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配对模式白羽王鸽产蛋曲线拟合和对比分析

    穆春宇汤青萍张蕊卜柱...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母鸽在不同配对模式下的产蛋率与产蛋量变化规律,以双母拼对和公母配对的白羽王鸽母鸽为研究对象,分析 6~19 月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Wood、Yang-Ning、McMillan、McNally、Narushin-Takma和Adams-Bell 6 种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 种模型对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并对其估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母拼对鸽McNally、McMillan和Narushin-Takma模型拟合度(R2)较高,分别为 0。745、0。744 和 0。744;公母配对鸽McNally模型R2 最高,为 0。437。双母拼对鸽上笼后 3~8 个月为产蛋率高峰期,产蛋率最高峰为 65。13%,Yang-Ning模型R2 最高,为 62。42%,最接近实际值;公母配对鸽产蛋率最高为 94。50%,Yang-Ning模型R2 最高,为 84。16%。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R2 都在 0。98 以上。与实际生产数据比较发现,McNally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其中双母拼对鸽拐点产蛋量为 19。46 个,拐点月龄为 11。34;公母配对鸽拐点产蛋量为 17。75 个,拐点月龄为 12。38。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McNally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白羽王鸽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变化进行估计与预测,为白羽王鸽育种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白羽王鸽双母拼对产蛋率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

    MC1R基因在白羽乌骨鸡和黑羽乌骨鸡肌肉和皮肤中的表达分析

    屠云洁邹剑敏姬改革巨晓军...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明MC1R基因在白羽乌骨鸡和黑羽乌骨鸡黑色素沉积中的影响效应,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地方乌骨鸡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羽乌骨鸡(丝羽乌骨鸡、竹丝鸡)和黑羽余干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屠宰拔毛后立刻测定胸部皮肤、大腿部皮肤的亮度L*值,然后把测定过肤色的胸皮和大腿皮剪开,测定皮肤下面的胸肌、腿肌亮度L*值,获得胸肌、腿肌、胸皮和大腿皮乌色度的变化趋势,同时比较MC1R基因在 3 种乌骨鸡的 4 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量。结果发现:2~17 周龄期间,随着周龄的增加,3 种乌骨鸡腿皮、胸皮、胸肌和腿肌L*值均呈增加趋势;2 周龄时MC1R在 3 种乌骨鸡胸肌、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随后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 3 种乌骨鸡胸皮和腿皮中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2 周龄时MC1R基因在黑羽余干乌骨鸡腿肌、胸皮和腿皮中的表达量显著大于 2 种白羽乌骨鸡;6 周龄时MC1R 基因在黑羽余干乌骨鸡腿肌和胸皮的表达量显著大于 2 种白羽乌骨鸡;10 周龄时MC1R 基因在黑羽余干乌骨鸡腿肌的表达量显著大于 2 种白羽乌骨鸡;10、12、17 周龄时MC1R在丝羽乌骨鸡腿皮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乌骨鸡;MC1R基因表达量与黑羽余干乌骨鸡肤色和肉色L*值不相关,而与白羽乌骨鸡腿肌L*值显著相关。结果提示,MC1R基因对白羽乌骨鸡和黑羽乌骨鸡黑色素沉积的影响效应不同,本研究为培育乌色度更高、不同羽色的乌骨鸡新品种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乌骨鸡MC1R黑色素基因表达乌色度

    白羽雉鸡生长曲线拟合及分析

    李先玉周瑾吴昊旻齐丽娜...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 3 种非线性模型(Logistic、Bertalanffy和Gompertz)对白羽雉鸡从出生到 18 周龄的体重进行拟合分析,旨在探究白羽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对白羽公雉鸡的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R2)达 0。999;拐点体重、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分别为 508。62 g、6。86 周龄和 1。69 g。白羽母雉鸡用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最佳,R2 为 0。998;拐点体重、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重分别为 358。39 g、5。92 周龄和 1。73 g。3 种非线性生长模型的R2 都在 0。99 以上,拟合效果较好。研究表明,3 种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白羽雉鸡的生长曲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白羽雉鸡后续的饲养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白羽雉鸡生长曲线体重模型

    抑制Mic60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整合应激反应

    李晗星夏威陶晨雨房晓欢...
    213-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Mic60 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作用。选取 4~6 周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8 h后采集卵母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ic60 抑制组(包括 50、100、130、150 μmol/L组,Miclxin组为130 μmol/L)。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6 h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纺锤体形态、ROS水平、线粒体分布和质量,利用qPCR检测抗氧化基因表达、线粒体呼吸链亚基的表达、整合应激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30 μmol/L Mic60 抑制剂会降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78。29%vs。21。08%,P<0。01),并显著阻碍纺锤体的组装;与对照组相比,Miclxin组卵母细胞中的ROS水平升高(P<0。05),且Sod1(0。83 vs。0。22)和Sod2(0。84 vs。0。27)基因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分布异常比例升高(0。16 vs。0。57,P<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1。61 vs。1。05,P<0。05),ATP产生降低(1。16 vs。0。79,P<0。05);Miclxin组卵母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亚基Ndufv2和Sdha表达降低(P<0。05),Cyc1 表达升高(P<0。05),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降低(19 324 vs。9 066,P<0。05);与对照组相比,Miclxin组卵母细胞Oma1、Dele1、Eif2ak1、eIF2α基因表达上调(P<0。05),触发了整合应激反应(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ISR)并上调了ISR主要效应因子Atf4、Atf5和Chop的表达(P<0。05)。可见,抑制Mic60 会通过损害线粒体功能并触发ISR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Mic60线粒体功能整合应激反应小鼠

    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槲皮素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唐军王旭东方素庭李小金...
    22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槲皮素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将40 头 2 胎龄妊娠(85±2)d、体况一致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为 4 个组,每组 10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400、800、1 600 mg/kg槲皮素,试验从妊娠 85 d开始至产后 21 d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槲皮素组仔猪初生均重提高(P<0。05),1 600 mg/kg槲皮素组仔猪断奶窝重和断奶均重提高(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母猪采食量和粪便状态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800 mg/kg槲皮素组和1 600 mg/kg槲皮素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降低(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母猪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1 600 mg/kg槲皮素组母猪常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升(P<0。05)。由此可见,妊娠后期日粮中添加槲皮素对泌乳期母猪常乳免疫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有改善作用,显著提高了仔猪初生均重和断奶窝重,日粮中添加 1 600 mg/kg槲皮素效果较好。

    槲皮素母子一体化繁殖性能抗氧化妊娠母猪

    茯苓多糖对三元杂交母猪繁殖性能、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章啸君金苗胡旭进楼芳芳...
    227-23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茯苓胞外多糖对三元杂交母猪的繁殖性能、抗氧化及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30 头体重相近、2~3 胎次、发情时间相同的新丹系经产母猪,随机分为 3 组,即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多糖组、1。5‰多糖组。试验自产前 14 d开始,产后 21 d结束,预饲期 3 d,正式期 32 d。试验用茯苓多糖使用醇沉法沉淀法制备,通过Sephacryl S-200 凝胶过滤柱分离纯化。结果显示:茯苓胞外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浓度为 1 mg/mL时,DPPH的清除率达到 85。1%,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 45。3%,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 34。5%;饲养试验中,试验组中窝均产仔数没有显著差异,窝均死胎数显著降低,饲粮中添加 1‰、1。5‰茯苓胞外多糖母猪的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饲粮中添加了茯苓胞外多糖的试验组母猪体内IgA、IgM含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 1‰~1。5‰的茯苓胞外多糖可以显著提高三元杂交母猪的免疫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性能,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

    茯苓胞外多糖母猪免疫性能繁殖能力

    溶血磷脂复合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刘兴波李树程梓宸代珍青...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溶血磷脂复合乳化剂对AA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采用2×2 双因素试验设计,将 312 只 1 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 4 个处理组,即正常组、低能组(代谢能水平降低 0。23 MJ/kg)、正常+乳化剂组(额外添加 300 mg/kg乳化剂)、低能+乳化剂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3 只鸡。试验共 42 d。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低能组肉鸡 1~21、1~42 d的耗料增重比均增加(P<0。05);乳化剂具有提高1~21 d肉鸡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1~21 d肉鸡耗料增重比的趋势(P<0。1);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可降低22~42、1~42 d肉鸡的耗料增重比(P<0。05),有降低胸肌剪切力的趋势(P=0。099);此外,日粮中添加乳化剂可降低AA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P<0。05),减少脂滴面积占肝脏细胞总面积比例。由此可见,添加乳化剂并降低日粮能量水平,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日粮中添加 300 mg/kg乳化剂可以提高胸肌嫩度,减轻肝脏脂质积累,改善肉鸡肝脏健康。

    乳化剂生长性能耗料增重比肉品质脂类代谢肉鸡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李勇来金良吕尊周吕孝国...
    239-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择 1 日龄商品代樱桃谷鸭公母混合雏 1 200 只,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6 个重复,每个重复 25 羽。饲粮粗纤维设为低(前期 2。9%、后期 3。6%)、中(前期 4。2%、后期 4。7%)、高(前期 5。8%、后期 5。5%)3 个水平,试验期 37 d。结果表明:饲粮粗纤维水平对试验全期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高纤维组腺胃重量、器官指数高于中纤维组(P<0。05),回肠重量、器官指数高于低纤维组(P<0。05);各组肠道损伤评分指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低纤维组Chao1 指数和ACE指数高于高纤维组(P<0。05),各组β多样性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各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和脱铁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与回肠重量呈正相关(P<0。05),迷踪菌门(Elusimicrobiota)与腺胃重量、器官指数呈负相关(P<0。05),未鉴定瘤胃菌科(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与回肠重量呈负相关性(P<0。01)。由此可见,饲粮粗纤维水平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高粗纤维水平饲粮可以促进胃肠道发育,显著降低盲肠微生物丰富度。本试验条件下,前、后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5。8%、5。5%时,樱桃谷鸭消化道发育效果最佳。

    粗纤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消化器官发育肠道菌群樱桃谷鸭

    不同比例花生秧与茅台酒糟混合青贮对饲料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王佳楚函朱欣樊雪莹陈玉连...
    247-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花生秧与茅台酒糟混合青贮对其养分含量、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各组分别为花生秧单独青贮(HCK)、茅台酒糟单独青贮(JCK)、20%茅台酒糟混合青贮[花生秧:茅台酒糟为 8:2(H:J 8:2)]、40%茅台酒糟混合青贮(H:J 6:4)、60%茅台酒糟混合青贮(H:J 4:6)、80%茅台酒糟混合青贮(H:J 2:8),以鲜重为基础,青贮 60 d后开袋测定其养分含量、发酵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混合青贮中茅台酒糟比例增加,青贮饲料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逐渐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减少(P<0。05);茅台酒糟添加比例在40%~60%时pH低于H:J 8:2、JCK和HCK(P<0。05),混合青贮氨态氮(AN)含量低于HCK和JCK(P<0。05),H:J 6:4、H:J 4:6 组乳酸(LA)含量、H:J 2:8 组中丙酸(PA)高于JCK组和HCK组(P<0。05),各处理组均未检测出丁酸(BA);在细菌门水平上,HCK和JCK组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混合青贮后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细菌属水平上,HCK和JCK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较低,混合青贮后的优势菌属为Lactobacillus;在真菌门水平上,HCK、JCK以及花生秧和茅台酒糟 4 个混合青贮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真菌属水平上,HCK和JCK中含有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Candida_clade)、毕赤酵母属(Pichia),且随着茅台酒糟添加量的增多,Kazachstania-Candida_clade相对丰度逐渐降低至消失。综合养分含量、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等指标来看,茅台酒糟添加量在 40%~60%时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好。

    花生秧茅台酒糟混合青贮微生物群落发酵品质

    黑水虻幼虫粉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贾友刚安沙李星晨王天户...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黑水虻幼虫粉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 900 只 1 日龄罗斯 308 肉仔公鸡,随机分为 5 个处理,每个处理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36 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2%、4%、6%、8%黑水虻幼虫粉替代豆粕配制饲粮,各组营养成分一致。试验分为 18~27、28~39 d 2 个阶段。结果表明: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黑水虻幼虫粉替代豆粕对各阶段及全期(18~39 d)肉鸡生长性能、40 d各屠宰指标无显著影响;6%黑水虻幼虫粉组 24、48 h滴水损失均最低,分别比对照组低 46。34%(P>0。05)、51。67%(P<0。05),pH45 min高于对照组(P<0。05);6%黑水虻幼虫粉组肠道无胀气,后肠段不含过料,肠壁厚且弹性好,肠道黏膜脱落和出血性肠炎程度均最低,肠道评分最低,肠道最健康。由此可见,肉鸡饲粮中推荐使用 6%黑水虻幼虫粉替代豆粕,可使肉鸡综合性能最优。

    黑水虻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健康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