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1例并文献复习

    杨宇卓狐斌斌崔帆单学敏...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分析2024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诊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策略。结果 该例患者通过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获得精子。结论 对于放化疗后无精子症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合理解决生育问题。

    无精子症放疗化疗纵隔精原细胞瘤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

    肥胖与勃起功能障碍

    渠鎏杨雨晴牟林轩姚俊鹏...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而勃起功能障碍作为经常被忽视的肥胖的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高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婚姻稳定及家庭和谐。现对肥胖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全民对肥胖伴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为肥胖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肥胖勃起功能障碍综述

    圆头精子注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冀媛媛杨柳田慧韩晓芳...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圆头精子注射(ROSI)应用于圆头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圆头精子症患者应用ROSI治疗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与亚组分析评估ROSI的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29项研究,共计 1363例患者进行分析。ROSI后的总受精率(2PN)为37。9%(95%CI:30。7%~45。4%),总妊娠率为3。8%(95%CI:0。8%~8。1%),最终分娩率为1。8%(95%CI:0%~5。6%)。改进圆头精子的鉴别方法之后,ROSI后的妊娠率(21。2%)和分娩率(13。1%)有所提高;亚洲地区的受精率(41。5%)高于非亚洲地区(33。4%),但其妊娠率和分娩率(2。8%、0。9%)低于非亚洲地区(6。4%、5。9%)。结论 ROSI对圆头精子症患者的生育具有积极意义,不同地区间ROSI治疗结局有差异。改善圆头精子的鉴别方法之后,ROSI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圆头精子注射单精子显微注射辅助生殖技术受精率妊娠率分娩率

    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预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

    杨林杰王艳华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7 d内检测患者血清NO、NOS水平,术后6个月评估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分析血清NO、NOS预测BPH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结果 86例BPH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7。67%(41/86)。发生组、未发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发生组血清NO、NOS水平低于术前,且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PH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为IPSS高,血清NO、NOS及前列腺素E2水平低(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NO、NOS单独及联合预测BPH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37和0。887,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血清NO、NOS预测BPH术后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良性前列腺增生勃起功能障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

    目标调整在前列腺癌幸存者照顾者的负担与心理困扰中的中介作用

    袁红冯小红陈艳娟沈少仪...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目标调整在前列腺癌幸存者照顾者的负担与心理困扰之间的潜在调节作用,探讨有效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39例前列腺癌幸存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调整量表(AGS)、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评估前列腺癌幸存者照顾者,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AGS-目标脱离(GD)、AGS-目标重置(RS)、ZBI、POMS-SF 评分分别为(3。60±1。18)、(3。13±1。25)、(34。76±8。12)、(40。48±5。68)分。ZBI 调节 POMS-SF 路径中,AGS-GD(x2=35。568,P<0。05)及AGS-RS(x2=24。688,P<0。05)部分中介模型、完全中介模型间的模型拟合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调节效应均属于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目标脱离能力和目标重置能力在前列腺癌幸存者照顾者的负担及心理困扰调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目标调整的干预策略可以降低照顾者的负担和心理困扰。

    前列腺癌幸存者照顾者负担目标心理困扰

    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分析

    何亮廖波车能雨刘曼...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术前接受DCE-MRI检查,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对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PCa患者,有23例(23。00%)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和转移。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Ktrans和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等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trans和Ve升高、血清PSA表达上调、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高是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DCE-MRI参数(Ktrans、Ve)与血清PSA单独及联合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77、0。753、0。721、0。939,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结论 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应用价值较高,DCE-MRI 参数可以作为辅助评估PCa手术患者预后的手段。

    前列腺癌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手术预后

    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性α-葡糖苷酶、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余蔓妮师帅薛雨非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育症患者精液中性α-葡糖苷酶(NAG)、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育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依据精液参数分为四个亚组。选择同期体检且有生育史的100例健康男性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性激素、精液NAG、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精液NAG、HIF-1α与精液参数、性激素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精液NAG、HIF-1α对不育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精液N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精子组、少弱精子组精液NAG、血清睾酮(T)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弱精子组,且弱精子组低于正常组(P<0。05);少精子组、少弱精子组精液HIF-1α、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弱精子组,且弱精子组高于正常组(P<0。05)。研究组精液NAG与HIF-1α、血清FSH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T水平呈正相关(P<0。05);精液HIF-1α与PR、血清T水平呈负相关(P<0。05)。精液NAG、HIF-1α诊断不育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807,两者联合检测为0。927。结论 不育症患者精液NAG低表达,HIF-1α高表达,与相关精液参数、性激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精液NAG、HIF-1α及联合检测诊断不育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不育症精液参数中性α-葡糖苷酶缺氧诱导因子-1α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许倩邓慕夏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PKEP)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PKRP)对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危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TPKEP组(n=57)和TPKRP组(n=43),TPKEP组给予TPKEP治疗,TPKRP组给予TPKRP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割量),术前、术后6 h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性生活质量情况[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生活质量维度(SLQQ-QOL)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PKRP组比较,TPKEP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腺体切割量更多;术后,TPKEP组患者ACTH、ALD和Cor水平更低;术后1个月、3个月,TPKEP组患者IIEF-5和SLQQ-QOL评分更高,IPSS更低(P<0。05)。结论 TPKEP比TPKRP治疗更有利于高危BPH患者的病情恢复。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创伤应激性功能

    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预后的价值

    兰乐健尤升杰桂志红彭健韫...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及Gleason分级用于评估低风险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预后的价值,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丽水市人民医院低风险mHSPC患者,以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作为不良预后的主要结局指标,将48例出现CRPC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CRPC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P、LDH和Gleason分级状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LDH、Gleason分级对mHSPC出现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ALP和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Gleason分级4~5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ALP(≥300 U/L)、高LDH(≥200 U/L)、高Gleason分级(4~5级)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79,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87。6%。结论 高ALP、高LDH、高Gleason分级是低风险mHSP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联合使用可为低风险mHSPC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Gleason前列腺癌预后风险

    时差培养在海南不孕不育患者胚胎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李林江云日明王杰优孙少青...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依据时差培养技术的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模型,并评估模型在预测优质囊胚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300例不孕女性患者(共1 000枚胚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时差培养技术对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记录胚胎发育过程中各项动力学参数,根据形态学评分进行囊胚选择后进行胚胎移植。根据优质囊胚数分为优质囊胚组(n=74)和对照组(n=384),对比两组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差异因素,采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早期预测优质囊胚形成的内部效能。结果 优质囊胚组tPNa多于对照组,tPB2、t2、t3、t4、t5、cc2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Na(OR=1。396)是优质囊胚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PB2(OR=0。373)、t3(OR=0。939)、t4(OR=0。937)、cc2(OR=0。805)是优质囊胚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独立相关因素构建优质囊胚形成的列线图模型早期预测优质囊胚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灵敏度为74。32%,特异度为91。67%。结论 时差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来早期预测优质囊胚的形成,可在减少胚胎移植数量的基础上保证临床妊娠结局。

    时差培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动力学参数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