2020年1月~2023年11月萍乡市安源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肖维娟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围绕萍乡市安源区,分析其艾滋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此病防治提供依据与支撑。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当中,对萍乡市安源区 2020 年 1 月~2023 年11 月间的艾滋病数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与确诊病例]进行收集,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在2020年1月~2023年11月间,萍乡市安源区共报告HIV感染/艾滋病80例。其中,52 例HIV感染者,28 例艾滋病患者;男性 63 例,女性 17 例;学历:大专及以上(占比最高 27 例),其次为初中(24例);职业:家务及待业(占比最高30例),商业服务居其次(15例);婚姻:未婚居于首位(33例),已婚或有配偶位居第 2 位(31 例);样本来源:其他就诊者检测位居首位(37 例),检测咨询位居其次(30 例);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最高(43 例),异性传播居其次(35 例)。结论 萍乡市安源区近年来的艾滋病疫情整体上呈现为低流行状态,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尤其是同性传播),男性患病多于女性,且以大专及以上学历、家务及待业、未婚、其他就诊者检测居多,应采取可行措施,强化针对性防治,预防此病扩散。

    萍乡市安源区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林春金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发病后 24 h内进行颅脑CT平扫、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颅脑CT平扫、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分析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脑血管侧支循环的诊断效能。根据患者出院后 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的脑血管狭窄/闭塞、脑血管侧支循环结果。结果 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为93。94%(62/66),明显高于颅脑CT平扫的 78。79%(5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3,P<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66 例患者中脑血管无狭窄 7 例,脑血管狭窄/闭塞 59 例;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66 例患者中脑血管无狭窄 8 例,脑血管狭窄/闭塞 58 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颅脑CT血管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的诊断总符合率为 93。94%(62/6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66 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 30 例,侧支循环不良 36 例;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66 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 29 例,侧支循环不良 37 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颅脑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侧支循环不良的敏感度为 88。89%(32/36),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度为 86。36%(57/66)。根据患者出院后 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6 例)和预后良好组(40 例)。预后良好组患者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情况、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脑CT血管成像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方面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较好地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脑血管侧支循环情况,且对患者预后的评判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脑CT血管成像诊断预后

    尿路感染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

    张任飚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在尿路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85 例疑似尿路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尿细菌培养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患者开展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以及联合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85 例疑似患者以尿细菌培养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检出阳性 83 例,阴性 2 例。细菌定量计数检验显示,阳性 76 例,阴性 9 例。尿沉渣白细胞检验显示,阳性 75 例,阴性 10 例。联合检验显示,阳性 83 例,阴性 2 例。联合检验的诊断符合率 97。65%、灵敏度 98。80%高于细菌定量计数检验(89。41%、90。36%)、尿沉渣白细胞检验(88。24%、89。16%),存在差异(P<0。05);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比较未见差异(P>0。05);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以及联合检验的特异度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 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疾病精准度较高,可以减少各种因素对诊断产生的干扰,可以为患者病症诊疗提供良好的依据,有助于患者及时确诊病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联合检验尿路感染疾病

    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应用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效果分析

    赖丽贤江永欣黄沉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 200 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RP、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分析"金标准"的诊断结果;比较"金标准"检出的阳性和阴性患儿CRP、血常规指标水平;分析CRP、血常规单独检验及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结果;比较CRP、血常规单独检验及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163例(81。50%),阴性37例(18。50%)。"金标准"阳性患儿CRP(13。65±1。02)mg/L、白细胞计数(24。11±4。57)×109/L及中性粒细胞数(8。53±0。75)×109/L均高于"金标准"阴性患儿的(8。09±1。45)mg/L、(7。55±1。67)×109/L、(5。06±0。58)×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单独检验阳性 159 例,阴性 41 例;血常规单独检验阳性 145 例,阴性 55 例;CRP+血常规检验阳性 162 例,阴性 38 例。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敏感性 98。77%、特异性 97。30%、阳性预测值 99。38%、阴性预测值 94。74%均高于CRP单独检验的 88。96%、62。16%、91。19%、56。10%及血常规单独检验的 80。37%、62。16%、90。34%、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CRP+血常规检验可尽早确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临床诊断

    CT血管成像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黄毅民陈丽芬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T血管成像(CTA)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 例接受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在其术后随访中分别接受CTA、超声检查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距离、支架最窄处直径与"金标准"误差,支架位置及形态的诊断符合情况,血栓形成的检出情况。结果 CTA检查对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距离、支架最窄处直径与"金标准"误差分别为(0。67±0。16)、(0。39±0。04)mm,均小于超声检查的(1。53±0。35)、(0。76±0。0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对支架位置及形态诊断符合率 91。43%高于超声检查的 6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对血栓形成的检出率91。67%高于超声检查的 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时进行CTA检查,可明确患者支架位置及形态,明确是否出现血栓形成,及时为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CT血管成像超声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髂静脉支架置入术评估

    血清CEA、AFP、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黄沉沈舜钦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 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同期 60 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恶性组,6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CA125、AFP、CEA 水平。比较三组血清CEA、AFP、CA125 水平,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以上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患者CEA(20。49±3。43)ng/ml、AFP(98。36±17。52)ng/ml、CA125(27。26±3。41)U/ml高于良性组的(5。58±0。76)ng/ml、(2。77±0。42)ng/ml、(4。57±1。52)U/ml和健康组的(2。15±0。52)ng/ml、(0。94±0。15)ng/ml、(2。73±0。55)U/ml,且良性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98。33%,特异性为 96。67%,准确性为 97。50%,阳性预测值为 96。72%,阴性预测值为 98。31%;CEA单一检测的敏感性为 56。67%,特异性为 65。00%,准确性为 60。83%,阳性预测值为 61。82%,阴性预测值为 60。00%;AFP单一检测的敏感性为 51。67%,特异性为 70。00%,准确性为 60。83%,阳性预测值为 63。27%,阴性预测值为 59。15%;CA125 单一检测的敏感性为 55。00%,特异性为 73。33%,准确性为64。17%,阳性预测值为 67。35%,阴性预测值为 61。97%。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CEA、AFP、CA125 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女性卵巢的健康检查,血清CEA、AFP、CA125 联合检测方式对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有着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联合检测卵巢肿瘤诊断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凡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00 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疾病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48。00%)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70。00%)更高(P<0。05)。与对照组(26。00%)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0%)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60。36±1。17)ng/L、超敏C反应蛋白(3。22±1。18)mg/L、红细胞聚集指数(8。01±1。11)、血小板凝聚率(53。52±4。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28±2。04)ng/L、(7。17±1。26)mg/L、(11。02±1。21)、(60。24±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脑梗死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不良反应

    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可行性研究

    郑兰清叶育霜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10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Brunnstrom肢体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43。20±16。51)分较对照组的(36。98±11。81)分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runnstrom患侧上肢、手、下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Brunnstrom患侧上肢、手、下肢评分分别为(2。89±0。98)、(2。52±0。51)、(2。56±0。41)分,均较对照组的(2。43±0。81)、(2。22±0。49)、(2。33±0。51)分高(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SAS评分(51。03±4。36)分、SDS评分(46。36±3。65)分较对照组的(54。96±3。62)、(53。23±4。15)分低(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开展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团体干预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状态,且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规律服药阿司匹林团体干预脑卒中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沈慧秦萍张菊芳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 60 例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3%、73。3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血浆粘度(1。63±0。05)mPa·s、全血低切粘度(9。12±0。42)mPa·s、全血高切粘度(6。15±0。24)mPa·s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粘度(1。45±0。04)mPa·s、全血低切粘度(7。36±0。22)mPa·s、全血高切粘度(5。22±0。17)mPa·s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的LVEF(41。62±9。42)%、LVEDD(63。30±7。21)mm、LVESD(51。24±8。10)mm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47。69±12。08)%更高,LVEDD(59。38±6。65)mm、LVESD(46。53±7。27)mm均更小(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并有助于心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

    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冠心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