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校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校外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龙念梅

月刊

1004-8502

zgxwjyllb@163.com

010-66118652 6611672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校外教育/Journal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版)是一本为8~16岁热爱美术的少年儿童学习交流的读物,是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辅导专刊。以“教师受用 学生爱看”为办刊方针,突出时尚、互动、美育,尽显儿童美术特色。杂志为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每月1日上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正式科学教育评估研究综述

    朱雯文宋娴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正式科学教育和非正式科学教育日趋紧密的合作,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在非正式环境中可能被激活的科学学习形态,并尝试采用更加规范、多元的标准和技术来评估其效果.然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学习过程相当复杂,那些在正式教育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学习模型并不能被直接采用.因此,如何评估非正式科学教育,便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深刻挑战.通过对当前非正式科学教育项目的评估研究进行脉络梳理,本文探讨了当前非正式科学教育项目评估研究在评估框架、逻辑模型、开发设计等层面的进展,并对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估指标的标准化等问题做出关键评述.

    非正式科学教育非正式学习评估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探析——以北京市育才学校为例

    陈宏程季娇郭巍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科学教育改革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基本战略的重要举措,博物馆等社会公共空间为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拓展科学教育空间、创新科学教育理念、变革科学教育方法营造了优质教育改革环境.博物馆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进程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国家相关政策为破解这些困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市育才学校遵循国家政策倡导,借助博物馆等周边社会公共空间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利用博物馆组织常规研学活动、扎根博物馆孵化科学研究项目、依托馆校合作成果提升科学教育品质、引入博物馆力量支持科学教师发展.以上多元路径展示了博物馆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丰富馆校合作内容,构建可持续性的馆校合作科学育人体系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博物馆馆校合作科学教育

    科技馆开展"工程文化"主题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傅子杰李沫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科融合发展的教育趋势下,我国科技馆教育不断丰富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研究.近年来,中国科技馆通过开展多样"工程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增强发展学科融合的教育实践路径.本文从"工程文化"的历史、"工程文化"在科技馆教育中的实践价值与意义、中国科技馆探索"工程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案例、"工程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路径总结与展望四个维度展开,探讨科技馆做"工程文化"教育实践的具体思路,以期形成启示.

    工程文化科技馆主题教育活动

    未成年人问题性网络使用: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姚泥沙燕凌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问题性网络使用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从个体、家庭、同伴、学校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成因:个体、家庭、同伴、学校和社会因素通过复杂的互动关系,增加了未成年人发展出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随后提出了应对未成年人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策略,具体包括:父母创设积极的家庭环境,科学监督和正确示范网络使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与网络素养课程,监测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并促进学生的学校参与;社会加强网络监管,并通过公共教育强化未成年人健康网络使用意识.总之,家、校、社的预防和干预可为未成年人创设更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而降低其问题性网络使用风险.

    未成年人问题性网络使用心理健康风险应对策略

    "双减"政策下校外活动场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舒珂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双减"政策带给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以下简称"校外活动场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双减"后,青少年校外培训需求格局迅速改变,浅层的兴趣培训需求在校内或就近的社区内就能得到解决,于是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转变为高品质的教育需求.校外活动场所若不变革与培训机构同质化的现况,不迈向高质量发展,显然会面临新的生存困境.本研究着眼于校外教育课程的改革突破,提出了校外活动场所学习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而促使校外活动场所从教学方式、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质量、教育覆盖等方面系统地提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以满足青少年对校外兴趣培训及活动的新需求,这与"双减"部署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同向同位,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以匹配国家战略性要求.

    "双减"校外活动场所课程改革

    社会组织开展困境儿童救助与赋能的实践与反思——以"协作者"为例

    李涛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儿童服务,是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要求.本报告以国内成立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作者"为样本,系统梳理了其创新的以儿童为中心、救助与赋能相结合的困境儿童服务模式,认为社会组织在困境儿童救助方面具有多元功能和价值,包括:发挥研究倡导功能,识别并传递困境儿童的需求与意见;发挥社会救助功能,协助困境儿童及家庭走出困境;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协助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社区融入;发挥赋权增能功能,促进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参与;发挥专业支持功能,培育困境儿童服务力量;发挥资源整合功能,建设多方参与的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未来可从价值保障、理论保障和制度保障等角度建设支持性环境,促进社会组织专业功能的发挥.

    困境儿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协作者"

    教育共富视域下少年宫助力乡镇学校课后服务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浙江省实践为例

    鲍茶美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教育先行,少年宫针对乡镇学校课后服务没有相匹配的师资、缺乏相配套的课程、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困境,从自身优势出发,努力践行城乡教育共富,主动助力乡镇学校课后服务.通过实践,在助力过程中遵循公益性、针对性、活动化的原则,多措并举,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课程共享,丰富育人活动内容;奖评共享,完善多维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实施三年来,乡镇学校课后服务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增强,为落实"双减"政策、践行教育共富作出应有贡献.

    教育共富少年宫助力乡镇学校课后服务破解路径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艺术实践活动研究——以徐州市地方非遗艺术实践活动为例

    黄凌云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的理解,以学界关于非遗融入艺术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从个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挖掘地方非遗融入艺术实践活动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发"地方非遗"艺术实践活动,遵循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政策导向,构建观艺、学艺、创艺、传艺的活动目标,并根据艺术学科分类,分阶段设计活动内容.通过"学校里的非遗课堂"和"行走的非遗课堂"推进艺术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丰富与延伸学校艺术课程,打开校内外非遗育人资源共享与合作的新格局,在创享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弘扬民族精粹、坚定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实践活动实践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抛锚式教学范式的构建与应用——以"喜迎杭州亚运"广场展示活动为例

    程易舒
    8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高度契合.本研究基于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构建本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抛锚式教学基本范式,以"喜迎杭州亚运"广场展示活动为例,围绕"设锚、抛锚、第一次解锚、思锚、第二次解锚、起锚"六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方面总结归纳操作要点,并提出"创设真实性与时效性兼具的问题情境、构架预设性与生成性融合的课堂教学、落实评价与活动镶嵌的实践模式"的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抛锚式教学范式应用研究

    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与协同育人的经验及启示

    孙益阎梦琦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城市的公共教育系统不仅仅指学校,也包括数量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与家庭和学校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公共图书馆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历史能为我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作为美国公共图书馆提供儿童服务的先驱,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在为不同儿童群体提供个性化学习帮助的同时,也为克利夫兰市的公共教育和公民培养作出了独特贡献.分析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开展儿童服务的历史,有助于深化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挖掘公共图书馆在与家庭和学校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克利夫兰市儿童服务公共教育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