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是猪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但大部分关于猪屠宰测定的研究聚焦于 100~120 kg体重,随着生猪上市体重的加大,对大体重猪屠宰测定十分必要.本研究选取 31 头体重范围为 130~165 kg、日龄为 208~233 d的长白和大白阉公猪进行屠宰试验,猪只来源于托佩克种猪有限公司,测定体尺、胴体和肉质性状共21个指标,并利用线性回归估计瘦肉率.试验结果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的屠宰率均为0.71~0.76,平均为 0.74,且受体重影响较小;大白猪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 3~4 肋间背膘厚显著大于长白猪,M点背膘厚显著小于长白猪,大白、长白猪平均背膘厚分别为 29.91 mm和 25.46 mm.长白猪 130~150 kg和 150~165 kg体重眼肌面积分别为 83.48 cm2 和 93.53 cm2,极显著大于大白猪的 65.61 cm2 和 66.16 cm2.大白猪屠宰后45 min pH平均值为6.47,长白猪为6.51.130~150 kg和150~165 kg体重大白猪的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IMF)均值分别为 3.59%和 2.93%,长白猪分别为 3.16%和 2.71%,随着体重增加,IMF降低.比较 3 种瘦肉率估计方法,根据胴体重、腰荐结合处背膘厚和M点背膘厚建立的回归方程,大白猪和长白猪估计瘦肉率为 55.99%和 62.78%,增加肩部最厚处背膘厚度后,大白猪和长白猪估计瘦肉率为 56.09%和62.87%.2种方法估计结果无显著差异,尤其在体重130~150 kg范围内,2种方法估计瘦肉率几乎一致.以体长、体宽和正数6~7肋间背膘厚估计瘦肉率,结果则偏离正常值,不建议采用.本研究结果为评价大体重大白猪、长白猪的屠宰性能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