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情况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交互作用

    曹珺孙虹蕾陈贞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性激素水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交互作用,为阴道微生态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9例HPV感染女性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于同一医院检查的49例HPV阴性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厌氧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的变化,分析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微生态变化与性激素水平和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均降低,而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升高.患者组阴道微生态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降低,而厌氧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水平均显著升高.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0.56,P<0.01),阴道微生态与性激素水平和HPV感染呈正相关(r=0.63,P<0.01).结论 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有交互作用,性激素水平降低和HPV感染增加均可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

    性激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阴道微生态交互作用

    阴道紧缩术治疗中重度阴道松弛症的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苏远华杨晓梅杨雪妮徐晶...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紧缩术治疗中重度阴道松弛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航天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务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中重度阴道松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4,行阴道紧缩术治疗)、对照组(n=76,行盆底康复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阴道松弛度评分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阴道分泌物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毛滴虫异常检出率和Nuge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阴道分泌物菌群多样性、菌群密集度、革兰阳性大杆菌比例、其他细菌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紧缩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因阴道松弛并发的微生态失调,能纠正患者因阴道松弛而容易反复感染阴道炎症的体质,对阴道松弛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阴道紧缩术阴道松弛症临床效果阴道微生态

    CA125、Alb、NLR联合检测诊断盆腔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

    龚美娜井丰军王萍倪勇...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用于盆腔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因盆腔炎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妇科住院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同院健康体检的108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Alb、CA125的水平,并计算NL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A125、Alb、NLR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者诊断盆腔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研究组CA125、NLR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Alb、NLR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A125、Alb、NLR联合诊断盆腔炎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CA125、Alb及NLR联合检测诊断盆腔炎的诊断价值高.

    糖类抗原125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盆腔炎灵敏度特异度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

    夏花谭孝琴叶小芳邹德宇...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产后抑郁症(PP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P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PPD组.另随机选取同期96例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FGF2和BDNF水平,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PPD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PPD患者血清FGF2、BDNF水平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D发生的可能因素.结果 PPD组产前抑郁比例、妊娠期抑郁比例、EP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PD组血清FGF2和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PD患者血清FGF2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564,P<0.05),血清BDNF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r=-0.493,P<0.05);FGF2、BDNF是产妇发生PPD的保护因素(P<0.05),产前抑郁及妊娠期抑郁是产妇发生PP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FGF2、BDNF在PPD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二者均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在PPD的病情缓解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产后抑郁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静脉逆流与输卵管通畅程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中亮苏继红鲁小娟朱薇薇...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中静脉逆流与输卵管通畅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太仓市中医医院接受HyCoSy检查的8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出现造影剂静脉逆流将患者分为逆流组(n=31)和无逆流组(n=49).对比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发生造影剂静脉逆流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X-tile软件确定预测模型的截断值,并建立生存曲线.结果 逆流组患者双侧输卵管通畅类型为(A+A)型人数占比显著低于无逆流组(P<0.05),(B+C)和(C+C)型人数占比显著高于无逆流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5.45 mm、双侧输卵管通畅类型为(B+C)和(C+C)型为静脉逆流的危险因素(P<0.05),(A+A)型为保护因素(P<0.05).利用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和生存曲线提示,随着总分的增加,患者造影剂静脉逆流的风险越高.结论 输卵管阻塞越严重的患者造影剂静脉逆流的发生风险越高,子宫内膜厚度≥5.45 mm时行HyCoSy检查可有效降低造影剂逆流的发生率.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输卵管通畅程度相关性列线图模型

    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cyclinD1、PCNA和MMP-9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杨海东陈亚楠张庆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阜南县中医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cyclinD1、PCNA和MMP-9表达水平;同时采用病理HE切片评估患者增生组织的病理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cyclinD1、PCNA和MMP-9水平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单纯性增生患者73例(67.59%),复杂性增生患者24例(22.22%),非典型增生患者11例(10.19%).复杂性增生患者cyclinD1、PCNA和MMP-9阳性表达的病例数占比高于单纯性增生患者;非典型增生患者cyclinD1、PCNA和MMP-9阳性表达的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患者和复杂性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clinD1、PCNA及MMP-9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的病理特征存在关联性.结论 子宫内膜增生组织的cyclinD1、PCNA及MMP-9水平与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联,上述指标的高水平表达提示患者存在较高的癌前病变风险.

    子宫内膜增生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病理特征关联性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PVP后再次骨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缪世昌张梦戚文元胡飞...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接受PVP手术治疗的690例绝经后OT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483)与验证组(n=207).采用单因素分析建模组患者PVP后再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以验证组数据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3,95%CI:1.114~1.236)、骨密度 T 值(OR=0.436,95%CI:0.293~0.647)、多椎体手术(OR=2.146,95%CI:1.332~3.458)、骨水泥渗漏(OR=2.233,95%CI:1.204~4.141)、骨水泥弥散程度(OR=2.600,95%CI:1.505~4.492)、术后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OR=1.788,95%CI:1.069~2.993)是PVP后再次骨折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0.711~0.853,P<0.001),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根据绝经后OTF患者PVP后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PVP后再次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绝经后女性经皮椎体成形术再次骨折列线图

    肾藏精理论及补肾生精法源流探析

    冯隽龙李海松王彬鲍丙豪...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补肾生精法是从经典的中医肾藏精理论发展而来,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肾藏精理论与补肾生精法的发展脉络鲜有文献论述,本文从中医传承古文献角度出发,梳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金元及明清时期医家对肾藏精理论和补肾生精法的认识,以望可探寻到肾藏精理论与补肾生精法的源流,予现代学者以启迪.

    肾藏精补肾生精法源流探讨

    二至天癸方改善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Meta分析

    贾志诚李永谦王培璇连方...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评价二至天癸方改善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高龄女性IVF-ET的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二至天癸方改善高龄女性IVF-ET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9篇,共6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至天癸方显著改善了行IVF-ET高龄女性的临床妊娠率、优质胚胎率、获卵数,且显著减少了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P<0.05).试验组的2PN受精率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 二至天癸方在改善高龄女性IVF-ET结局方面效果良好,是高龄女性IVF-ET临床用药中较有前景的中药方剂.

    二至天癸方高龄女性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文献质量评价

    李安文耿强孙远郭孝伟...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际标准,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报告文献质量,以期为临床诊疗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发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基于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及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进行文献报道质量评估.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2.0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42篇,方法学质量评价:20篇列明随机方法,21篇提及病例脱落,5篇提及隐藏,4篇提及盲法.对39篇与针刺相关的文献进行报道质量评估:7篇提到不同类型的针刺方法,2篇提及治疗的变动情况,30篇报道针刺的深度,32篇报告针刺反应,12篇提及治疗师的资历.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针灸疗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但是文献水平和研究质量仍有待提高.

    良性前列腺增生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