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行政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

鲍静

月刊

1006-0863

cpa@mail.gov.cn

010-63099125

100017

北京西安门大街22号(北京中南海1745信箱)

中国行政管理/Journal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专业刊物,是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行政(公共)管理学科大型综合性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RCCSE)、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刊,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享有盛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继往开来中谱写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中国行政管理》编辑部
    5页

    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王浦劬刘舒杨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制度的优化、完善和发展,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新时代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独特价值,阐释制度建设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以制度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制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理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四个维度

    龚维斌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原创性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一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三是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其原则是6 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其特点是6 个"注重",即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

    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意义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政府的时代面向

    马怀德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改革开放 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成就,迈入新的阶段.当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继续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争议化解的体制机制、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具体工作机制而言,未来应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针对性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的突出问题,健全对相关制度和措施的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更好结合.

    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行政执法数字政府

    完善和推进立足于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李宝荣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治国理政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均衡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协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可以从基本制度、运行制度、保障制度和评估与动态监测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

    需要建立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治理学"

    张康之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遭遇了挑战,要求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因而,需要建立起一门新的关于社会治理的科学去研究新时代以及未来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自觉形态生成于工业社会,因应社会分化的历史趋势,建立起了多个服务于社会治理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多个分析框架.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这场社会变革运动中,建立"社会治理学"并实现对原先多门学科的综合,是一项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需要通过建立"社会治理学"这样一门新的科学去开拓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社会治理学国家—社会公共—私人分析框架社会科学

    预期治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

    朱亚鹏张丽霞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社会面临更复杂、不确定的风险背景下,预期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概念,受到学界关注.预期治理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交流、共同探索未来,在当下整合资源并采取预先性的治理行动,以回应未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具有面向未来的预见性、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治理主动化的特点,为公共管理提供了提前与主动治理的新视角.预期治理研究主要包括技术及风险、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制定三条进路,呈现实践导向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未来,预期治理的研究可重点关注预期治理的理论建构、数据驱动的预期治理新模式、与政策过程理论的对话以及中国情境的预期治理实践等方面.

    预期治理公共管理预期政策制定

    类型学研究方法:概念辨析、研究步骤与拓展应用

    李健宋丽朱王鑫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型学是一种先于经验的,用以概念生成、类型构建和模式对比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挖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囿于缺乏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学者们对其规范使用依然所知甚少.本文在界定类型学方法概念的基础上,对类型学与分类学方法使用的常见误区进行辨析,并详细介绍了类型学方法遵循的"建构-实证-比较"研究步骤.在近期研究中,类型学方法呈现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拓展趋势,特别是从模式分类到因果机制的转变升级,这一新动向为类型学研究塑造出新的研究范式空间,值得被更多学者发现、讨论与运用.

    类型学分类学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激励性技术动员:积分制何以动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

    王辉金子健张继容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积分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学界对积分制何以适配、何以有效的过程机制及其背后映射的动员逻辑转换尚缺乏深入的学理剖析.基于重庆市T区的个案分析,本文提炼出积分制"激励性技术动员"的整合性解释框架,研究发现:为匹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的交互需求和化简需求,基层政府选择具有指向性、显示性和契约性的积分制作为动员村民参与的技术工具,借势于国家引领能力和村庄乡土秩序,基层政府通过利益竞争机制、共识牵引机制和赋权社会机制将积分制嵌入既有治理结构并使之有效运作.激励性技术动员既是技术穿透、引领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政治逻辑、行政逻辑、市场逻辑和乡土逻辑共同作用和系统增能的结果.

    人居环境治理激励性技术动员积分制乡村治理

    不完全市场: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困境及其摆脱路径

    王海娟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向,强调运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存在"市场失灵"困境,本文从市场不完全性角度阐释农村公共服务外包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存在规模不经济、服务缺失、竞争机制失灵和服务形式化等困境,还诱发了官商合谋、机会主义行为和购买形式化等后果.其根源是农村公共服务具有分散化、无形化、琐碎性、地域性、需求少等属性,使得市场运行效率低,甚至难以形成.基于农村公共服务属性,提升其供给效率需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一方面收缩市场边界,将可购买性较弱的农村公共服务由村级组织自我供给,形成自我供给模型;另一方面发挥村级组织的市场中介作用,弥补市场缺陷,形成市场、政府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模型.

    农村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不完全市场服务型政府乡村振兴