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宫颈癌患者快感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与性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相关性

    马艳红赵玲赤朱晔朱红艳...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快感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与性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352例青年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躯体快感缺失量表、中文版社会快感缺失量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躯体快感缺失、社会快感缺失情况及性生活质量、婚姻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快感缺失与性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快感缺失的影响因素.结果 青年宫颈癌患者躯体和社会快感缺失评分分别为(46.15±3.59)分和(30.48±3.62)分.相关性分析显示躯体和社会快感缺失评分与FSFI各维度评分、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中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角色平等性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生育情况、经济状况、治疗后时间、病耻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是青年宫颈癌患者躯体和社会快感缺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青年宫颈癌患者快感缺失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性生活质量和婚姻质量呈负相关,居住地、生育情况、经济状况、治疗后时间、病耻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是快感缺失的影响因素.

    青年宫颈癌快感缺失性生活质量婚姻质量影响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中年期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刘颖丁锐严欣郭云梅...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作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慢性疾病之一,给女性的长期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多着眼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中年期作为PCOS发病率下降的第一个高峰时段以及向老年期的过渡阶段,探讨该时期并发症对PCOS女性预防其发生、改善远期不良健康结局以及节约经济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年期是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PCOS作为常见内分泌疾病也会加重女性的激素紊乱.本文对PCOS女性中年期相关并发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发现PCOS不仅影响青春期和育龄期的健康结局,甚至在中年期也存在多种并发症,而且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带来的经济负担较重,积极防治尤为重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年期并发症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楠汪洞宇张倩涂倩茜...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例子宫肌壁间妊娠(IM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总结防范IMP误诊的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诊治的1例误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及2例早期宫内妊娠的IM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IMP患者的误诊时间为10d~1个月.1例被误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行宫腹腔镜联合下IMP去除术+诊断性刮宫术.2例被误诊为早期宫内妊娠,分别行宫腔镜下子宫IMP病灶电切术和宫腹腔镜联合下IMP去除术.3例患者术后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均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IMP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漏诊、误诊.当发现血hCG上升、B超检查提示宫内未见孕囊影、既往有人工流产史的患者时,应高度警惕IMP;若超声检查妊娠囊显示不明确,应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进一步分辨孕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若超声及MRI检查均无法明确诊断时应及时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探查可快速明确诊断,并可予以治疗.

    肌壁间妊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误诊

    血清miR-200c表达水平与复发性卵巢癌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王丽雯李静芳李晓红余鑫...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miR-200c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E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有104例复发.调查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200c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治疗后复发与血清miR-200c的表达水平和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00c预测EO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水平与EOC患者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血清miR-200c水平与EOC患者治疗后复发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25高表达(OR>1,P<0.05)、miR-200c低表达(OR<1,P<0.05)是EO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125、miR-200c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EO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954、0.993,血清miR-200c的预测效能优于CA125,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结论 miR-200c是提示EOC细胞侵袭性的分子标志物,血清miR-200c表达水平的降低会增加EO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可作为潜在的癌症复发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上皮性卵巢癌miR-200c复发性卵巢癌

    hs-CRP、HOMA-IR、SHBG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

    徐晖储成美王德琴徐晓英...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子宫内膜容受性(ERT)检测结果分为容受性良好组和容受性不良组,根据促排卵治疗1年后是否受孕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PCOS合并不孕症的高危因素;比较不同ERT和预后的hs-CRP、HOMA-IR和SHBG水平;分析PCOS合并不孕症hs-CRP、HOMA-IR、SHBG与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和抗米勒管激素(AMH)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s-CRP、HOMA-IR和SHBG的评估效能.结果 容受性不良组的hs-CRP和HOMA-IR水平显著高于容受性良好组,SHBG水平显著低于容受性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hs-CRP和HOMA-IR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HBG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PCOS合并不孕症的hs-CRP、HOMA-IR与BMI、TyG呈正相关,与AMH呈负相关(P<0.05);SHBG与AMH呈正相关,与BMI、TyG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hs-CRP、HOMA-IR和SHBG联合诊断PCOS合并不孕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任一单项效能(P<0.05).结论 hs-CRP、HOMA-IR和SHBG联合检测对PCOS合并不孕症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超敏C-反应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评估价值

    影响宫腔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分析

    黄琳璐赵敏刘春雷解为全...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9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行IUI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的61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615个IUI周期,其中71个周期获得妊娠,妊娠率为11.54%(71/615);65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0.57%(65/615).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性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数≥2个的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排卵数为1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个数(OR=1.970,95%CI:1.155~3.359)是影响妊娠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排卵个数是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宫腔内人工授精不孕症临床妊娠率影响因素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能

    李玲玲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池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43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CT、HR-HPV、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测及血清SCCA检测.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CT、HR-HPV、血清SCC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HSIL+的诊断效能.结果 243例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HSIL 173例,宫颈癌38例.TCT阳性率72.43%,HR-HPV阳性率83.54%,随着宫颈病理级别升高,TCT及HR-HPV检测阳性率随之升高(P<0.05).血清SCCA阳性163例,随着宫颈病理级别的升高,血清SCCA阳性率及SCCA表达量均随之升高(P<0.05).TCT+HR-HPV+SCCA三者联合检测的 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和 两两联合检测(P<0.05).结论 血清SCCA检测结果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血清SCCA联合TCT、HR-HPV能提高HSIL+的诊断效能.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

    DNG和COC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控制复发的疗效比较

    郑飏飞池梅刘玉立刘宇...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地诺孕素(DNG)和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长期管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DNG组(n=28)和COC组(n=30),分别服用DNG和COC 12个月.比较两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囊肿复发情况、月经模式、骨密度(BMD)、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C/E).结果 两组痛经VAS评分、CA125、A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G组E2、股骨及腰椎BMD高于COC组(P<0.05);两组均无囊肿复发;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C组C/E低于DNG组(P<0.05).结论 DNG控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的效果与COC相当,但对BMD和E2的影响可能小于COC,但价格高于COC.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地诺孕素复方口服避孕药疗效

    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江秋林忠覃晓玲张宾...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收治的9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予以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后,测定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以及血流分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统计两组治疗后12个月内妊娠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较对照组大(P<0.05);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A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B型及C型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中Ⅲ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Ⅰ型及Ⅱ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较低(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1.25%vs.62.50%,P<0.05).观察组平均妊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利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妊娠成功率.

    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盆腔炎治疗仪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结局

    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血清中HDAC6和Hsp90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郝栋栋王晓娟高凤春李武珊...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血清中组蛋白脱乙酰酶6(HDAC6)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66例HR-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0例]、对照组(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DAC6、Hsp90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HR-HPV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DAC6、Hsp90对HR-HPV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吸烟、有盆腔炎病史及性传播疾病感染史患者占比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HDAC6、Hsp90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传播疾病感染史及IL-6、IL-1β、TNF-α、CRP、HDAC6、Hsp90水平均是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DAC6、Hsp90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9、0.774、0.870,其中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的AUC(Z=2.361、2.042,P<0.05).HSIL 患者 IL-6、IL-1β、TNF-α、CRP、HDAC6、Hsp90 水平显著高于 LSIL患者(P<0.05).结论 血清HDAC6、Hsp90在HR-HPV阳性发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中水平升高,均是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HR-HPV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宫颈癌前病变组蛋白脱乙酰酶6热休克蛋白90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